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军事 >重构清代黔东南地区交通地理和民族联系重构学报

重构清代黔东南地区交通地理和民族联系重构学报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25248 浏览:1111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黔东南地区向来是“不隶版籍”、“不奉约束”的“不籍有司”且大多“无土司管辖”地区,清王朝为了实现对该地区少数民族有效制约,通过一系列诸如改土归流、进展交通、建立城池以及移民等方式,最终将这一地区纳入国家版图。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导致该地区民族分布格局以及民族联系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受到巨大冲击并重组。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黔东南的历史沿革、山川、交通以及清代改土归流以前民族分布情况作简要介绍。改土归流以前,因受交通地理的制约,汉族与少数民族分布基本以清水江为界,汉族主要分布在清水江以北地区;而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清水江以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相对独立。第二章主要对改土归流以后黔东南地区交通进展情况的介绍。改土归流以后,黔东南地区交通的治理全面加强,交通进展迅速,汉族人口不断进展壮大和中心城镇的兴起。第三章主要介绍改土归流以后的民族分布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展开。这一时期,由于交通的进展和汉族移民的不断涌入清水江以南的以雷公山为中心的苗疆腹地;苗族的分布向四周扩散和搬迁;侗族也被迫往东和往南迁移。民族联系展开在方式和类型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第四章主要介绍新的交通网对民族政治联系、经济联系和文化联系的影响。在政治上,交通的进展和国家力量的导入,使得该地区原本无“国家”意识的少数民族,被纳入到国家的系统当中。在经济上,打破该地区各民族原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得到不同程度进展。在文化上,少数民族服饰、语言文字、传统节日、建筑以及姓氏等受到不断冲击。关键词:改土归流论文黔东南地区论文交通地理论文民族联系论文重构论文

    摘要7-8

    Abstract8-10

    绪论10-13

    一、 选题缘由与探讨作用10

    二、 前人探讨情况10-12

    (一) 国外探讨情况10-11

    (二) 国内探讨情况11-12

    三、 探讨策略12-13

    第一章 清代“改土归流”以前黔东南的水陆交通与民族分布13-19

    一、 黔东南区域概念13-15

    二、 山川分布概况与水陆交通概况15-17

    (一) 山川分布15

    (二) 水陆交通15-17

    三、 民族布局17-19

    第二章 清代“改土归流”与黔东南水陆交通之改观19-25

    一、 “改土归流”与治理全面加强19-22

    (一) 交通治理的背景19-20

    (二) 水陆交通的治理20-22

    二、 水陆交通改观推动汉族移民与中心城镇兴起22-25

    第三章 新交通网条件下的民族布局变化与民族联系展开25-32

    一、 新交通网条件下的民族布局25-26

    二、 民族联系展开26-32

    (一) 民族联系展开的方式26-29

    (二) 民族联系展开的类型29-32

    第四章 新交通网对民族联系的影响32-37

    一、 政治联系32-33

    二、 经济联系33-35

    三、 文化联系35-37

    结语37-3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