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人民网人民网《人民时评》在新闻评论中说理

人民网人民网《人民时评》在新闻评论中说理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19715 浏览:851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人民时评” 是人民网创办的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时事评论。本文以“人民时评”为对象,探究其独特的说理艺术、诉求风格。因为新闻评论的写作是一种说理艺术的彰显,这种说理艺术包括思想内容的正确,说理方式和语言的独特运用,不仅讲究辞章,更要写的有文采。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时评的文章进行分析。通过此次研究,希望可以对网络时评写作理论有所丰富和补充。
关键词 人民网;人民时评;说理艺术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014-02

1 人民网“人民时评”专栏概说

自上20世纪末以来,时评文体开始兴起,对时评的研究也相继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以报纸、电视、网络为依托的时评栏目纷纷露出水面。人民网于2001年3月22日充分发挥报社人才济济的优势,在已有的观点频道内容基础上坚持发展创新,及时推出“人民时评”栏目,实现了报网互动。“人民时评”成为公认的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时事评论,被人们亲切誉为‘网上第一评’”。
2005年人民网的“人民时评”入选“2005年中国互联网品牌栏目”;2006年“人民时评”文章——《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一等奖。2008年“人民时评”文章——《华南虎事件”能否成为一个契机?》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二等奖。2011年“人民时评”文章——《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一等奖。

2 “人民时评”说理特点

在新时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量的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报道。“人民时评”凭借其独特的说理艺术,发表众多的经典评论,引导舆论,构建和谐,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探究其说理的特点。

2.1从普通人的角度切入,循循善诱

新闻评论主要是在向读者明道理,道理不仅要讲的正确、深刻,更要讲的清楚,讲的通俗使读者从中受益、寻求启发。 “人民时评”总能够从普通人的角度切入问题,引出论点,阐发议论,最后升华主题,循循善诱,让读者从中深受教益。“这里以2010年11月15日“人民时评” 《农民工版,<春天里>凭什么打动人?》为例,这篇评论从普通人农民工兄弟,29岁的刘刚和44岁的王旭光着手,讲述在那个寒流侵袭的冬日,农民工兄弟用苍凉的歌声,给我们带来别样“春天”的故事。两位兄弟在出租屋光着膀子演绎《春天里》的视频,迅速爆红网络。大学生们为这两位农民工歌手拍的MV,点击已近20万。
文中以“这样追梦,傻不傻”,“这样执著,值不值”,“我们的未来,是不是梦”三个疑问句开头,以平白的语言,叙议结合的说理方式,道出了“旭日阳刚”兄弟成功的真正原因。指出尽管有人逃离“北上广”,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坚持,在充满诱惑的城市中,在钢筋水泥的“堡垒”中,“顽强地活着”。因为他们有梦想。
作者从“旭日阳刚”这对农民工兄弟的故事说起,道出自己对中国无数与“旭日阳刚”同命运的人的希望。真正做到了对普通人的关怀,对整个社会的关怀,这就是其由近及远,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的真实体现。

2.2以深刻的道理警人,引发共鸣

“人民时评”不仅能够在说理上说服读者,更能够在感情上打动读者,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人民时评”的评论文章恰恰能做到情为理怎么写作,理为情动人的理想境界。在情理结合的时评文章中,以深刻而警人的道理,丰富而亲切的感情引领读者的思想,从而引发共鸣,发挥巨大的作用。
2012年11月22日 “人民时评”《孩子失助拷问社会底线》一文以这样一则新闻开始,“2012年11月16日贵州省毕节市在一处垃圾箱内发现5名10岁左右男孩的尸体,初步查明,这些流浪孩子因为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中毒身亡”。接下来,作者进一步讲解近日来连连发生的与孩子有关的负面新闻,农村孩子的大量失踪,浙江铁岭虐童案,身穿性感比基尼的S型儿童车模等等。这些可爱的孩子在社会黑暗势力的魔爪下,失去了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美好童年。就在

源于:毕业小结www.udooo.com

读者深深陷入这种对儿童的疼惜之情而愤怒的时刻,作者又引出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社会的未来,必须由城乡孩子的人生幸福共同来奠定。亏欠了孩子就是亏欠了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前途,这就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作者随即道出:孩子就是未来。这时文中再次发问“谁来撑起为孩子们遮风挡雨的保护伞?谁来为孩子们创造健康成长的空间?”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相信这些也是每一个读者最想问的。作者最后指出:“这既是对全社会的拷问,更是对政府部门的考验。”“‘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理应成为一种刻不容缓的自觉与行动。”“人民时评”正是以这样情理交融的评论文章,达到说理的目的,引发共鸣,实现媒体教育与监督的功能。

2.3严肃庄重、爱憎分明的诉求风格

“一篇时评的用意很多,意在传承文化,意在社会协调,意在舆论监督。” “人民时评“通过塑造不同的形象来讲道理,同时,也借此来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态度,抒发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在“人民时评”的文章中有对好人好事的赞扬传颂,有对社会丑恶的批判与质疑,更有对法律政策的不满。这些都体现了其“敢爱敢恨”的文风特色,鲜明的写作态度。
2011年10月19日“人民时评”发表评论“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这篇评论是针对当时,在陕西西安的某个小学“绿领巾”被老师当成“激励没戴上红领巾的学生”的手段,被学生们解读为“差生”的身份标志的事实为基础而写的。这篇评论指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恰好相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度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文章最后作者旗帜鲜明的道出本质所在“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