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基于特点中文名词性谓词语义角色标注

基于特点中文名词性谓词语义角色标注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3936 浏览:90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研究,语义角色标注(Semantic Role Labepng,简称SRL)是浅层语义分析的一种实现方式,它标注出句子中与谓词(可以是动词或名词等)的语义角色,如施事者、受事者、时间、地点等。谓词词性的不同,通常可以将现有的SRL分为动词性谓词SRL和名词性谓词SRL。,对名词性谓词SRL的研究相对而言较少,仍有一些问题解决,如:SRL性能严重依赖于句法分析的性能,同时名词性谓词SRL性能远低于动词性谓词SRL性能等。以上问题在中文名词性谓词SRL研究中尤其。近年来的研究,研究SRL的方法主要是于基于特征的方法。因此,仍基于特征的方法,更丰富和的特征集和新颖的研究方法来提高中文名词性谓词SRL性能。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两个:1.研究基于短语结构句法分析的中文名词性谓词SRL。在SRL中,相比于动词性谓词,名词性谓词与其角色之间的结构更灵活和复杂。为了更好的捕获这些结构化信息,对名词性谓词SRL特征集的研究,探索了新的特征集,用于中文名词性谓词SRL。并分析了各个特征的贡献度。实验,的中文名词性谓词SRL性能优于其它同类系统。,讨论了使用动词性谓词的特征实例来提高名词性谓词SRL的准确率,性能的提高并不是很。2.研究联合短语和依存句法结构的中文名词性谓词SRL。把传统的基于短语句法结构的特征和基于依存句法结构的特征相,应用于中文名词性谓词SRL。相比于传统单一的短语句法特征,联合短语和依存句法结构所选取的特征更加丰富。另外,还讨论了这两种句法结构之间信息的互补作用。实验,中文名词性谓词SRL性能了提高。的主要贡献包括:在基于短语结构的句法分析中,了适合中文名词性谓词SRL的特征集;了联合短语和依存句法结构的中文名词性谓词SRL。实验,这些方法提高了中文名词性谓词SRL的性能,对今后中文名词性谓词SRL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语义角色标注论文名词性谓词论文短语句法结构论文依存句法结构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10

    第1章 绪论10-17

    1.1 研究背景10-11

    1.2 研究11-12

    1.3 研究现状12-15

    1.3.1 动词性谓词语义角色标注研究12-13

    1.3.2 名词性谓词语义角色标注研究13-14

    1.3.3 基于依存句法树的语义角色标注研究14-15

    1.3.4 研究现状小结15

    1.4 的研究内容15-16

    1.5 论文组织结构16-17

    第2章 知识17-25

    2.1 语义角色标注定义17-18

    2.2 语义角色标注语料库18-20

    2.3 语义角色标注性能评测20-21

    2.4 分类器的选择和构造21-24

    2.4.1 SVM 分类原理22-23

    2.4.2 SVM 分类构造23-24

    2.5 小结24-25

    第3章 基于短语结构的中文名词性谓词SRL25-42

    3.1 引言25-26

    3.2 系统流程26-29

    3.2.1 名词性谓词SRL 角色剪枝27-28

    3.2.2 角色识别28

    3.2.3 角色分类28-29

    3.3 特征抽取29-34

    3.3.1 基准特征29-31

    3.3.2 扩展特征31-32

    3.3.3 特征选择32-34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34-40

    3.4.1 实验设置34-35

    3.4.2 基于正确句法树和正确名词性谓词的SRL35-38

    3.4.3 基于自动句法树和自动名词性谓词的SRL38-39

    3.4.4 添加中文动词性谓词特征实例39-40

    3.5 小结40-42

    第4章 联合短语和依存句法结构的中文名词性谓词SRL42-54

    4.1 引言42

    4.2 依存句法分析简介42-44

    4.3 依存关系语料来源44-45

    4.4 系统流程45-46

    4.5 特征抽取46-48

    4.5.1 基于依存句法结构的特征46-47

    4.5.2 特征融合47-48

    4.5.3 特征选择48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48-53

    4.6.1 基于正确句法树和正确名词性谓词的SRL48-51

    4.6.2 基于自动句法树和自动名词性谓词的SRL51-52

    4.6.3 扩展实验52-53

    4.7 小结53-54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4-56

    5.1 总结54-55

    5.2 展望55-5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