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物流 >> 绿色物流 >论双导师制物流技师工作室运作模式实践

论双导师制物流技师工作室运作模式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2-04 点赞:21841 浏览:969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为青岛市首批启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试点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积极筹备组建以“双导师制”为模式的物流专业技师工作室,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校企合作深化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技能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从统筹人才发展的高度,强调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十八大更是提出要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来自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岛市为落实《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十二五”期间在全市实施技师工作站建设项目。青岛市人社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青岛市技师工作站建设项目的通知》(青人社字〔2011〕194号),启动了技师工作站的建设工作。为了满足青岛地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青岛技师学院制定了《青岛市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依托专业实训室基础条件,组建技师工作站,下设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现代物流四个技师工作室。
现代物流技师工作室由行业企业技师担任室长,以课程改革、项目研发、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工作为载体,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通过“双导师制”运作模式,不仅满足学生对物流前沿知识的渴求,实现双核能力的提升,又推动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校企合作的深化,为培养和造就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物流操作人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双导师制”下的工作室运转模式剖析

“双导师制模式”简介 物流技师工作室采用“双导师制”运作模式,即由行业企业技师担任学生职业导师、校内技师担任学生学习导师,以工学结合一体化项目式教学为载体,通过教学研讨、专题讲座、技术咨询、企业见习等方式开展工作。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物流技师工作室分别由职业导师两名、学习导师两名,共4人组成。职业导师由青岛市物流管理首席技师和青岛市拔尖人才组成,学习导师由现代物流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组成。
导师职责定位 根据《现代物流技师工作室建设方案》,职业导师侧重于丰富学生物流前沿知识,指导学生提高物流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完成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导师则侧重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实现“双核型”人才的培养。
“双导师制模式”运作剖析 物流技师工作室根据“双导师制”工作思路,经过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将其运作模式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1)专题讲座和企业见习,实现学生“学与做”的有效对接。工作室自运转以来,学习导师根据物流发展趋势、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文化认同、典型实战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知识延伸等方面有计划地组织校内外导师进行物流专题讲座,实现以工作室签约导师为主,流动导师为辅的全方位资源获取方式。授课地点也相对灵活,校内工作室、企业一线车间、港口码头都成导师授课地点。如职业导师为技师班在企业现场授课,学生在企业边学边实践,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导师在青岛港码头为学生现场讲解国际物流,海尔大学教授来校为学生讲授海尔企业文化与管理等。学习导师还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见习,真正实现“学与做”的统一。双导师模式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推动了双核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职业成长夯实了基础。
2)教学研讨和企业实践,带动一体化教师的全面成长。工作室的职业导师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过硬物流技能和较高管理层次的技术型团队。为此,经贸系教师定期邀请职业导师来校指导教学、提供咨询。如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职业导师的意见与倡议,多次调整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即入职阶段、业务提升阶段、领导管理阶段、创业阶段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设计;在学校工学结合商贸实训中心的运作过程中,职业导师也多次来校现场给予技术指导。为了更好地发挥技师工作室的带动作用,本专业将技师工作室作为物流教师企业实训的联系纽带,定期组织教师到青岛重点物流企业学习、实践。如物流教师在物流集团进行了为期半月的仓储管理实践、去物流中心学习商城后台运转管理等,极大地带动了一体化教师的教、研、行全面成长。
3)产学研基地和自主研发,引领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技师工作室的成功运作成为校企合作的又一助推器。借助职业导师丰富的企业资源,实现了与众多知名物流企业的对接,建立了如青纺联、中青等多家产学研物流实训基地,有效地实现了学校、企业、科研单位三方优势的结合,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瓶颈理由,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与此同时,将学校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与企业需求的特殊性融为一体,利用“校企合作,自主开发”的模式,打造写作式教学仿真平台,真正实现为学生“量体裁衣”,引领校企合作的纵深化发展。

2 “双导师制”运作效果剖析

学生向职业人成功过渡 “双核型技能人才”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核心职业技能、核心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从技师工作室的创建到运转,无论是职业导师的专题讲座,还是学习导师的项目任务实施,始终贯彻“双核培养”理念。工作双导师制物流技师工作室运作模式实践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室运转的两年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有显著提高。2010级物流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意识。如一些同学在商贸实训中心工作期间,理货、补货非常及时,盘点速度既快又准,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日清日毕,已达到了“职业人”要求;201物流学生在校级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冠;2012级学生虽然入校不久,但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极为迅速,如实施“学校教材库规划设计”项目时,职业导师段沛佑结合企业案例为学生进行“仓库规划”专题指导,使学生直观地掌握了仓库规划的策略、步骤。在之后的“学校教材库规划设计”中,学生从前期的调研到规划的分析,到配套的设备、制度、流程、人员的配备等,考虑得十分周全,规划的也甚为科学,已经初步具有了职业人的思维模式。工作室自开展以来,举办了如“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快速消费品物流”“冷链物流发展”“企业文化与管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等多项专题讲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角,满足了学生对物流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了解,实现了学生向职业人的成功过渡。
教师教科研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现代物流大师工作室自建成以来,利用职业导师的“企业化”培训与指导,将物流行业企业最前沿技术知识进行分享,搭建教学研究平台,为教师教科研水平的迅速提升创造契机。如完成了“工学结合一体化”项目课程改革、《物流设施设备与实训》多维度校本教材的开发。两年内,教师申报山东省技工教育与职工培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中国物流学会课题7次,有5个获得了立项,两个结题并获奖。这与在技师工作室成立之前无教研课题申报的情况相比,实现了质的飞跃。专题研究开阔了专业教师的视野,推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双导师制”推动校企合作发展 技师工作室的建设是企业和技工院校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工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师资培训等方面合作层次的深化,技师工作室进一步调动了学校、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了双方优势,形成互利多赢的合作局面。现代物流技师工作室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聚集效应,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力度,笔者所在院系先后与中青、青纺联建立了“产学研物流实训基地”两个,与利群、捷丰、青纺联等5家企业达成学生顶岗实习意向。实现自主研发的教学仿真平台1个,推动了校企合作新发展。

3 “双导师制”模式下的工作室运转后续深思

由于创建现代物流技师工作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双导师制”又是一种新型的尝试,在运转中必定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理由,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技师工作室的企业技师由于工作较为繁忙,有时难以按照双方预先约定的时间来校指导;二是目前签约的职业导师加未签约的流动导师,总计6人,职业导师队伍仍有待充实。
总之,现代物流技师工作室作为青岛市首批建设试点,我们在实施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由于经验不足,如何更好地发挥“双导师”的优势,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需继续探索、实践与反思。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