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酒文化 >简谈从日剧《派遣员品格》看日本企业文化迁移

简谈从日剧《派遣员品格》看日本企业文化迁移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32532 浏览:1474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对日本企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终身雇佣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曾因推动经济发展而备受海内外学者关注和赞誉。伴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企业文化中合理主义的特性日益凸现。通过该剧,我们可以了解日本企业文化迁移过程中集团意识与合理主义的对立与冲突。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 管理模式 集团意识 合理主义
2007年日本电视台热播了一部10集职场生态剧《派遣员的品格》(以下简称《派》)。该剧讲述的是派遣员工大前春子在大型食品公司S&F营业部工作的3个月里,与正式员工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部原创剧作在当年获得了超过20%的不俗收视率,受到广大观众的狂热追捧。《派》之所以能够大受欢迎,除了演员们自身的号召力和精湛的演技外,更主要的是该剧的故事情节真实地再现了当今日本企业正式员工与派遣员工之间的冲突,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企业文化中集团意识与合理主义的对立,以及经济萧条时期日本人的集团。那么,集团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又是以怎样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呢?笔者试图从日本企业文化的视角对此加以分析。

一、日本企业文化中的集团意识

根据日本社会学家中根千枝的“纵向社会”理论,日本人划分集团的依据是自己所处的场所。《派》第3集,里中主任初次见到津根先生作自我介绍时,首先强调公司而不是自己的姓名和职务,这个举动体现出强烈的集团意识。集团意识不仅是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日本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带有浓厚的集团主义色彩。

1.1 雇佣形式

终身雇佣制赋予日本企业浓厚的家族色彩。企业每年春季定期从高中、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收新员工,举行庄严的“入社”仪式欢迎新成员的加入,正式员工通常不会被解雇,可以工作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多余的员工往往被降职派往同一集团的其他企业或部门而不会轻易被解雇。如,《派》第8集中桐岛部长决定将里中主任降职调离,第9集中东海林主任被“发配”到名古屋分公司的运输部门。
终身雇佣制度下,日本企业会通过人事轮换制度不余遗力地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正式员工为了晋升与加薪,往往能够主动接受企业的人事调动。《派》第10集,里中主任被调回到销售二部,黑岩匡子被调到市场部接替里中主任的职务,通过人事调动里中主任被委以重任,黑岩匡子则由普通职员晋升到主任的职务。
强调集团责任意识的日本企业的决策方式也别具一格。《派》第2集,东海林主任多次拜访百货公司的经理并提出增加柜台面积的请求,得到的答复是“正在稟议当中”。日本企业在重大理由的决策方面讲究协调一致。首先上情下达,把领导层的意见交给基层讨论。然后再下情上达,把基层的意见反映上来,以求得上下一致的共识。为了缩短决策时间,日本企业往往采取事先疏通的表决方式来弥补稟议制的缺陷。《派》第7集,派遣员工森美雪的企划项目得以通过就得益于S&F公司会长的事先疏通。

1.2 工资制度

年功序列是指正式员工在日本企业里定期晋升或加薪。《派》中59岁的桐岛部长年收入1600万日元、32岁的东海林年收入625万日元、30岁的里中年收入580万、30岁的黑岩匡子(女)年收入520万日元、23岁的浅野务年收入475万日元。从这5位正式员工的工资数据我们可以读解年功序列制度的最大特点:内部晋级。
日本企业正式员工的职位、工资与工作年限密切相关,刚刚进入公司时工资低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随着工龄的增加,到了一定的年限就自动晋升到某个位置,工资水平也相应增加。为了维持集团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有些企业会增设职位。《派》第1集,东海林被任命为销售二部主任,同年入社的里中也被任命为新设立的市场部主任。人事部对里中的任命显然就是保持人事平衡的权宜之举。
日本人不太注重职务而非常重视所在企业的理由除了内部晋级制度所形成的强烈的排他性,还有“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派》中,派遣公司的正式员工一木先生虽然与S&F食品公司的正式员工里中、黑岩同龄,但年收入却只有402万日元。这是因为在,正式员工的工资收入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支付能力。因此,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更容易吸收到优秀的人才,日本人一旦成为大型知名企业的正式员工,更容易唤起强烈的归属意识。

二、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合理主义

上世纪90年代前,以集团意识为主流的日本企业文化为日本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为了摆脱泡沫破灭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经营困境,日本企业纷纷出台合理主义的改革方案,颠覆传统的终身雇佣制,采用弹性劳动配置方式。正如《派》中桐岛部长所言“节约开支的最好策略就是雇佣派遣员工”。多样化的雇佣形式导致正式员工被大量裁员,而非正式员工大量增加,人们对集团的信仰遭受从日剧《派遣员的品格》看日本企业文化迁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到前所未有地考验。剧中的东海林主任作为正式员工的代言人,多次表达了对派遣员工的抵触和对终身雇用制变革的忧虑。企业文化的变迁动摇了其原有的集团信念。

2.1派遣员工

泡沫经济时期的派遣员工大多是家庭主妇,她们的收入通常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经济萧条使派遣员工的数量和构成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像《派》的主人公大前春子那样被企业裁员后不得已成为派遣员工的人数曾递增态势。为了削弱日本人对终身雇佣制度的依赖,日本政府通过立法逐渐放开对劳务派遣的束缚。《派》第1集的开场白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法令的修订:1986年日本颁布了《劳务派遣法》,劳务派遣首次在法律上得到确认;1991年泡沫经济开始破灭; 1999年对《劳务派遣法》进行修订;2000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历史最低;2004年实施修订《劳务派遣法》。日本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推动企业文化的变迁,淡化原有的集体主义色彩,其目的就是规避集团引发的社会风险。
根据《派》第1集,派遣公司的员工一木先生的介绍,所谓派遣员工就是,受雇于派遣公司,在用工企业的指挥下工作,由派遣公司支付的时薪制工资与工作年限基本无关。《派》中被派往S&F公司的派遣员工竹井瞳的年收入是253万日元,较之同龄的正式员工浅野务(475万日元)少很多。派遣员工不仅在收入方面普遍低于正式员工,而且工作极不稳定,用工企业往往会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随时解雇派遣员工。从日剧《派遣员的品格》看日本企业文化迁移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