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物流 >> 绿色物流 >试谈高职物流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试谈高职物流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收藏本文 2024-01-08 点赞:6337 浏览:215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产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理由,然后针对这些理由,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生产管理;项目化改革;案例教学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据统计,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28所,其中500余所高职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在校生达15万人[1],其中浙江省46所,从浙江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许多学校的物流专业都是从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等专业演变而来的,其专业定位基本为培养面向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实际上,从物流运作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专门从事物流怎么写作的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着采购、储存、生产计划、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工业工程专员(或称为IE专员)、质量管理员等岗位群;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怎么写作的第三方物流,有运输、保管、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报关、结算、货运写作技巧等岗位群。
从目前浙江省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来看,很少有学校关注到面向制造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与管理岗位群(例如生产计划员、物料管理、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工业工程专员(或称为IE专员)、质量管理员等),其实,浙江省内目前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截至2010年6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3.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总数突破60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459家。众多的工业企业为高职毕业生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院校里针对生产管理类的岗位群开设《生产管理》课程并大力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有其中很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生产管理》或《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但是很多学校是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没有给予该课程相应的重视程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系列与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的理由,例如好的项目化教材难找,传统教材大部分根据本科教材改编而来、教师教学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生产管理类实验实训条件缺乏等。如何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培养制造企业需要的企业内部基层作业与管理人才,是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理由。
本文仅从《生产管理》课程的改革出发,探讨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 目前高职《生产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理由分析

1.1 适合高职层次的项目化教材少,本科教材改编痕迹明显

时下,由于各大出版社竞争日趋激励,几乎所有出版社均开发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系列教材,数量众多,品种繁杂,从各出版社开发的《生产管理》教材来看,还没有真正作用上的项目化教材,有的只是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改头换面或者是沿用本科院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从教材的体例来看,目前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体例,只是将生产设施选址与布局、生产计划制定、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进行盲目堆砌,章节内容页没有一个明确的先后顺序,缺乏一个主线将上述内容串联起来。有的高职教材中还包括了很多对高职学生来说晦涩难懂的本科生才能学懂的内容,例如柔性制造系统、网络计划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生产等;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早已讲授过,例如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

1.2 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验实训难以开展

根据笔者的调研和与兄弟院校教师交流情况来看,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生产管理》所需要的实训场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理论学习为主,高职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而《生产管理》课程又具有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特点,教材中往往涵盖了工科专业的部分术语和内容,这些特点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介绍生产计划的制定时,一般会先介绍生产计划的定义和分类,再介绍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策略,最后做一个课堂练习,但此种教学策略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的痛苦,学生听的枯燥。
究其理由,主要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虽然相继建设了实验实训场地,但主要集中于仓储和配送方面,而关于生产物流的实验实训高职物流专业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室很少,少部分也仅以流水线的模式来建设生产物流实训室,例如让学生在流水线上装配一个机械部件或玩具,其工艺数量少,岗位简单,实训下来,学生变成了装配线上的工人,校内实训室缺乏不断更新的来自企业真实的数据(如销售数据、物料信息等),最后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感觉利用生产物流实训室进行实训,难以组织和开展。还有高职院校在生产管理方面实训投资以软件为主,如ERP软件,但是由于市面上真正能应用于制造企业的ERP软件都比较昂贵,能购写此类软件的高职院校也不多见。

1.3 理论考核为主,能力考核偏少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生产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核为主,也就是通过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高职学生来说,平时的理论学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足,以理论考核为主的结果可想而知。

2 对高职《生产管理》课程项目化进行改革的措施

对《生产管理》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必须了解本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然后梳理出本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根据主要工作任务来制定教学项目。以长三角一带为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岗位包括如下几类:各行业仓储作业与管理人员、运输管理员、商贸企业配送管理员、外贸及货代企业跟单员、货运写作技巧员、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其中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具体具体来说,又包括生产计划员、品质管理员、助理工业工程师(IE专员)、设备管理人员、生产现场管理员等,因此,应该根据该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设计《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2.1 设计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内容

在设计《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项目时,应该始终贯彻“项目化”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一个典型制造企业从无到有、从战略层到操作层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生产管理》课程可以以“生产管理历史与目前状况”——“市场决策”——“生产布局”——“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生产制约”——“生产改善”为主线,将相关章节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
“生产管理历史与目前状况”主要讲述生产管理的有关概念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生产的类型和生产管理的演变历史;“生产布局”包括工厂选址和厂区及车间平面布置;“生产设计”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属于技术性比较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生产计划”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等内容;“生产制约”包括生产进度制约、设备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等;“生产改善”包括质量管理和工作研究等。

2.2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相关工科专业的基础常识和术语,如各种工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觉难度较大,而且有时还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2]。
1)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案例,让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对于生产能力的核算理由,可以通过服装企业的生产作为案例,让学生了解服装企业的产能受到员工裁剪能力和缝制能力的双重影响,其中的瓶颈作业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能力[3]。
2)视频、图片教学法。教师可以收集相应的图片、视频材料、Flash动画,把图片、视频材料等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这对某些章节的理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时,可以运用“汽车百年”等专题片,让学生了解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历史和特点,掌握节拍的含义和计算策略。在学习“动作分析”内容时,可以通过跨栏、斯诺克等体育运动中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利用动作分析来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3)利用3D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教学。通过3D仿真软件如Flexsim,来模拟流水线的平衡理由,通过仿真软件的运用,让学生对生产线的平衡有一个感性的认知[4]。
4)工厂参观法。《生产管理》课程可以借鉴校内实训工厂或校外企业,也可以参观机电类专业的实训室,让学生了解机械行业的车、钳、铣、刨、磨、线切割、焊接等工艺,对于课程的学习大有裨益。
5)软件操作实训法。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ERP软件操作,让学生了解有关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策略。
6)课堂模拟法。对于与工作研究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动作分析”,可以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某一项事情,在课堂练习进行动作分析。笔者曾经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刷牙”的动作,以此掌握动素符号的运用,效果十分理想。

2.3 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机制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要兼顾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掌握知识程度、能力水平等几个方面,考核的形式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比例各占50%。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包含出勤、回答理由情况、参与讨论理由情况;结果考核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测评,例如考核学生在操作ERP软件、动作分析模拟、流水线平衡、生产计划编制等方面的能力。
3 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生产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理由,如好的适合高职层次的项目化教材少,本科教材改编痕迹明显,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验实训难以开展,理论考核为主,能力考核偏少,然后提出了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的措施,包括设计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5):95-98.
[2]贵文龙.生产管理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大众科技,2009,7:154-高职物流专业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155.
[3]杜战其,上官春霞,等.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2,6:182.
[4]黄伟宏.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3,1:94-95.
[责任编辑:王迎迎]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