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试议在校在校性别比例失衡现象与应对措施结论

试议在校在校性别比例失衡现象与应对措施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6709 浏览:205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女生越来越多,出现性别比例出现失衡的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的失衡对地区的发展和未来人才性别比例结构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急需各种人才,而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的失衡势必会影响我国未来的人才结构,从而影响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改善解决,以保证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教育;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社会发展;经济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据《证券时报》等报道,2010年二季度GDP总量上超过日本,昂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人均GDP等诸多领域,中国依然大大落后于日本,中国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虽然不考虑某些专家所预测的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即使在人均GDP上超过日本,中国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要使经济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有人才作为保证。而目前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问题无疑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隐患,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 在校大学生男女比例现状

在中国高校中,“阴盛阳衰”几乎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1957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女生占总数的23.2%;1980年,恢复高考3年之后,女生仍只占23.4%。而1995年至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女生比例由35.4%升至45.7%。2007年,新入学的女生比重首次超过男生,达到52.9%。2010年,考上大学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33万。从2007年开始,国内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女生数量首次超过男生,之后一直出现压倒性数量优势。

“阴盛阳衰”的情况在一些文科院系表现尤为明显。“以前工科院系女生是‘国宝’,现在文科院系的男生成了‘国宝’。”据《晨报》报道,2012年湖南师大文学院新生男女比例1:9成“女儿国”。而且阴盛阳衰这一现象再也不仅仅局限在师范类院校了,就连长沙理工大学,今年男女生比都到了6:4。据《燕赵都市报》报道,“红花多,绿叶少!”河北省内一所师范类高校招生人员从招生现场发出感叹说。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计划招生328人,其中招录男生仅63人。

在一些男生占据绝对优势的传统工科院校,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面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以前男生人数占优的专业,女生的身影在持续增多。而在代表高层次人才的硕博研究生培养上,很多学校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也都是清一色“娘子军”,男生成了“稀有动物”。

高校女生不仅在数量上超越男生,入学成绩和校内表现亦让人刮目相看。日前,一家媒体对外公布了其对国内27个省份的文理科状元调查情况。2012年27个省份63位获得文理科状元的学生中,女生数量超过五成。33名女生中,有24名获得文科第一名,占文科第一名总数的73%。相比较文科,在理科第一名的阵地上,男生仍然是主导。笔者在大学曾经带过两个班,班内男生人数一个为1/2、一个为2/3,但班级成绩排名,前十名女生都占70%,考研成绩也是女生远远好于男生。

2. 在校大学生结构失衡现象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怎么写作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人才。中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力资源大国,唯有将人力资源大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唯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获得长远的、持续的竞争优势。

毫无疑问大学男女生性别比例将直接影响未来人才的性别比例结构,从而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不说大学女生增多对教学和住宿造成的不利影响,下面仅仅分析一下将来大学生走入社会后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师范类女生比例的增对会导致未来中小学的师资结构出现问题,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教师差不多已经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小学中除了“爷爷辈”的、教体育的教师外,大多也已是女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女教师数量明显多于男教师的现状,很不利于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女教师一般比较守纪律、守规则,要求过分严厉,冒险精神差,这些会影响学生开创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养成。

目前用人单位存在“重男轻女”现象。大学女生越来越多,但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要男生,从而影响大学的就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据《济南时报》报道,虽然社会一再呼吁招聘不可性别歧视,但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山东大学2010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仍然有一些单位不仅机械类岗位被标上了要求“男生”,文秘岗位也只招男生。“限男性”的字样,挡住了不少女性求职者的脚步。认为女性生孩子耽误时间、出差不便、体力不如男生等,成为一些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借口。

因为女生就业竞争压力比男生大,这让不少女性本科毕业生积极考研,高校中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女生数量超过男生,这不仅导致毕业时女性求职扎堆,而且使高校在职教师男女比例失衡,也出现了女教师数量明显多于男教师的现象。虽然有很多女教师求学时优秀,工作后也很优秀,但是不可否认也普遍存在很多女教师求学时优秀,工作后因为受照顾家庭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上、科研上的投入不足,导致业绩平平的现象。另外,女教师的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模仿能力比较强,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相对不足,这也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长此以往,会影响国家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我国经济社会正进入深化改革、全面转型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不同的知识能力和不同的性别。不同行业对人的知识、体能的要求有所不同,产业结构的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不同的性别往往对同一行业拥有不同的喜好,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既是通才与专才的统一,又应该是年龄结构与性别结构的优化组合。否则,对经济发展、就业、婚姻家庭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和负作用。

3. 在校大学生男女比例失衡现象的成因分析

2011年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大陆是1339724852。近十年年均增长率0.57%,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显然,在男性人口总数如此占优的情况下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出现了较大反差,其原因不仅仅是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出现反差和失衡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男女学生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即有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1 个人因素

男女生因为性别不同,导致其心理和生理发育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情况女生要比男生早熟两年。而这个差异表现在初中、高中这一个关键的学习时期,心理的成熟使女生在自控力、学习毅力和领悟力上要更胜男生一筹。就学习习惯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具忍受力和耐力,韧性也比男生强,更能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当前的各级命题的设置主要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比的是知识的完整性和细致性,这有利于心理较稳定和学习更细心的女生发挥。因此使得在从初中到高中这一环节上,女生往往较男生有更好的发挥,使得有更多女生得以进入优秀的高中,从而谋取更好的教育,最终考上优秀的大学。而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这也变相使得更多的男生被过早的淘汰,过早进入了社会。

3.2 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念已越来越没有市场。家长们对文化知识越来越重视,而且这种重视不仅仅局限在对男孩身上。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们除了在思想上重视对女孩教育外,在物质条件上也有能力给予其支持,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女生有机会走入大学课堂。

另外,家长们长期受到“重男轻女”这一思想的影响,潜意识里更加偏爱男孩,这就造成了对男孩的溺爱。这突出的表现为在物质上对男孩的满足,这可能使男孩从小就养成了慵懒的不好习惯,更有胜者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对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教导当做了耳旁风。除此之外,父母对男孩的期望值往往过大,这使得男孩较女孩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得男孩容易出现逆反的心理,当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遭到父母的阻止和干涉时,常会产生过激的想法和反抗行为,造成与父母关系的疏远和裂痕,从而减弱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他们甚至会把这种逆反心理发泄到学习上,从而影响学习甚至辍学。

3.3 学校因素

学校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存在偏差。虽然现在到处宣扬素质教育,但是根子里还是应试教育。学校目前依然是通过统一的试卷、统一的分数线来录取新生的,分数是这一过程中的唯一决定性因素。虽然这一方法并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但是这是当下大多学校普遍采取的方法。很多男生在这种竞争中被淘汰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如前所述,在初中阶段直至高中的初始阶段,女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更加的成熟,这使得她们在学习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正如《晨报》记者所报道的:现行的招考制度使得女生比男生更加容易胜出,应试教育重视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背诵、记忆优先,这些为女孩所擅长和习惯。

而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学校并没有积极的改善解决男生因心理上的不成熟而导致的学习障碍。相反,更多的学校实行了所谓的“快慢班”制度,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实际上是集中优秀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优秀升学率。这使得很多男生被划入了“慢班”,导致很多男生自暴自弃,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次,应试教育使学校思想工作弱化,后进男生的发展受到阻碍。在素质教育受到“精英教育”、“应试教育”挑战的现实情况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弱化的现象。教师过多的关注优秀学生,而对于后进的男生则表现的冷漠。得不到老师的认同,被编入“慢班”的后进学生开始出现自信心受挫、学习失去主动性、对未来不抱希望等各种负面消极的情绪。男生则更多的直接表现为赌气、封路、厌学、叛逆等消极行为,从而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

3.4社会因素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因为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将在心理上慢慢的独立。其情绪表现为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社会上的种种不良因素将对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

男生由于性格原因会较女生更多的接触社会,而且接触面可能较女生更大。这就导致很多男生会更多的接触社会上的各种诱惑,而缺乏自控能力的他们很难抵制这种诱惑,从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直接影响了其学习甚至一生。如网吧、台球室、游戏厅等等,这些场所每日都有很多男学生出入,而对社会接触相对少的女生则很少接触这些不良场所。

另外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酗酒、、家庭暴力等,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家长,通过家长,这些不良现象会间接的侵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当前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重新升起,读书的高昂费用投入,大学毕业就业困难等现象,导致很到男生初中毕业后即不再继续求学而选择外出打工挣钱。

4. 在校人才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回归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然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没有摆脱“精英教育”、“应试教育”的桎酷。

不以分数作为衡量人才、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用分数来衡量人才是一种“削足适履”的方法。千篇一律地用分数来衡量人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分数将许多本来能够成为人才的人过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udooo.com

早地淘汰掉了。特别是男生,心理成熟晚,进入状态比较慢,淘汰几率比较高。

取消初中和高中的“快慢班”,让所有的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下,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教育工作者切实关心每个同学,让其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怀,及时鼓励和开导后进学生,增加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普遍处于迷茫期,对未来各种都还不能确定,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抵抗外界的种种不良诱惑,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化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提高整体素质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4.2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庭教育上,对孩子既不能放任不管、溺爱,也不能管的太严。孩子在美丽的青春期里极易受到各种不良的影响,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男孩的成长,因为男孩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及时纠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使其少走弯路,健康快乐的成长。

4.3社会支持

社会是个大染缸,它能影响进入其中的任何人。但是显然青春年少的初高中生还不足以接受这样的考验。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应该从祖国的利益出发,从长远的人才兴国战略出发,自觉的禁止广大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游戏厅等所,阻止各种、等不良思想侵害纯洁的青少年。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论述了在校大学生性别比例失衡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udooo.com

现象及其危害,对论述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措施。要改变此现状,必须要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而不只是喊喊而已。俗话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在教育上应全面激励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最大的发挥,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成功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