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科学发展观 >关于英美英美文学中生态批评意识

关于英美英美文学中生态批评意识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6081 浏览:207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文学批评呼唤自然、回归自然,正是人类在面对越来越窘迫的生态、生存危机时所做出的第一反应,是以话语的形态、从意识深层所做出的反应。当人类的生态行为正在破坏自己的生态环境而难以自拔,当人类正在以一种趋向灭绝的方式生存,揭示这种局中自迷的危机、揭示这种可怕的式的困境,揭示在这种危机与困境背后隐含的两难,就成为文学及其批评的良知与责任。
关键词:文学生态;自然环境;精神内蕴;社会生态;意识发展
生态忧患意识是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而萌生的对自己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生态批评有着显示其本体特征和独特价值的主要任务,探索人类的思想、文学创作是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生态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方法论,不如说是一个潮流或一场运动。文学生态学则是这个潮流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建设意义的学科。

一、文学生态学发展的背景

生态批评始于六、七十年代欧美文学批评,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潮流。生态批评家们从深层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环境保护主义那里吸取理论滋

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udooo.com

养,并行地向着文学生态学、自然文学或环境文学以及田园主义等方向开拓学科自身的范式,拓宽文学生态批评的视野。正如斯蒂文·罗森黛尔在“绿化文学学术”一书中所说:“生态批评也许还不是主流,但它却己经在当今的文学研究中成为相当引人注目的潮流。
生态思想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演变,与生存环境的状况息息相关。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批评的重要理论功能,但与此同时它无意走向另一个极端,创建以自然等非人类主体为中心的生态范式,而是提倡生态整体性,强调人对自然的充分尊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相信相互之间的良性影响能够使彼此在变化中演进和完善。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其理论建构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学批评实践,为社会、阶级、性别、种族等文学批评视角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生态学在文学中的表现

自然生态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自然生态危机的形成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自然环境。国内生态学者王先霈在运用生态批评理论以及构建生态批评理论时,他指出:“生态文艺学所关注的不止是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还要关注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人怎样对待物,怎样对待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也折射出人如何对待同类,如何对待他自身,折射出他的心灵。” 它包括自然界中的许多生态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和无机盐类等,生物因素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自然界,生态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对生物发生作用。在生态批评视野中,自然生态则专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自然,它们往往兼具文学意义和生态价值。例如,英国小说家哈代的《远离尘嚣》中,对自然优美和壮美两重风貌的精妙描写再现了令人沉醉的自然之美。无论是领略自然的优美还是壮美,都是表现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人对自身的尊重。这一时期,工业发展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尚未激化,因此哈如何写下的威塞克斯尚且保持着田园诗的典型风貌。哈代也以一种较为乐观的态度,以正面的景物描写来对自然本身予以深切关注,并通过自然之美来激发人们应当承担的生态责任。
2、精神内蕴。西方著名思想家欧文·拉兹洛在解析人类的生态困境时说:“人类的最大局限不在外部,而在内部。不是地球的有限,而是人类意志和悟性的局限,阻碍着我们向更好的未来进化。” 国内生态学者鲁枢元指出,在自然生态的层面之上,还应该存在精神生态。他为其下了一个定义:精神生存的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它关涉到精神主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还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也就是说,精神生态不仅包含在独立的人的个体之内,还蕴藏在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之中,并且对该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例如,杰克·伦敦的中篇小说《雪虎》中,斗狗的场面也是人类道德沦丧和人性异化的展示台,参与者与看客们完全撕下了伪善的“文明”面具,将一场场生命的厮杀与搏斗当作一种消遣和娱乐,冷眼观望并不怀好意地讪笑着,他们的生命价值观已经严重扭曲。构成当时美国社会冷漠麻木、残忍暴力和人性溃败的精神生态危机画卷。
3、社会生态。美国著名社会生态学家默里·布克钦曾在《什么是社会生态学》一书中指出:“几乎所有当代生态问题,都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根源。如果不彻底解决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就不可能被正确认识,更不可能解决。” 我国学者鲁枢元认为:“相对于自然生态,社会性的人与其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生态系统被称作社会生态系统。文学家们对人类文明社会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对工业文明和机械文明的批判之上。造成人类社会生态恶化的罪恶之源就在于人类的文明——工业和机械的文明。一方面他们对自然生命充满了赞美和敬畏,另一方面,对城市文明和生活在城市中的文明人大加挞伐和批判。这正反映了文学家们对于生态理想社会的希望:亲近自然、复归人类的自然的本性。当然,人类的文明已经走得太远,人类真的能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放弃已有的工业化的现代生活,而回归自然荒野吗?

三、文学生态意识发展的方向

生态批评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随着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物种灭绝、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的凸显,以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为己任的生态批评必将更加引人注目,从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诚如美国文学与环境教授、《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编辑斯科特·斯拉维克所说,全球范围内每日有数以千计的学者对生态批评给予不同的阐释;故而生态批评的疆域还在不停地扩张;他还不无道理地指出没有一个文学作品完全拒斥生态批评的阐释。还应该指出的是生态批评不是一种纯然形而上的理论,而是诉诸于实践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在美国,很多大学已经为学生开设各种有关生态批评的课程。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生态批评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从生态批评的视角下重新阐释各文学家的作品,无论是在理论和还是在实践上都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黄鼎成等,《人与自然关系导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年
托马斯·哈代著、傅绚宁等译,《远离尘嚣》,《哈代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3]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吴靓媛,《从田园诗到哀歌——生态视角下的〈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D],2007年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