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建筑经济 >谈谈企业内部理解掌握企业内部制约目标和原则提高企业内部制约管理水平

谈谈企业内部理解掌握企业内部制约目标和原则提高企业内部制约管理水平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29405 浏览:1255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和原则进行论述,希望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基层;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1001-828X(2013)09-00-02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进入有据可依的时代。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必修课,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到企业内部控制,很多基层管理者及员工觉得那是上级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检查的专用名词,觉得这是高层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专门机构的事,觉得自己与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多大关系,对企业内部控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内部控制漫无边际,防不胜防,有很难把握的感觉,觉得企业内部控制与中层或基层没大关系,仅需按照规定,照本宣科就是了,人家让咋干就咋干,就习惯于照本宣科,找资料,找制度、按规定去执行就算是履行了内部控制,这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相差甚远。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世界上有著名的专业企业内部控制COSO报告,我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有些大企业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书有1000多页,要想全体员工共同学习掌握并执行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是不现实的,不是专业搞内部控制工作的人,没法全面学习掌握。因此,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内部控制基本原则,为实现内部控制要素的有效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管理层与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五项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必须嵌入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动态的管理,没有一个理论上最系统、最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只有是更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内部控制才是最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适合企业生产经营并随企业经营发展变化随之优化、变动与发展的。再全面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资料也无法涵盖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角落,每一个环节、细节,另外,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对象也应随之改变。可能原先业务很少,金额较小,不构成重要性,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原先认为很重要的事项,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渐萎缩,退出重要控制范围,书本、制度上也无法与时俱进,跟上所有业务的发展步伐。因此,只有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内部控制基本原则才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得到真正有效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一个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必须以诚信守法做基础,在合乎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求发展,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把握住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即把企业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企业内部控制空白点。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论重不重要、性质怎样、涉及金额大小,整体都要在企业内部控制范围内,不存在疏漏,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要看企业内部控制控制了那些,还要看是否存在没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www.udooo.com

有控制到的内部控制空白点。

(二)重要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的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比如,企业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 、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等要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这是对于一个企业整体来讲重要性应该重点控制的,但是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的各个层面,对于同一个企业层面来说有重要控制部分,也有一般控制,对于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一个事项、一个岗位、一种操作都有其需要重点控制和一般控制,要管理好企业,一个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文化,要让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环节都在有重点的全面控制之下。例如:大连某石化企业在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油罐起火爆炸,造成数人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作为几十年老石化企业,该企业肯定有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操作规章及防火制度,但是落实到具体执行、具体岗位、具体操作上就有不足之处,导致火灾事故连年发生。作为石化企业生产经营易燃物品最大的风险点就是怕起火,可是该企业真就是没能控制住这个火,说明该企业内部控制在生产经营中各个岗位、各个操作环节安全生产、合规操作没有实实在在落实或者有内部控制空白点。

(三)制衡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劳动效率。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备有良好的独立性。例如,企业不相容职务、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什么样的岗位要分离呢?就是那些由一个部门或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或岗位。例如: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如果对于这些职务不相互分离,就可能在发生错误或舞弊,且不容易被发现,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的核心是要做好内部牵制,两个不相容岗位之间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例如收入与记账,如果岗位不分离出纳员收了后,不记账,所收到的可能归为己有,别人无法得知,给企业带来损失。岗位分离又要兼顾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对于有些岗位业务少、且涉及金额、不重要的岗位也可以不分离。

(四)适应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业务的情况变化加以调整,适应性原则要求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例如:一个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规定一切经济业务都由企业老板一人签字。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业务量大大增加,老板的业务越来越多,根本无法顾及给公司里每一笔经济业务签字,说明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业务发展的需要,要及时给予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该老板就应当按金额大小、性质将部分权利下放到经理层,老板只要把关键领域、重要事项抓好就行了。如果企业再发展或成为上市公司,那就应当利用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五)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到工作效率,但会使整个企业面临更大的损失,此时应当控制。例如,很多居住楼房家庭在一楼有小厦子,里面装了些破旧物品,价值不高,大部分家庭选择用一把锁或者防盗门来锁上门就行了,没有一家雇佣一个打更人员专门看护小厦子,为什么?大家懂得成本效益原则,厦子里存放的东西的价值与更夫工资来比,可能远比不上更夫的工资,因此,大家都选择了风险承受,即不把价值高的东西放到厦子里,价值低的东西丢就丢吧,自己承担丢失风险。再如,银行等金融类单位,实行的是最严格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钱账分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上要求所有不相容岗位都要相互分离,其中收支与记账要分开,这肯定是正确的,但是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确有一些从重要性原则考虑或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可以也没有必要做所有不相容岗位完全分离,应该根据业务品种、性质、重要性、涉及金额等来适当分离。如:对于发生额很小的如挂失专柜挂失手续费收入则不需采用内控管理制度中的换人复核,账款分管制度,每天收入百八十的可以先由营业柜员收取并保管,待营业终了前,一并将钱、账交给出纳、会计部门进账即可。这样做主要考虑其发生笔数较少、金额较小且数量可控,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总之,要实实在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发展战略,需要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共同理解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有机的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原则,才能把内部控制落到实处,把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控制的更好,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