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财政政策我国财政政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用查抄袭率

财政政策我国财政政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用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6426 浏览:175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文章主要针对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财政政策的改革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达到理论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社会;财政政策;关系;运用
1002-736x(2013)02-0067-05
财政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政策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收入的增加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财力保障,为财政政策转型创造了良好契机,同时新一轮税制改革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运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和谐社会的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公共财政运用的基本经济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政府公共管理与怎么写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而公共财政则是政府公共管理与怎么写作实现的基本方式。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是由经济体制转轨与发展模式转型所决定的。当转轨进入后期,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单纯追求其经济发展转向全方位的和谐发展,财政需要为和谐发展配置资源、参与调控。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目标旨在为经济发展和稳定增长怎么写作,为公平分配和提高效率怎么写作。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基本工具。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物价相对稳定。物价相对稳定是世界各国均在追求的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基本保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解释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在采取财政措施时必须首先弄清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如果是由于需求过旺或需求不足造成的,则需要调整投资性支出或通过税收控制物价的涨跌幅度;如果是由于结构性摩擦造成的,则必须从调整经济结构着手。总之,物价不稳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社会承受能力较弱的国家来说,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因此,在财政政策目标的选择上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2.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条件。经济增长是全社会生产总量的实际增长和人均数量的实际增长。衡量经济增长除开量的增长外,还应包括质的提高,如技术进步、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结构调整和生态平衡等。经济增长对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只强调量的增长,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通货膨胀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能源紧张等等。这些后果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此,健康的经济增长应该是经济的可持续均衡增长。财政政策应引导经济发展实现最佳的经济增长。
3.收人合理分配。收入合理分配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公正、合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避免过于悬殊。公平分配并不是平均分配,它是在一定社会规范下既有差距又注意均衡协调的分配。我国当前处理分配问题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财政在追求公平分配目标时要做到:首先,合理适度地确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其次,为所有纳税人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不因国别、所有制等不同而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最后,要通过对高收入人群实行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对低收入人群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等财政转移支付,防止和纠正收入水平的过分悬殊。
4.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不仅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社会共同消费需求的实现。社会共同的消费需求包含公共安全、环境质量、生态平衡、基础科学研究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水平的提高,因此,社会共同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即为社会生活质量水平。财政政策把社会生活质量作为财政目标之一,主要采取定期提高公职人员的工资,增加社会公共设施的投资,提高公共福利的怎么写作水平,对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实施多种补贴等。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与财政政策

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提高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首先,法治,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要认真总结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和谐财政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过程。当前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就业形势严峻、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和公共卫生制度不完善以及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和谐等。财政政策对于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财政政策运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一)财政政策促进市场机制和经济运行和谐

市场和政府是市场经济条件配置资源的两种手段,它们互补。政府职责就是解决市场失灵领域的问题,市场能调节的由市场来调节。财政应当从传统的“生产建设型”转向“公共怎么写作型”来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产品,确定合理的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防止经济波动。政府应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深化税费改革,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行结构性减税。稳健的财政政策包括压缩财政赤字,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减少政府投资等。对赤字的控制有利于建立市场与政府的和谐关系,控制国债有利于减少财政风险,减少政府投资能够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求财政应加大力度发挥在社会事业方面的职能作用。财政资金应优先应用在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特别是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公共医疗卫生防御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及鼓励和引导消费等事项给予大力支持。
深化税费改革,建立更加公平、科学、法制化的税收体系。其一,完成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三位一体的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体系,覆盖个人收入运行全过程,强化税收调节收入功能。其

二、加快开征物业税,建立健全财产税和地方税收体系,调节财富分布差距。

(二)财政政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

财政致力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财政实力的增强,为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有利于消除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的城乡地区差距,而财政政策的运用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在就业问题上,采取各种财税政策,促进新生劳动力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通过财政支出,举办公共工程,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通过财政补贴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刺激怎么写作业、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通过运用公共财政资金,建立公共就业怎么写作机构,免费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怎么写作。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反哺农村的力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转移力度。
加大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政府应综合运用多种财税政策工具,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要通过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和自动的财政转移性支出,以及适当的财产税和遗产税来缩小贫富差距,达到收入公平;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设立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
加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公共怎么写作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政府应保证义务教育资金的到位,使其真正运用到发展基础教育的领域。同时,和地方政府应明确各自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和侧重点。
在医疗卫生领域,政府要加大卫生投资,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加大公共卫生(如疾病防疫、传染病的防护等)的支出,尤其是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改变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公共卫生应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增强卫生防疫系统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支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比重,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以及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

(三)财政政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财政通过税费、支出等组合工具,对解决生态环境、国土整治、防止污染、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等问题提供积极支持。
生态环境不仅要保护和修复,更要注重建设。要把改善生态与保护环境摆在同等位置,同步推进,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的比重。另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的投资,使其享受到“谁投资、谁受益”的优惠政策。财政资金重点运用到欠发达的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和自然保护区等地区的重点项目上。对长江上游、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等跨流域、跨地区的项目,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防止污染方面,政府采购要优先购写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的绿色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及其具体措施的落实。
资源方面,运用有效的财税政策,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变过去矿产资源无偿使用的状况,让企业取得采矿权,并逐步完善资源税,扩大征税范围,改革计税依据,加大税收对资源开采和使用的调节力度。
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对节能产品、资源节约和再利用产品的采购,并对一些资源节约重大项目和重大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利用税收优惠措施促进资源节约。

三、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就业问题

每年我国新增加的劳动力和现有的失业人员总数高达2000万人,在目前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就业弹性的约束之下,每年新增加的岗位仅800万个左右,劳动力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一类是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需向非农领域转移,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全国大约有3000万的农民

源于:论文大纲www.udooo.com

失地,失地的农民会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种转移将会减少农业就业机会高达上千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引起了党、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已着手认真研究采取对策。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4.推动国家财政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外部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过程。当前的社会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就业形式严峻、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医疗和公共卫生制度不完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财政政策对于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税收体系,应该借鉴部分西方国家税收的管理方式,切实贯彻国际上通用的国民待遇原则,公平地对待农民、城市居民和外商,建立城乡统一的税制。构建和谐社会税收体系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在税收收人中的比重,通过税收调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首先,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加强税收执法的能力。建立根据收入水平的增长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基数的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变目前所得税征收与家庭脱钩的状况,建立普遍的个人所得税年度申报制度。增加税务征收力度,提高税务监督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偷税、漏税行为高发领域的监管力度。其次,需要征收特别消费税。改革现行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将一些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对一些购置豪宅、名牌轿车的人征收特别消费税,政府应当积极推进调节收入的合理分配,进一步动用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二)对具体问题采用的财政措施

1.就业问题。拉动就业归根到底要靠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同的经济结构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不同的。政府应该制定并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提高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注重加大对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的财政投入,在新建项目立项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创造就业岗位数量,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双赢。制定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传统怎么写作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大力支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和创业、鼓励灵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改进就业怎么写作和强化就业培训,努力拓展就业空间。与此同时,增加并提前下拨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建立实施“以奖代补”的新机制,为全国各地落实政策、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供财政保障。
2.社会分配问题。首先,要规范社会分配方式,建立起规范完善的簿记体系,使各种经济活动及社会分配方式能够有效地纳入政府管理的规范体系。其次,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税制改革,个人所得税由单纯分类征收逐步过渡到与综合征收相结合,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辅之以财产税、遗产税等多种税种的税收体系。通过累进税对高收入群体进行再分配调节,并利用财政转移去帮助弱势群体。总之,国家要适当调节居民的收入差距、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为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和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3.城乡差别问题。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税收制度。一是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这是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二是要实行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取消专门针对农村的各种税费征管;尽可能增加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资助等措施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差距,使他们享受公共物品和公共怎么写作的权利大体相等,从而可以机会均等地参与社会公平竞争。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和扶持力度,继续深化农村税收改革,加快减免农业税步伐,促进农民的不断增收,加大对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扶持,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社会保障问题。政府要完善礼会保障体系功能。一是建立法制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把反贫困纳入法治的轨道。二是要通过财政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障的范围也应不断扩大,由公有经济部门向非公有经济部门延伸,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三是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救助与扶持,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教育及医疗援助。基础教育和卫生保障是最重要的公共怎么写作,这样既可以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又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政府应积极利用财政政策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是社会保障的主体,在税收政策上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税体系,为社会保障建立稳定规范的筹资机制。与此同时,财政应该及时调整政策的着力点,把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和完善政策实施充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从实际出发,既要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又要合理确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政策目标始终要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为全体人民谋福祉,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政府只有充分利用财政政策藏富于民,才可实现真正的经济稳定,才可切实地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