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是“教书育人”还是“育人教书”

是“教书育人”还是“育人教书”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30942 浏览:1432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夲文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界普遍存在重“教书”, 轻“育人”, 的现象,提出应将传统的“教书育人”旗帜鲜明地改为“育人教书” 更妥,并着重分析了传统提法“教书”在先,“育人” 在后所造成的诸多误解及其危害,以引起全社会对“育人” 工作的重视,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教书育人 误解 先后顺序
“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教书” 和“育人” 同等重要,这本身无可争议的,笔者也完全认同。笔者只是认为传统“教书育人”提法的先后顺序有些欠妥,让人容易产生诸多误解,以至造成今天我国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普遍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现象,因而提出:应把现行的“教书育人”提法的先后顺序做一调整,即“育人教书” 更妥。也就是说,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把“育人”放在首位,明确自己的首要职责和使命是“育人”, 把“育人” 做为自已的第一要务,其次才是“教书”。 对这-提法先后顺序的更改,看似只是提法问题,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
笔者据自已从教三十余年的感悟和对当今我国教育界现状的了解,分析了传统提法容易让人产生以下几方面的误解及其危害,引发大家讨论,从而引起全社会对“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高度重视。
误解之一: 容易告成学校和教师的误解。
传统“教书育人”提法,“教书”在先“育人”在后,容易让学校和教师产生两方面的误解,一是误解为教师的职责是先“教书”后“育人”,即教师应先教好书,传授好知识,后再做“育人”工作,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应多用于“教书”, 只用较少时间和精力去做“育人”的工作,也就是说“育人”是“教书”之余的工作,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这实际上就把重要的“育人”工作边缘化了,这是目前我国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许多学校课表中总是优先安排语、数、外等主科,极少安排思品课等,甚至擅自将课表中的“德育课”、“思品课”、“手工课”等改为语、数、外等,这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二是盲目追求升

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学率,认为“教书”才重要,“育人”不重要,“教书”工作重于“育人”工作。多年来,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但许多教师和学校仍然认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是“教书”。一个学校是否成为名校,看的是“升学率”,反映的是“教书”的成果,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注重的还是学生的成绩,仍然认为“教书”才是学校和教师的主要任务, 是硬指标,“育人”工作是软指标,自然就被忽视了。如今的中考和高考科目内容很少提及“做人”的学问,很少反映“育人”工作的成果。这已是不争的实亊。
误解之二: 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
传统的“教书育人”提法, 不仅容易造成学校和教师误解,自然也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许多学生认为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 “读书”才是自己的主要任务,只要成绩好,就可评“优生”,评“三好”,只要成绩好, 就一切都好,“一好遮百丑嘛”, 只要成绩好,就可考名校,出身名校,就走遍天下都不怕,至于“做人”那些道理,知之甚少,甚至认为那是以后踏上社会工作再学的亊,所以普遍存在重“读书”, 重成绩,轻“育人”, 轻“做人” 的现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出现“高分低能”、“ 有分无德”, 少责任感,缺博爱心的怪象和岳家鑫事例, 就不足为怪了。
误解之三: 容易造成全社会的误解。
传统的“教书育人”提法,还可能造成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误解, 以及家长和社会对“人才”观的偏见和扭曲。如全社会“重文凭”、“ 重学历”,“重名牌大学”,只要学生有高学历,高文凭,或名牌大学牌子,就是“尖子”, 就是“ 栋梁”, 就是“人才”,在这样的人才观引导下,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境界、理想信念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普遍下降,就可理解了。这是对正确人才观的严重偏见和扭曲。
上面是对传统“教书育人”提法造成的误解和危害的肤浅剖析,其实对“教书育人”提法的先后顺序,我们的祖先以及今天的党和政府早有定论。我国古代韩愈先生在他著名的《师说》中指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是把传道放在首位,这里的道就有“育人”的意思;另我国的《资治通鉴》中就有“经师已得,人师难求”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经师”是指只会教经书,即只会传授知识,只会“教书”的人,“人师”则指能教会怎样做人的老师,即会“育人”的老师,只会传授知识,只会“教书”的教师比较普遍,真正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教师却难求,这两句古语,完全道出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谁先谁后,熟重熟轻,不言而喻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从的“三好”标准到改革开放后提的“四有新人” 目标,都一贯坚持把学生德育放在首位,明确指出“育人”工作重于“教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有一著名外企老总到我国某高校挑选新员工时,明确提出:我们企业选择员工的标准只有两条, “一是爱父母,二是能吃苦”,一语惊人,道出“做人”的重要性。我们是否醒悟,“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育人教书” 的提法比“教书育人”提法更妥。
以上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妥否,望大家指正,其目的是让社会都来关注“育人”的重要性,都来参与“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学》谢安邦高教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李春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