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旅游文化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技巧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1-07 点赞:11879 浏览:476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分别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两个景区构成,作为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项目,其涉及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但管理中牵涉的关系也非常复杂。本文在分析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现状及申遗后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遗产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构建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的遗产法律体系等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的建议,以便我们更好的保护管理峨眉山——乐山大佛这一世界双重遗产。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旅游;遗产保护管理
1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概述

1.1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资源概况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由峨眉山、乐山大佛两个部分构成,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世界遗产由自然景观、地质、地貌、原生植物、山地垂直带普及植物景观群落、动物、佛教文物、书画、碑刻、寺庙建筑及其他文化遗存等11类资源类型构成;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则由自然景观、佛教文物、书画、碑刻、陶瓷、寺庙建筑及其他文化遗存等7类资源类型构成。

1.2 世界遗产资源独特性

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全票通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评价中指出:“按照文化遗产标准(第四条和第六条),委员会认为峨眉山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它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最初地区并由此开始向整个东部发展。这里也是具有美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为—个整体的地方,具有广泛的植物种类分布。”
峨眉山—乐山大佛反映了乐山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历史文化特征,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典型的地质地貌,保护完整的生态环境,珍稀的动植物资源以及以佛教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产真有极高的历史、美学、文化、科研和旅游观光价值。
2 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现状

2.1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法律保护管理现状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出台的第—个保护世界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条例。2006年,“中国世界遗产保护论坛”在峨眉山召开,论坛通过了《世界遗产保护共识——蛾眉山—乐山宣言》。峨眉山—乐山宣言是全球世界遗产地第一个地方性承诺。
2.2 蛾眉山—乐山大佛世界

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udooo.com

遗产的管理体制现状
同中国所有的世界遗产地一样,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管理体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管理主体涉及景区管理机构、景区的旅游组织和景区遗产资源管理专业机构三个部分。景区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峨眉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和乐山大佛管理委员会,两个管委会为独立平行机构;景区的旅游组织包括峨眉山旅游股份公司和其他与旅游设施相关的公司,如:文物商店、导游公司等;景区的遗产资源管理专业机构则包括文物、林业、水利、环保、宗教等机构。

2.3 峨眉山-乐山大佛对当地原著地居民的保护管理成效

申遗成功后,蛾眉山管委会首先以人性化的方式安排了原著居民。峨眉山景区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农民最多,社会结构最复杂的景区之一。经过探索与研究,管委会采取让当地居民参与遗产管理和旅游业的经营。以^性化的方式就地安置部分居民,让他们也成为景区的一道风景线。
其次,峨眉山管委会为解决安置居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用“离土不离乡”的办法解决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去经营网点。开办旅游饭店、摆摊、抬滑竿景区清洁工成为山民的新职业。对远离核心地区的山民,管委会还推出了“兴边富民”工程。这一套办法无形当中对遗产地的原住居民和景区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群众基础。
乐山大佛景区紧邻市区,为了保护大佛和开展旅游活动。先后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搬迁居民等。

2.4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技术保护成效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为了防止火灾或因潮湿气候对遗产中古建筑的侵蚀,采取了电线加套塑管的措施;对曾经破坏的植被力求恢复;对新老建筑都采取定期杀灭白蚁等虫害:针对乐山大佛造像及摩崖石刻自然风化的问题采取科技手段有效进行延缓;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对古林木、文物古迹的分级保护等。
3 峨眉山—乐山申遗后保护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申遗成功后,世界遗产这块牌子就等于给峨眉山—乐山大佛做了—个巨大的规模广告,直接导致旅游人数迅速增加,遗产旅游的发展在给遗产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端,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的地表和土壤、植被、动物活动、水体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卫生、环境美学、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保护都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2 遗产保护管理人才资源缺乏

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是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遗产保护管理的好坏往往与从业人员的素质紧密相关。遗产管理不仅仅是属于专业领域的文物保护、风景区保护管理等,而是要涉及社会、经济、法律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才要具有综合性的管理才能。在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相关的工作人员中,大部分是临时工作人员,管委会正是编制几百人,直接从事遗产保护管理的人员严重不足,整体的人员管理属于政府行政和事业管理混合模式。鉴于此,加强世界遗产地人力资源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3.3 遗产地的环境保护问题

申遗后,乐山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特别是峨眉山核心区的居民,对遗产的保护的影响显得更深刻、更直接。
乐山地区在对地区经济考核时,都是以工业的发展为主,忽略了乐山也是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客观情况。在世界遗产地周边兴建工厂等情况仍然存在,这也为遗产的保护管理造成了障碍。

3.4 遗产地管理体制问题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已经基本形成了当地管委会统一领导的集中统一管理体系,由蛾眉山管委会和乐山大佛管委会两个部分构成。但由于两个景区相距30公里,其管理主体为独立平行机构;乐山大佛管委会与大佛乌尤寺文物管理局又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乐山大佛景区实行统一管理;峨眉山、乐山大佛两个景区委员会运行机制的特点都是政企不分,尤其景区管理委员会实际已承担政府的职权,具有政权力,但同时,又是旅游企业的投资者。这一系列的体制格局都对统—保护管理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形成了障碍。
4 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几点建议

4.1 构建遗产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由峨眉山风景区和乐山风景区构成。两个风景区都是由管委会统一管理。两个管委会的出现对原本的统一的世界遗产进行了分割的保护和管理,这对于旅游发展不利,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的统一规划和实施也是不利的。建议建立独立于政府机构或遗产开发经营机构的第三方机构对遗产管理进行约束;同时,通过建立遗产管理的共同委员会或协商机制对遗产保护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咨询评议,相关政府机构及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监督。

4.2 构建以遗产保护法为核心的遗产法律体系

我国世界遗产因缺乏统一的遗产立法及相应法律体系,造成世界遗产在旅游利用、保护等方面的矛盾。西方国家已经建立的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的相关法律环境,使遗产保护、遗产旅游、遗产管理等运作有法可依。我国现行的与世界遗产保护有关的法律很多,包括风景名胜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

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护区条例、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等等,但这些法律法规由于类别不同,主管部门不同,发布者不同,在某一特定的遗产保护管理上,难以协调。因此,形成一部统一的全国范围的遗产保护法已经迫在眉睫。

4.3 构建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旅游模式

为实现遗产旅游的发展与遗产的保护管理相协调,应将遗产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结合起来,形成特殊的遗产旅游模式。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除了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外,还具有生态价值、宗教历史文化价值等,遗产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活动相比。仅仅是实现遗产价值的—种形式,而不是全部。因此,遗产旅游必须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应以遗产保护与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打破传统旅游以营利为最终目的的模式,建立将营利用于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保护管理事业的再投入,形成一种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旅游新模式。

4.4 构建遗产人才资源管理体系

构建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遗产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体系和建立外部专家顾问机制两个部分。
遗产地保护管理的好坏与领导者素质的好坏直接相关,因此,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管理人员素质体系的建构重点是管理机构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内部遗产保护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其次,遗产地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体系还包括制定峨眉山—乐山大佛遗产地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与国内外其他世界遗产地进行交流合作,制定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并对遗产保护管理的各个岗位制定责任制度;最后还应进行旅游经营者素质建设和旅游者素质建设,要求遗产地的旅游经营人员接受基本的世界遗产知识培训,以便旅游经营者将世界遗产知识带人旅游者的意识境界。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资源类型的多样性要求遗产地的管理必须是多学科的合作,因此,蛾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应充分利用外部专家,与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实行专家顾问制度。专家的参与既能提高遗产地管理^员的素质,又能帮助遗产地培养遗产保护管理专业人才。
5 结语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经过长期的探索,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基础,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有着而明确的发展方向,但复杂的内外关系又使得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面临困难。遗产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管理之间的矛盾重重,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成为以后世界遗产地发展的主要方向。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