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目分类和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ITS序列

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目分类和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ITS序列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8073 浏览:238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栲属植物在我国约有58种,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的温暖地区。我省的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及黄山风景区均有栲属植物的分布,主要有甜槠、栲树、罗浮栲、苦槠等。栲属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科学的防治该栲属植物病害便显得格外。本论文较先进的菌物分类技术,从形态解剖学、个体发育、生态及地理分布等,对生长在栲属植物上的斑痣盘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同时ITS技术对皮下盘菌的12个菌株了种内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弄清了各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在菌物分类学和植物保护学均具有的科学。以Darke(r1967)的分类系统为基础,同时参考Kor(f1973)、CannonMinter(1986)、Kirk et al.(2001)等人的若干补充和修订,对所采样品分类和鉴定,共隶属于散斑壳属、齿裂菌属的2属7种,即钩丝散斑壳(Lophodermium unciforme)、贝壳杉散斑壳(Lophodermium agathidis)、显缘齿裂菌(Coccomyces pmitatus)隐齿裂菌(Coccomyces occultus)、辐射状齿裂菌(Coccomyces radiatus)、小散斑壳(Lophodermium minor)和尖丝齿裂菌(Coccomyces mucronatus)。其中钩丝散斑壳(Lophodermium unciforme)为待发表新种,其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保教研室(AAUFP)。对6个已知种了补充研究,使其形态结构特征得以完善。对各种均了形态解剖学特征的描述与图解、寄主及生境的记载,并对其相近类群、寄生性、与致病性等加以讨论。另外,主要形态特征,了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的二叉式分类检索表。亦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安徽各地的悬钩子皮下盘菌(Hypoderma rubi)的鲜了分离培养,一共纯菌株12个。对各菌株DNA提取、rDNA-ITS区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其序列测定结果均已被GenBank接受注册(GU138743、GU138751、GU138753、GU138749、GU138735、GU138750、GU138744、GU138746、GU138741、GU138736、GU138738、GU138739)。对12个菌株的ITS区的序列比较分析,悬钩子皮下盘菌ITS序列的长度为443bp~456bp,G+C含量为48.7%~51.5%;不同菌株间的ITS区序列变异,该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同时利用MEGA4.1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 method , 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寄主种类对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会产生影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上的悬钩子皮下盘菌菌株可能是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个类群;该菌种内遗传差异与其寄生部位和采集地无性。据统计,我国该菌的寄主植物涉及被子及裸子植物中的槭树科(Acer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五加科(Arapaceae)、菊科(Compositae)、壳斗科(Fagaceae)、禾本科(Gramineae)等21科,共30属32种(变种)。因此,悬钩子皮下盘菌在与寄主的长期协同进化中,会产生更加丰富的变异类群,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关键词:栲属论文斑痣盘菌目论文分类学论文皮下盘菌论文rDNA-ITS序列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10

    Ⅰ 文献综述10-21

    1 栲属植物分布及其经济利用价值10

    2 斑痣盘菌的经济性10-11

    3 斑痣盘菌的形态学及其解剖学特征11-12

    4 斑痣盘菌的生态与地理分布12-13

    5 斑痣盘菌的分类13-15

    5.1 斑痣盘菌的研究进展13-15

    5.2 斑痣盘菌的传统鉴定与系统分类方法15

    6 分子系统学在真菌种类鉴定及系统分类上的应用15-19

    6.1 PCR 技术15-16

    6.2 RFLP 技术16

    6.3 RAPD 技术16-17

    6.4 核酸序列分析17-19

    6.4.1 真菌rRNA 组成与结构18

    6.4.2 引物与核糖体核酸序列分析的应用18

    6.4.3 ITS 区序列分析与真菌分类鉴定18-19

    7 菌物分类研究中分子标记的选择19-20

    8 本研究的目的、、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20-21

    Ⅱ 引言21-23

    Ⅲ 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目的分类23-34

    1 与方法23-24

    1.1 标本采集与整理23

    1.2 实验仪器23

    1.3 显微检查23-24

    1.3.1 外部形态观察与描述23

    1.3.2 切片显微检查23

    1.3.3 描述及拍照23

    1.3.4 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种的形态描述及种的检索表23-24

    2 属征24-25

    2.1 齿裂菌属24

    2.2 皮下盘菌属24

    2.3 散斑壳属24-25

    2.4 分种检索表25

    3 种的描述25-34

    3.1 钩丝散斑壳25-28

    3.2 贝壳杉散斑壳28-29

    3.3 显缘齿裂菌29-30

    3.4 隐齿裂菌30-31

    3.5 辐射状齿裂菌31-32

    3.6 小散斑壳32-33

    3.7 尖丝齿裂菌33-34

    1V 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ITS 序列分析34-43

    1 与方法34-37

    1.1 供试34-35

    1.2 方法35-37

    1.2.1 DNA 提取35-36

    1.2.2 目的DNA 的PCR 扩增36

    1.2.3 ITS 序列测定与分析36-37

    2 结果与分析37-43

    2.1 皮下盘菌属不同菌株rDNA 基因ITS 区序列37-41

    2.2 各菌株ITS 序列的长度和碱基含量41-42

    2.3 悬钩子皮下盘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42-43

    V 43-44

    VI 讨论44-47

    1 关于斑痣盘菌科系统学研究问题44-45

    2 ITS 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点45

    3 rDNA-ITS 技术对皮下盘菌属种内关系分析的适用性45-47

    VII 参考文献47-52

    图版Ⅰ52-53

    图版Ⅱ53-54

    致谢54-55

    作者简介5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