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课堂教学 >论吴趼人《恨海》中思想冲突查抄袭率

论吴趼人《恨海》中思想冲突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4021 浏览:94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吴趼人作为晚清作家的代表,在《恨海》这部“写情小说”中极力提倡忠孝节义所谓“情”,更改了“情”的概念。主人公最后的悲剧结局从另外一方面反映作者对道德思想的怀疑,从中可看出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历程。
关键词:吴趼人;《恨海》;思想变化
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小说作家,吴趼人是绕不开的话题,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三篇“写情小说”:《恨海》、《劫余灰》、《情变》。小说中所醒目标榜的忠孝节义,一直以来都被后人所诟骂,究其原因,无非是其中的思想不合时宜,无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吴趼人在小说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思想矛盾,从中可以探寻他的思想发展历程。

一、“情”之过度,伤及文本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九月,吴趼人完成小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说《恨海》的创作。借他之言:“作小说令人喜易,令人悲难;令人笑易;令人哭难”。小说共十回,主要写了庚子事变之时,义和团运动席卷北方,小说以棣华和伯和的感情发展为主线,以伯蔼和娟娟的感情发展为副线,勾勒出晚清动荡社会中普通百姓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
小说中,棣华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典范,遵照“父母之命”,十三岁与伯和定了婚约,逃难途中,恪守“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古训。在和伯和失散之后,棣华自责认为是自己过于矜持才导致伯和失散。后来的棣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得知伯和吸食,她恳求父亲将他带回来,好言相劝,伯和不肯回头,导致病入膏肓,棣华听说后赶到医院,以未婚妻之名分尽起了妻子的义务,不分昼夜地服侍他,嘴对嘴喂药。此时的棣华不再考虑避嫌,完全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作者在小说中,竭力宣传棣华的节妇形象,作者在小说中表现了对青年男女爱情不能圆满的爱情故事与百姓所遭受的苦难感到痛心。但作者在剧中过分强调苦楚,显得有些过度。在描写棣华心理方面有很大成功,但对棣华的痛苦、悲情、贞节这些品质时过分强调,导致作品中感情的失序和贫血,进而伤及到文本本身的价值。作者企图以棣华的贞节表现社会的失常和传统道德的涣散,但效果是让读者感到伤感和无奈,而对于其社会意义,却被淹没。

二、“固我之道德”,社会之思潮

吴趼人的道德救世思想应该值得肯定,作品中极力宣传的“忠孝节义”思想正是他道德救世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从一个贞节烈妇的角色来呼唤国人,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恪守祖先留下的精髓。
从小说中看,吴趼人提出的道德本质上属于儒家思想,是受两千多年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道德思想,并非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儒家过分强调个体的人必须绝对服从于群体的仁义道德守法礼制,压抑了个人的本性。可以说,儒家的传统文化无法涵养出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相反助长了守旧、自封、自足的恶习,不符合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在吴趼人的思想背后,隐藏着一种日益增长的文化保守主义,它可以被说成是文化民族主义。吴趼人作为晚清知名的小说家,为何思想上却依然守旧。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可分。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战争不仅带来外国的坚船利炮、香水洋火,还有思想上的西学潮流。西学东渐给守传统的人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在学习西方潮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开始疏远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清末民初,出现了一股重新认识和评估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众多的社会先进人士提出要重视民族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支柱以凝聚日益涣散的人心。吴趼人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为当时的先进人士,吴趼人是矛盾的,一方面,西方的开放文化的确带来了新思想,另一方面,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挑战,不得不为之焦急。因此,吴宣传传统的道德文化,作为道德救世的主题,作品中出现强烈的道德观念,正是吴作为救世的良药,但道德文化并不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于是,为后人所诟骂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情”之怀疑,时代的迷惘

《恨海》中张棣华所表现出来的一意孤行的节妇心态已经不合时宜,作品中的故事只能引发读者一时同情的泪水,并不能带来任何新意。
作品中所提出的“文化”左右了作者的道德救世思想,成了他思想中不可否认的保守部分。同时,作品中棣华出家、伯蔼披发入山的悲剧结局,似乎又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文化的反思。完美的女主人公最后遁入空门得以解脱,并不能拥有爱情,那么,这样的道德思想又有何意义?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带来最后截然不同的效果,笔者认为,从中可看出作者对时代思想的反思,作者所迷茫困顿的地方也成为同时代其他先进人士迷惘和困惑之处。正如李泽厚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中国近代人物都比较复杂,它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更是如此。社会解体的迅速,政治斗争的剧烈,新旧观念的交错,使人们思想经常处在动荡、变化和不平衡的状态中。先进者已接受或迈向社会主义思想,落后者仍抱住‘子曰诗云’,‘正心诚意’不放。同一人物,思想或行为的这一部分已经很开通很进步了,另一方面或另一部分却很保守很落后。政治思想是先进的,世界观可能仍是唯心主义;文艺学术观点可能是资产阶级的,而政治主张却依旧是封建主义。如此等等,构成了中国近代思想一幅极为错杂矛盾的图景。”[4]
结语
吴趼人在“写情小说”《恨海》中提出“道德救世”的思想,儒家的“道德思想”成为他道德救世的主题,这成为他思想中不可否认的保守部分。作品中作者极力塑造的完美的女主人公最后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悲剧的结局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传统道德思想的烦反思。他从最初的肯定“情”到最后怀疑“情”,反映了他思想变化的过程,也是作者探求中国旧社会出路的艰难历程。
参考文献:
吴趼人:《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阿英《晚清小说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7月.
作者简介:杨颖,安徽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