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社会心理学分析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社会心理学分析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14460 浏览:593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是教育者通过教育介体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实现双方有效的互动过程。其前提是教育主体有效、教育对象有效和教育介体有效。从社会心理学理论看,教育主体有效有赖于教育者的可信度问题;教育对象有效有赖于其接受心理;教育介体有效有赖于信息传递方式合理的选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的实现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接受心理,合理选择教育信息传递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有效性; 社会心理学
1672-9749(2012)03-0035-0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它是由教育者(主体)、教育对象(客体)、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介体)、教育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有效,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问题必然涉及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方面的有效性。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德提出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把说服看做信息交流的过程,着重分析了影响态度改变的四个关键因素—沟通者、沟通本身、接受者及沟通情境,这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析视角。笔者尝试从作为信息沟通者的教育主体,作为接受者的教育对象,作为教育介体的沟通本身和教育情境几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问题。

一、教育主体的有效性:基于教育者可信度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效,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和素质,成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心理学认为,沟通者是最主要的信息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息源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提出者或传授者,也就是教育者或者说是教育主体。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关系到教育信息的可信度。教育者的可信度是教育主体有效的基础。分析教育者可信度可以从教育者权威、教育者立场、教育者意图三个方面着手。

1.教育者权威影响主体的有效性

权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支配与服从,是“社会生活中靠人们的公认的威望和力量形成的支配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就是教育者由公认的威望力量形成的对教育对象形成的支配力量,没有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无效的教育主体。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更侧重指教育主体因其个人修养、学识所拥有的感召性的权威,也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形成教育者的“法理的权威”。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心理学家阿伦森等人进行过一个实验,证明了“权威”的存在。他们列举了由不同诗人撰写的几首诗,向被试者征求意见。这些被试者对其中的一首诗作出了否定性评价后,他们告诉这些被试者说: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相当好。他们又对其中的一些被试者说,作出这一评价的是著名的诗人艾略特;而对另一些被试说,作出这一判断的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然后让所有的被试重新评价这首诗。被告知是艾略特意见的有更多的人改变了对这首诗的评价。这个实验表明,高权威的传播者比起低权威的人来说,能够更有效地改变信息接收者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教育信息源,在受众中的权威对于教育工作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教育者的高权威性可以显著增加人们信服的程度,也正因为“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应重视提高教育主体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增加其信息传播的说服力,或者就是选择具有较高权威效应的教育者开展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训练将成为影响其权威性的主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一方面要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中,丰富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除了具备非常广博的政治理论知识、方法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既应该是具有丰富知识的学术型通才,还应该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专才。

2.教育者立场影响主体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有效性跟教育者所占的立场有很大关联。站在教育对象的立场考虑问题、传达教育信息,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给予教育对象更多的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教育主体的可信度和可接受度,实现主体的有效。
社会心理学家沃尔斯特·阿伦森和阿伯拉罕进行过一项名为“增加低信誉传达者说服性”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传播者站在自我维护的立场上,则他所提供的信息影响很小,因为人们怀疑其动机;而如果传播者的立场是自我牺牲的,则甚至是无名的小人物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若总是站在社会要求的立场上作为社会要求灌输的代言人出现,往往被认为是对个人需要的压制。这种情况下,教育对象即使接受了教育内容,也仅是迫于强势力量的压服而不是真正的心悦诚服。因此,教育者的立场影响了教育对象的接受状况,是教育主体有效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应同时立足于教育性和怎么写作性两个立场。教育性立场即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的传播者立场;怎么写作立场即从关心关怀和怎么写作教育对象发展的要求给予帮助。教育主体怎么写作性的立场主要就是为了让教育对象认识到教育者的行为并非为了自身利益,而是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出发。教育者的这种反自我利益行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所传达信息的说服力与影响力。需要指出的是,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无原则地丧失自身的教育性立场,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实质性意义。

3.教育者意图影响主体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图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传递教育信息的目的指向,影响着主体的有效性。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听众肯定某人无意影响他们,此人的可信度也会增加”。而当人们面临外来态度要求他们有所改变的压力,特别是人们知道别人正在试图对自己施加影响时,心理上会自发出现产生旨在保护自己态度不受影响的态度抗拒反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如果感到教育者意图改变固有的态度观点时,同样会产生抗拒反应,从而减弱教育主体的可信度。社会心理学家沃尔斯特与费斯汀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安排两个人进行一场对话,同时安排被试者在隔壁房间里“无意中”听到这个对话。在一种实验条件下,让被试者清楚地知道,正在谈话的两个人知道他在隔壁房间里听;在另一种实验条件下,情景的安排使第三个被试者相信对话者不知道他在隔壁。结果显示,被试者在第二种情况下更易受到对话内容的影响。这就是说,当人们意识到别人正在试图影响自己时,他们会怀疑别人的动机,进而怀疑信息的可靠性,使信息的影响作用降低;而如果人们认为信息传达者无意影响自己时,心理上就不存在抗拒反应,对有关信息的接受性也增高,反而增加了影响的可能性。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指出,宣传如果劝导性太显眼或太强烈,则可能被认为是侵犯了一个人的选择自由,从而会激发这个人对此信息的抵抗。这就是教育的“无意识原则”。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意图对于传达教育信息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无意识原则,把教育目标隐藏在或渗透到与之相关的活动与环境当中,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去体味,才能有效地使教育对象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对象的有效性:基于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性,指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接受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心理因素,加上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等构成了教育对象有效性的条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应该是能够正确自我认知,具有良好自尊感,能够积极悦纳自我,具有良好情绪体验的个体。换句话说,拥有正常接受心理的受教育者才能有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我们从教育对象的自尊感,自由感个方面加以分析。

1.自尊感影响教育对象的有效性

自尊感是指一个人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情感心理体验。社会心理学家詹尼斯等人通过研究证明,自尊较低的人比自尊感较高的人更容易接受劝导性教育的影响。这是由于低自尊的个体比较容易信心不足,对待自己比较容易抱否定态度,所以一般比高自尊的人更容易被说服。所以,对于低自尊的受教育者,当他们原先的观点受到教育者所赞同的观点的挑战时,他就可能轻易地放弃自己的观点,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甚至是观点差异越大,受教育者观点改变的可能性越大;而当受教育者的自尊感较高时,他坚持自己正确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当其接收到与自己预先的观点相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往往会坚持自己原有的观点。无论是低自尊或是高自尊的教育对象,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因此满足教育对象尊重的需要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存在着一种趋向自主,并摆脱外部控制的倾向。当外界付诸压力,使个体感到其自主地位受到触动时,则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这叫做“自主逆反”。自主逆反的诱发是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对于自尊心过强的人来说,更容易产生自主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坚持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渗透式等多种教育方法,以避免自主逆反的形成,塑造信息接受有效的教育对象,从而提高教育接受的效果。

2.自由感影响教育对象的有效性

自由感是一个人感觉较少束缚,感到宽松愉悦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在面临态度改变的压力时,第一反应不是改变态度,而是拒绝别人的影响。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会接受教育影响并屈从于暗含的社会压力,但是当压力过于明显以至于威胁到受教育者的自由感时,教育的有效性至多是处在被迫顺从的层次,而不会进到认同或内化的层次。因此,能够让受教者感觉自由轻松的教育方式更有效。有自由感体验的受教育者是能够有效接受教育信息的教育对象。
大量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发现,面对压力的人存在抗拒反应。任何明显企图改变他人的态度行为,限制他人的活动范围或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人,都可能引起个体的抗拒反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当感觉自由感受到威胁时,会力求恢复它,恢复的直接方式就是采取与教育要求相反的行动来抵抗压力。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切忌采用强制灌输教育方式。

3.逆反心理影响教育对象的有效性

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情绪体验。情绪体验分为正向和负向情绪,正向情绪是对外在刺激产生的一种轻松愉快的内心体验;负向情绪是对外在刺激产生的一种抑制、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内心体验。逆反心理就是一种强烈的负向情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只有拥有正向情绪才能有效接受教育信息,如果教育刺激使受教育者感到抑郁、不舒服,必然产生逆反心理,抗拒接受教育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规避受教者的逆反心理,防止负向情绪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情境逆反、禁果逆反和自主逆反。超限逆反指同样的刺激物因刺激强度过大,刺激时间过长使目标对象产生的逆反心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经常出现的情绪。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教育信息的重复次数,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吸引力。情境逆反指不适当的引导时机与场合使目标对象产生的逆反心理;从教育信息传递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方面看,教育接受的氛围不同,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心理需求会有所差异。如果受教育者在某种氛围中有不良情绪,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灵活地选择教育方式与手段,避免情景逆反也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有效。禁果逆反是由于教育者并没有充足的理由而武断地禁止教育对象不应该做什么,反而引起教育对象更加关注某种事物的逆反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对象的某些思想观念与行为不能简单地,粗暴地加以禁止,如大学生中,抽烟、酗酒、网瘾、早恋、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越禁越烈,就说明了这一点。对待“禁果”问题,应该作出合理地解释,不仅要让教育者知道“不该做什么”,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不该”、“应该怎样”。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了无用的说教。

三、教育介体的有效性:基于信息传播方式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进行,除了需要能够有效开展教育活动、具有较高信度的教育者和具有良好的接受心理、能够有效接受教育信息的教育对象外,还要求教育介体的有效性,也就是教育方法和载体的有效性,尤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沈壮海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选用的方法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有功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特征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这种适应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征,合理选择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实验也表明,不同信息传播方式,对受众影响的程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选择信息传播方式,有效促进教育对象的接受。

1.单面与双面信息传递方式影响教育介体的有效性

单面和双面教育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选择,影响教育介体的有效性。在传达信息时,是只提及正面论点加以论证,还是同时提出正反两种论点而后再强调正面见解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更有影响力?这就是信息的单面宣传与双面宣传的问题。在这方面,霍夫兰德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过“单面与双面宣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对被试者的影响因受众的文化程度、原有观点,相关知识获取量不同而不同。对文化程度较低,原有观点与宣传信息一致,较少获得相关知识的受众,单面宣传较为有效,而双面宣传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疑惑和犹豫不决;而对于文化程度较高,原有态度与宣传信息不一致和掌握较多相关信息的受众,双面的宣传更能说服他们改变态度。心理学家麦圭尔认为,人们的一些观念由于没有经过实践考验,在遇到对立观念的挑战时往往是脆弱的,就像在无菌环境里成长的人体容易感染细菌一样。而双面传播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类似于“免疫效果”或“接种效果”,因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双面信息传递比单面传递更具说服力。双面的信息传播也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网络的普及也使得人们信息获取渠道大大拓宽

源于:论文的写法www.udooo.com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双面信息传递方式,可以更好地达到启发受众在思考中选择性地接受教育内容的目的,过分强调单面信息传播方式则可能引起教育对象对某些观点的质疑。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