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管理 >谈述矫正矫正儿童私拿他人钱币行为个案

谈述矫正矫正儿童私拿他人钱币行为个案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31959 浏览:14641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儿童私拿他人钱币行为的现象进行个案深度剖析研究,分析了其行为产生的综合原因,主张以宽容的态度善待儿童的过错,与家长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成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携手同行,细致入微地帮助儿童纠正过错行为,促进儿童的身心持续健康成长。
关键词:宽容;矫正;心理成长
1992-7711(2013)11-014-1
【个案描述】
小浩是一个沉默乖巧的小孩子,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会和“拿”同学的钱扯上关系。那是一年级时的一天早上,我早早到校进班收几个孩子补订的校服钱。刚进班,小雨就哭哭啼啼地跑过来说:“老师,我的五十块钱不见了……”我大吃一惊,一年级的孩子都那么纯真,怎会发生这样的事呢?我连忙帮她找寻起来。事情是这样的:小雨贪玩又马虎,只是随手把钱放在课桌上就跑出去玩了,回来后却发现桌上只剩下十元的钞票,那张五十的不翼而飞了。
……
下一节课上我轻描淡写地告诉孩子们,钱找到了,是小雨自己犯糊涂夹在订单里交给我了。听了这话,小雨不好意思地笑了。小浩也抬头看看我,眼神中满是感激、信任和轻松。
【个案分析】
以下是我对小浩私拿别人钱币原因的几点分析:
1.家庭因素:小浩由爷爷奶奶带大,奶奶有沾小便宜的习气,自小给小浩产生了负面影响,以为别人的东西是可以私自拿走的。奶奶平时对小浩的不良行为管教不严,甚至还有袒护的现象。
2.性格因素:小浩父母因忙于生意早出晚归顾不上他,爷爷奶奶爱打,时常将小浩丢在家中独自玩耍,造成他内向孤僻的性格,不爱与人交流,同学也不愿与他交往。
3.心理因素:①侥幸心理。上幼儿园时他拿过同学的画片、橡皮等物时,没有被发现,有的即使被小朋友看见了,他也坚持说是自己写的。大家因证据不足而没有追究,使他以后拿了别人的东西时,都心存侥幸,总认为只要自己不承认,别人是不会发现的,拿别人东西无关要紧。②自控力差。小浩极容易受新奇东西的诱惑,自控力很差。爷爷奶奶宠爱他,经常给他零钱,他很小就会用钱去写玩具写零食。他对玩具特别上瘾,小赛车有好几大箱了,还总是吵着要写。他拿同学钱的一个诱因就是想去写新出的赛车。
【矫正措施】
1.宽容看待孩子的过错。要以宽容态度对待孩子的过错,千万不要打骂孩子,更不可定性为“偷”。家长要多和孩子谈心,多了解他的想法。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五十元与一元、两元没多大区别,可能他想用钱去写东西,拿时根本不会去想后果,事后才知后悔。大人指导孩子认识过错并改正,也是帮助他成长。而当孩子出了问题时,做大人的千万不要简单地怪罪于孩子自身,也该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忽视了什么?我该怎样去弥补和帮助他健康成长?
2.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家长在工作、休息娱乐与孩子之间适当权衡取舍,多陪陪孩子。还应认识到孩子童年的心理成长将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质量,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3.及时转变家教观念与方式。家庭成员家教观念与方式要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步调也要一致。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不要护短,不要溺爱。每方教育力量都需要不断反思改进,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该乱给孩子零花钱,要教会孩子学习储蓄和适当克制购物。譬如,可以让孩子通过参与家务劳动来挣零花钱,引导孩子合理消费等等。
【个案后续】
时间过去很久了,现在小朋友们早已淡忘了这件事,而我却经常把小浩叫到身边,让他帮我做些小事,比如搬书、拿教具之类的,借机和他多聊聊,了解他的兴趣发展情况,并不断鼓励他。我也时常和小浩的妈妈保持联系,交流他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进入二年级后,我发现,现在的小浩下课时喜欢出去玩了,朋友也多了。他对读书特别感兴趣,小小年纪就读了不少名著。当我在他读完的书上贴上奖励的贴花时,他笑得可开心了。看到这一幕,我真希望每个小天使都能时时享受这种因进步而产生的喜悦。
【个案反思】

1.教育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

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要注意运用切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对有类似行为的儿童切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处理,否则会使儿童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教师提出的合理道德行为规范儿童无法理解,更不会转化为内在的行为动机,甚至会强化这种错误行为,使儿童产生心理障碍。对儿童私拿别人钱币的行为,教师不应简单地把它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须更多地从心理角度去分析该行为产生的原因,真诚友善地帮助儿童改正这一不良行为。

2.宽容对待成长,耐心扶助纠错。

一般儿童在某方面取得进步时,教师往往会在集体中给予表扬,但克服私拿别人钱币这类问题行为则不宜在集体中宣扬,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有儿童反复犯错的思想准备,适当地控制儿童成长的外部条件,避开某些直接的诱因。通过思想教育,教师要使儿童坚定与错误、与自己作斗争的信心与决心。当儿童有进步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赞赏;当儿童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也切不可急躁,既要适度批评,又要耐心说服。教师切不可拿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儿童,应为行为出现偏差的儿童创设与其他同学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让其在充满爱与宽容的环境中纠正行为偏差,促使其内心反省,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进步。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携手同行。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与基础,是塑造儿童灵魂的第一环节。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积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与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尽力创造条件配合学校、帮助孩子。此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和家长只有统一思想认识,做到携手同行,共同负责,形成教育合力,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