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管理 >> 建筑经济管理 >居民消费指数对消费需求影响分析

居民消费指数对消费需求影响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33752 浏览:1567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向量回归模型对我国1990年以来的城市居民消费指数(CPI)及城镇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受物价影响变化较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指数城镇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向量回归模型
问题的提出
1979-2010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年均9.9%的高增速(黄涛,2011),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目前,通胀成为世界经济形势基本面中潜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同时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如何保证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成为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在三大需求之中,消费需求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然而近年来消费需求出现持续低迷的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降。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传统理论,物价、利率、金融资产、消费信用、收入预期、社会保障等诸多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消费,消费者对于水平与预期的反映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赵彦云,2000)。自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指数经历了大起大落,居民购写力不断下降,央行采取多项举措,通过调整利率等信贷措施,来刺激消费信贷、扩大内需。
从199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率与物价增长率的变动来看,物价的持续变化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率的变化基本同步,波动剧烈时间基本吻合(见图1和表1)。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指标,物价与居民消费互为影响,研究物价波动与消费波动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防止物价与消费大起大落、保持人们生活水平稳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物价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如余根钱在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中,认为适度涨幅的物价会增强居民的消费需求;韩志荣(1995)利用回归方法估计农产品需求会对零售物价总指数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将在这些相关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利用向量回归模型建立相应的函数,对1990年以来物价、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及测算,然后结合这些特征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模型的构建

(一)考察问题及检测设

一、研究指标为居民消费指数及居民消费支出。

二、不考虑产品因素、结构因素、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三、只存在一种居民类型,即城镇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仅取决于物价。

(二)数据说明及处理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及《中国统计年鉴》(2011),所用数据时间跨度为1990-2010年。
数据选取。消费数据为“城镇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栏目下历年相关数据,物价指数为“城市居民消费指数”栏目下历年相关数据。
相关数据是以1990年为基期并进行了可比价的调整。
为保证指数的连续性及可比性,本文仅分析物价变动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内部联系;由于统计口径前后不一致,本文忽略物价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首先从Granger因果检验的角度来分析物价指数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协动性。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变量是平稳变量,因此本文首先对1990-2010年间的两个变量的单位根进行平稳性检验。原检测设是有一节单位根,即非平稳,所以继续对两个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平稳性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到,物价指数ADF检验t统计量值为-4.162277,其相应的概率值P很小,因此拒绝物价指数存在单位根的原检测设。城市居民消费指数CPI1是平稳的,即城市居民消费指数是一阶差分平稳的;同理,城镇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也是平稳的。
经Granger因果检验,在滞后期为2、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动是物价指数的成因,且因果关系非常显著。因此,用物价指数作为解释变量、用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是可行的。
宏观经济学的消费理论认为,物价指数与人均消费支出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在建立模型之前,为保证模型的合理性,需要分析居民消费与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之间的相关性。经OLS估计及人均消费支出单位根检验,居民消费函数的估算方程为:
CPI=11

2.0777-0.0011SUM (1)

(3

3.5)(-2.3)

R2=0.23,s.e=6.28
在方程(1)中,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都很显著,且相应的概率值Prob.﹤0.05。因此,至少在99.99%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常数项及消费系数的估计值都显著不为零。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见表3),R2=0.23,R2=0.23都接近于1,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变量SUM对应的系数(家庭人均全年消费)的估计值为-0.0011,说明当消费每增加1元时,物价就会相应下降0.0011个单位。同时,回归散点图表明(见图2),物价与消费之间确实存在线性相关,二者拟合效果不是很理想,与R2结果较小相一致。因此,有必要通过模型进行检验。
下面采用ARMA模型验证上述结论。以居民消费(CPI)为因变量,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SUM)为自变量,构建模型如下:
(2)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见表4),R2=0.25, R2=0.30,F统计量=14.99,其相应的概率值非常小,说明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而且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从图3可以看到,随着向后预期的增加,预测置信区间变化不大,序列CPI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较小,且均小于5%。这就表明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好。
结论及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继1994年的通货膨胀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成功控制了物价。之后又出现通货紧缩迹象,从1998年开始,我国一度出现增长型通货膨胀局面。从未经处理的原始序列(见表1)来看,1990年以来,我国物价波动有明显的周期性:物价波动周期有所缩短,同时波峰值也有所下降。与之对比较为明显的是,这20年间波谷变动反而不大。这就说明,我国一直面临通胀的困扰,通缩压力相对较小。从标准差的变化上看是前期大后期小,表明我国的物价波动已从大起大落演变为小幅震荡,反映我国政府控制物价的措施较为得力,效果较为明显,同时居民消费指数的稳定性也大幅增加。
再从消费上看,从一定意义上说,消费的变化与同期的制度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使得城市居民消费空间被大大压缩,而这与本文得出二者呈反比的结论相吻合。
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居民消费在数量方面的增长和结构方面的改善,这有助于促进投资水平的提高,进而

源于:标准论文www.udooo.com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的调控方式应立足于疏导而并非强制,况且垄断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天敌。在缺乏选择的情况下,居民因物价上涨而增加的支出,对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部分物价调整虽在短期可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从长远看,这种缺乏基础的变化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会加剧供求矛盾。因此,若要解决长期需求不旺的问题,除有效控制物价外,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控制物价不是刺激居民消费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涛.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J].调研世界,2011(10)

2.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余根钱.物价涨幅适度 消费需求增强—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分析[J].统计研究,2007(7)
4.韩志荣.农产品变动对物价总指数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5(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