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分析学校内部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和管理

分析学校内部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和管理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6392 浏览:212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勤工助学活动是资助高校贫困生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就学校内部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如何改善和健全的初步方案,以其能够通过完善的设置与管理体系,尽可能多地开发大学校园勤工助学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学校内部勤工助学工作的有学校内部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勤工俭学岗位;设置;管理
0 引言
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指出,要推动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勤工助学是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达到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的目的,而且也有利于转变贫困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通过不断健全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方案、完善勤工助学岗位的管理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工作和劳动来获取酬劳,使资助和自助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近年来,由于高校大幅度扩招,贫困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做好勤工助学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下文针对近年来在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中存在的理由,进一步探讨学校内部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策略,把学校内部各方面的资源综合起来形成合力,构建合理的勤工助学体系,解决学生困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与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理由

近年来,党和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帮困基金,并以基金为依托,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来减轻贫困大学生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与此同时,大学生们在实际参与勤工助学活动中,在取得相应成效的同时,在岗位设置和管理中也表现出了形形色色的理由。

1.1 岗位育人不突出

许多高校在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多为低层次的劳务型,甚至出现了有些地方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没有深层次地开展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没有把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培养开拓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机结合,忽略了大学生接触社会、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磨练意志等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2 岗位数量不充足

一般而言,学校提供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各类值班和临时性活动后勤人员,而部门(如需勤工助学的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工作等部门)的有限性直接导致了校内常规勤工助学岗位的有限性。而且一般高校并没有进行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进一步开发,使得校内勤工助学成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一般高校中的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而学校提供的岗位远不能满足学生勤工助学需要,造成了勤工助学岗位的供需矛盾。

1.3 管理体制不科学

虽然国家已经把学生资助工作提上日程,但是大部分的高校管理助学的工作人员很少,即使成立了专门的勤工助学部门,但编制一般仅有1~2人,任务繁重,管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到位,导致勤工助学发展缓慢。此外,高校勤工助学管理部门,扮演的通常是行政管理的角色,很难实现勤工助学基金的筹措、管理和保值、增值。

1.4 勤工助学认识差

大多数学生把勤工助学仅仅看成是一项帮困政策,而没有上升到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培养自我的高度。有些参与岗位的学生责任心不强,工作懒散,迟到早退,没有按时按质完成工作。有部分贫困生艰苦奋斗思想淡化,不愿意干较脏较累的活。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与勤工助学的意识,“等、靠、要”免费的助学金资助。另外,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等的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不一样,间接造成管理尺度不统一,有的严、有的松,出现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对工作挑三拣四的现象,其结果导致有些工作没人愿意干,有的学生工作态度消极,加上没有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学生时来时不来,使工作效率不高。

1.5 岗位培训不深入

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和偏远山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某些实验设备的操作能力与其他同学相比还是有些差距。而勤工助学负责机构的岗位前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作用不大。勤工助学的岗前培训针对所有岗位的学生,主要介绍岗位要求、相应礼仪与技能和基本的公文写作知识,培训往往比较宽泛,不够深入,对于一些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来说作用不大。

2 健全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方案

通过对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与管理中存在理由的研究。笔者认为要健全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方案。不仅综合考虑岗位目的的资助性、岗位内容的相对单一性及高校自身条件有限等特点也要注意高校勤工俭学管理部门和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与管理制度方面不断提升与优化。特提出了一下几点倡议:

2.1 完善管理体系,确保高效有序

勤工助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成立了学生勤工助学怎么写作中心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勤工助学实行专项管理,实现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自主化和规范化。在勤工助学的日常事务、内部事务的管理中要强化制度建设,从岗位设立、资金使用、奖励评定到检查监督等都要做到规范有序、准确高效。

2.2 拓宽岗位数量,缓解供需矛盾

为了解决勤工助学岗位的供需矛盾,可在学校内部进行挖潜。勤工助学的岗位应在一般劳务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以及不同年级,充分利用知识、智能的优势多开拓智力型勤工助学岗位。比如怎么写作示范岗,负责学校会议室、文档室等场所的保洁整理工作,人员来访时的招待怎么写作工作,大型活动的礼仪工作、会务工作等;管理示范岗,协助辅导员开展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主要承担文档处理工作、部门联络工作、资料送取工作等;助教示范岗,协助专业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帮助教师建立飞信、邮箱等师生沟通平台。方便师生交流。同时考核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协助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发学生作业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勤工助学岗位的数量,又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2.3 进行结对带教,加快成长成才

教书、管理、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关爱困难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更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对制度即所有教师与勤工助学学生形成双向选择关系,以互动的方式,发挥教师的帮教作用。带教老师应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启发、教育学生,以平等的沟通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工作。传授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工作策略,提高工作技能。

2.4 强化思想认识,实现助学育人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大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动手、独立自主的存活能力和就业本领,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勤学校内部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工俭学工作中,不仅仅是要通过劳动使学生获取酬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纪律、劳动意识以及责任感。进而推动勤工俭学工作由有偿资助向助学育人转变高校管理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从事校内勤工俭学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培训,使其转变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5 实行人性化管理,创建良好组织环境

针对勤工俭学学生群体心理需求的特点,高校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情感激励,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首先,组建多元的组织文化,树立共同愿景,高校勤工俭学部门是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的载体;其次。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组织多样的活动。在勤工俭学工作期间,管理部门适时组织聚会或文娱活动,推动内部成员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认同感。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推动良好人格的形成;第三,进行化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勤工俭学管理过程中。化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工作积极性,在无形中起到激励的效果,发动勤工俭学的学生参加管理工作是实行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此外。鼓励勤工俭学学生进行监督。及时收集勤工俭学学生的意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也能极大调动勤工俭学学生对工作的关注度,提高他们的工作认同感和满意度。

2.6 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工作质量

勤工助学的培训不光要对上岗的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培训,还要对负责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勤工助学工作内容繁杂,环节较多。从学生自主申请岗位、辅导员老师推荐、面试录用、基本岗前培训、明确规章、带领上岗、月末考核与核实工作量,加上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流动性大,变换周期短,因此更应该对负责人员进行培训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避开一些学生在遵守时间、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方面出现随意性,培养其时间观念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勤工助学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3 结束语

勤工助学工作任重道远,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高度重视,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实践,建立和健全学校内部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体系,把勤工助学由单纯的扶贫助困转变成为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不断推进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财[2007]7号.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Z].教育部财政部,2007(06).
[2]陈晓飞,谭红生.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路径拓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7(02).
[3]吕品.浅析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陈华娟.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看法和倡议[J].华章.2010(12).
[责任编辑:陈双芹]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