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临床医学 >针刺针刺加牵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电大

针刺针刺加牵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电大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30573 浏览:1351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本探讨旨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针刺加牵引结合运动疗法、单纯针刺加牵引和单纯针刺加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以及通过2个月的随访评价三种策略在维持该病后期疗效方面的差别,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一种有效策略。策略:将15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牵引结合运动疗法试验组(53例)、单纯针刺加运动疗法对照组A(53例)和单纯针刺加牵引对照组B(53例),每组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分别在不同时点,采取症状体征积分、简式McGill疼痛积分、颈椎关节活动度测量、颈椎X片生理曲度测量和对生活、工作学习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等相关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三组的转变情况;在治疗结束1个月和2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比较症状积分的差别。结果:1.临床疗效:三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但在临床治愈率方面,试验组临床治愈率优于两对照组(p0.05);2.症状积分:组内比较,三组在缓解颈肩部疼痛、酸胀和僵硬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别(p0.01),并且治疗20次均优于治疗10次(p0.05);组间比较,在缓解颈肩部疼痛方面三组无显著差别(p0.05),在缓解颈肩部酸胀和僵硬方面试验组均优于两对照组(p0.05),而两对照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3.体征积分:组内比较,三组在改善颈肩部压痛、颈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别(p0.01),但治疗20次与治疗10次相比差别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三组疗效差别不显著(p0.05)。4.McGill疼痛积分:组内比较,三组在McGill疼痛指数改善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别(p0.01),且治疗20次均优于治疗10次(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两对照组(p0.05),而两对照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5.颈椎活动度测量值:组内比较,三组在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别(p0.01),但治疗20次与治疗10次相比差别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三组疗效差别不显著(p0.05)。6.颈椎X片生理曲度测量值: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B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别(p0.05),而对照组A差别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B之间差别不显著(p0.05),但两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A(p0.01)。7生活、工作学习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组内比较,三组在对生活、工作学习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改善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别(p0.05),组间比较,三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8.随访症状积分:在缓解头颈肩部疼痛的后期疗效方面三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在缓解颈肩部酸胀的后期疗效方面试验组优于两对照组(p0.01);在缓解颈肩部僵硬的后期疗效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A均优于对照组B(p0.01)。结论:三种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疗效,但针刺加牵引结合运动疗法临床治愈率更高,在缓解颈肩部酸胀、僵硬和改善McGill疼痛指数方面更好,通过2个月的随访显示针刺加牵引结合运动疗法在缓解颈型颈椎病症状的后期疗效方面更优。同时,牵引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方面优于运动疗法,而运动疗法在缓解颈肩部僵硬的后期疗效方面优于牵引。关键词:颈型颈椎病论文针刺论文牵引论文运动疗法论文

    中文摘要2-4

    ABSTRACT4-7

    目录7-9

    引言9-10

    临床探讨10-31

    1. 探讨对象10-11

    1.1 探讨对象来源10

    1.2 探讨对象选择10-11

    2. 试验策略11-16

    2.1 试验设计11-12

    2.2 治疗案例12-14

    2.3 观察指标14

    2.4 疗效判定14-15

    2.5 观察步骤15

    2.6 不良事件处理15-16

    2.7 统计浅析16

    3. 试验结果16-25

    3.1 受试人群浅析16-18

    3.2 疗效评价18-25

    3.3 安全性浅析25

    4. 讨论25-31

    4.1 中西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25-26

    4.2 颈椎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26-27

    4.3 针刺镇痛的机理和取穴依据27-28

    4.4 牵引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的机理28

    4.5 运动疗法增加颈椎活动度和缓解颈肌痉挛的机理28-29

    4.6 颈椎生理曲度测量策略的选择29-30

    4.7 关于量表的选择30-31

    结论31-32

    不足与展望32-3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