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课堂教学 >世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郭氏起源辨析

世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郭氏起源辨析

收藏本文 2024-03-28 点赞:9631 浏览:350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郭氏是我国姓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2007年人数达1400多万人,居全国第16位。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都有分布。此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也有不少郭姓华裔。
关键词:郭国;居处;姬姓

一、以古郭国为氏

《路史》卷二十九《国名纪六》一书载:“郭哀,夏后御”。东晋葛洪著《抱朴子》卷五记载:“禹乘二龙,郭支之御”。郭哀与郭支是史籍当中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之人。据《路史·夏世侯伯》中载:郭哀为夏侯,封地在今山东聊城附近,称“古郭国”。《三一经》所载:“商有郭崇”之郭崇即为郭哀后裔。战国时期,古郭国为齐所灭,其后人在国破家亡后四处流浪,最后迁徙到今山东、河北交界的广大地区。

二、以居处为氏

汉应劭撰写的《风俗通》指出:“氏以居者,城、郭、园、池是也。”这就是说,中国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园、池的人分别以“城”、“郭”、“园”、“池”为姓。郭氏之从字义来讲,“都邑之外城,谓之郭”。可见,郭氏的起源与居邑之地理方位有一定渊源,居住于外城的人是为郭氏。另外,中国姓氏中还有南郭、北郭、西郭、南郭,皆以居住地域方位为姓。

三、源于姬姓

此主要依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新唐书》卷七十四上《宰相世系四上》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从颍川。”

四、出自冒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如,《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三十八载:“后魏郭崇播,本党氏改焉。”又如,蒙古族和满族的拉拉(蒙)、郭尔佳、郭布罗等,后有为郭姓者。
在郭姓的这四种姓源当中,“出自姬姓”为郭氏的主要姓源。但是,考证史实,《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这一段涉及郭姓起源的记载,却又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1.关于郑灭西虢的记载不确定

关于虢国的历史,梁宁森先生的《关于虢国历史的几个问题》、任伟先生的《虢国考》和马世之先生的《虢国史迹试探》的文章都曾作过详细论证。几位先生的文章指出,关于虢国,文献当中曾出现过“东虢”、“西虢”、“南虢”、“北虢”、“小虢”等五种称呼。但实际上,周初分封的只有两个“虢国”—东虢和西虢,它们分别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的封地。但史籍当中对虢仲、虢叔的封地谁东谁西却记载不一。尽管大家对虢仲、虢叔谁为东虢君,谁为西虢君存在如此大的争议,但对于东虢和西虢的具体位置,从古至今却都毫无疑义。据史籍记载,东虢设于今河南荥阳地区,西虢设于今陕西宝鸡地区。到西周晚期,由于受犬戎的侵扰,西虢东迁至今河南三门峡(上阳)和山西平陆(下阳)一带,因其地跨大河南北,故被人分称为“南虢”和“北虢”。西虢东迁时还有一小部分支庶留于原地,被人称为“小虢”。此即史籍当中的“南虢”、“北虢”、“小虢”的来历。至于郑所灭之虢,史籍当中明确记载为东虢。
2.“楚庄王起陆浑之师,责王灭虢,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一说没有根据
关于郑武公灭虢的时间,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周平王四年(前767)“郑人灭虢”。查东周各王在位年表,平王在位为公元前770-720年,周定王在位为公元前606—586年。则楚庄王伐周之时,周平王已经去世114年,绝无“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之可能。其实,早在宋代邓名世就已经看出了此间的矛盾,并在其著作《古今姓氏书辩证》当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三门峡上阳之“南虢”为晋所灭,距楚庄王陈兵洛邑郊外仅49年,若以此为由,问罪周朝,似当师出有名。
尽管《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关于“虢国”的记载存在许多谬误之处,但是“虢谓之郭,声之转也”,郭氏即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记载却是无误的。据统计,现今90%以上的郭氏族人都是出于姬姓的“虢公”之后裔。郭姓的此一支脉,已成为我国郭姓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影响最远的一支,而“虢叔”也成为海内外郭姓族人所公认的发祥始祖。
(作者单位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四分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