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简析读出读出文章“不一样”

简析读出读出文章“不一样”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4502 浏览:141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语文老师天天要阅读,也天天在教学生阅读,面对一篇具体的文章,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不一样”。
关键词: 语文阅读 “不一样” 寻找和发现

一、“不一样”的秋

例如面对描写秋天的文章,我们会读出什么。对于“秋天”,我们是“认识”的,但人往往是被自己的眼睛和语言所屏蔽,我们认识的秋天是大路货的秋天,是跟大家一样的秋天。如何认识自己的秋天,读出文章中自己的秋天,我们需要借助经典作品来实现。我们不把描写一年四季的作品放在一起读,因为这样缺乏现成的可比性,而可比性是引发思考的大门。我们也不只读一篇经典的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权威性可能要造成一种错觉,因为“这样”的写法是秋天唯一的写法。事实上,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有突出的言语生命的创造性,对于某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有突破性、独特性。对于描写“秋天”这个题材,许多人都写,不管如果竭力追求独特,都免不了局限于权威文本的想象境界中,难以突围,大多数作者只能达到经典文本的边缘,即使有突破也是在经典

源于:标准论文www.udooo.com

的权威笼罩之下。经典边缘领域,也就是这个时代、这种体裁、这种题材的水准,就成了共同努力的方向,从而难免落入套路,被它所限制。这就是西方文论所说的“遮蔽”,意思是经典文本一方面让我们目光明亮,另一方面又遮住我们的眼睛。套路必然扼杀个性。要让个性活过来,就要突破,冲破了就是与众不同了也就有了鲜明的个性了。有了个性,思想和艺术的领域就扩大了,个性之可贵,就在于此。
我们读作品,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真正读懂,要“吸收”的,要真正花工夫的,最起码的要读出个性来,读出它的与众不同来,读出这一作品的“表现性”来。如果读了作品以后,感觉不到经典文本的独特之处,就可以说没有阅读,没有真正读懂文章。如果我们只拿出一个文本来,孤立地读、欣赏,就会造成对于作者和读者两方面的个性蒙蔽。为了突破这个蒙蔽,读出经典的个性,我们可以把同类经典文本放在一起比较着读,用经典现成可比性帮助我们从被动接受进入主动分析和评价。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分析的前提,分析建立在可比性上。在一般情况下,作品之间缺乏可比性,需要相当高的抽象力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找到可比性。如果题材同类的作品,有现成的可比性,这就为我们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把反映同一个事物的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作品放在一起读,把现成的差异和矛盾放在读者面前,这样有利于读者感悟思考。正是由于各不相同,才显出个性的多彩,心灵的丰富,语言运用的出奇制胜。

二、“不一样”的爱

四年级第六组课文,主题是“爱”,在本组导读中说:“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对于“关爱”,我们是“认识”的,但人往往是被自己的眼睛和语言所屏蔽,学生认识的“关爱”是大路货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如何认识并读出自己心中所理解的“关爱”,我们需要借助文本来实现。读这样的文章,我们解读及设计的立意在哪儿?是以能力为本位,是以阅读为本位,还是以表现为本位?——应以表现为本位。如何让学生进入文本中进行有效的思维呢?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效的是比较的方法。因为没有比较,就缺乏现成的可比性。

三、“不一样”的思乡情

在小语五上第二单元,同样是表达“思乡”情感的,可作者用的文章体裁却是不同的:王安石和张籍用的是诗;纳兰性德用的是词;陈慧英、琦君、谢冰莹用的是散文。就是同体裁的文章,不同作者的写法也是不一样的:王安石用“明月”这一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张籍是用“秋风”这一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的;陈慧英是用“梅花”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眷恋祖国的情感的,并以象征的手法来展开表达;琦君是用“桂花”这一意象,并用自己“摇桂花”这一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谢冰莹用“小桥、流水、人家”这三个并列意象来表达自己清新、明快、恬淡、闲适的家乡,并从中表达出自己思乡和爱乡的情感。
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教学,重在更新他们的原认知心理结构,提升他们言语生命意识和品质,围绕培养他们“不一样”的意识开展教学,先从阅读文章中去寻找“不一样”的地方,把自己寻找到的“不一样”用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再到自己的记忆中去寻找“不一样”。通过自己的比较筛选,找出最有自己个性的特点来写:不一样的标题,不一样的结构,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语言。努力做到“不一样”。留住自己的童心童真童趣,使自己用心寻找与表现“不一样”的发现。
这样的寻找与表现,要养成一种习惯:不论是听、说、读、写,首先想到的是其中的“不一样”是什么,最“不一样”的是什么。养成了这种习惯,在言语活动中,好像自己在读写中拿着了一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就有了判断和挑剔的眼光:雷同的不好,“不一样”的才可取。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