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论新闻写作客观性

论新闻写作客观性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7312 浏览:309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新闻写作;客观性;作法
观众总是期待自己观看的新闻节目是记者采取一种专业化的操作方式,从公众的利益和视角出发架构新闻,而不是从记者的个人偏好出发。由于个人对新闻事件的感知是有差异的,以及价值观的不同,纯客观的新闻特别是纯客观的电视新闻是不存在的。因为电视新闻不仅包括文字的记述还包括画面语言的应用,客观报道某一事实显得尤为重要。
报道事实的不客观体现在数据的不准确、事件表达的不全面、同期纪录的不完整。同时,在整个电视新闻报道中,没有解释,没有背景,没有语境也会造成新闻报道的不客观。
电视新闻因为所具有的特性,所以被很多人认为不能类似于纸质媒体一样深入地对某一事件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记者为了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往往会犯不客观表述,基于下主观性结论的错误,这给人以用力过猛的感觉。电视媒体不要把观众想象成毫无抵抗力的媒体接受者,让观众接受早已存在的固有成见容易,但是让观众改变原来的固有成见只有用客观的报道才能起到作用。所以电视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在的电视媒体上主要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影响了报道的客观性。

1.过多地使用形容词。

2.过多地使用主观性色彩浓烈的词语

3.急于下结论

4.报道片面,报道不平衡,多见于负面报道。

5.为了记者的主观需要而取舍镜头,甚至摆拍。

下面笔者详细论述之。
第一,过多使用形容词。例如电视新闻《端午节兵妈妈奉献真情 孤儿感受母亲关爱》中【正文】吃着兵妈妈们亲手剥开的鸡蛋和香甜的粽子,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仅幸福的表情一直挂在他们天真的脸上,而且在这些善良的边防军人身上感受到了真挚的母爱和【正文】刘丽主动把热乎乎的鸡蛋和粽子分发给的其他的小朋友。这些形容词和副词都是记者要渲染一种温馨的气氛,但是这样的稿件,在屏幕上呈现出来的效果往往和记者预想差距有不小的距离。所谓的客观报道就是要把新闻画面呈现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得到这些结论,幸福的、天真的、热乎乎的,这些词语对于电视这种媒体来说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描述,因为电视毕竟不是广播,观众更注意的是画面,而这些形容词都能在电视画面上呈现。而且比形容词更不能让现在的观众忍受的是毫无意义的副词,比如亲手拨开,主动把热乎乎的鸡蛋和粽子分发给的其他的小朋友,这些词语如果去掉的话,新闻稿件可以看得懂,加上这些副词反而显得稿件画蛇添足,如果不是亲手拨开是什么?除了主动,难道还有被动地把鸡蛋和粽子分发给其他的小朋友?过多使用形容词在主题报道中还是最常见的。过多的形容词,往往使采访对象神化,而不是人化,这种传统的写法常常受到观众的反感。例如,【正文】作为班长、员她处处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姐妹们做着榜样。虽然工作无比艰苦,但是荀笑红却开朗乐观,对这份让很多人嫌弃的工作,荀笑红充满骄傲和自豪。她和姐妹们组织了党员义务清掏抢险怎么写作队,在工作之余还义务帮居民、社区清理下水道,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这些词语没有一个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往往主题性报道是为了弘扬某种精神,表扬某个人物,但是这样的报道能够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我们常说新闻要以情动人,以事实说服人,没有某个具体的实例,只是词语的堆砌,和纸质媒体的通讯有什么区别呢?在2011年新闻联播播出的《红旗飘飘》系列报道中,都是主题人物的报道,但是所有的新闻写作都摒弃了形容词罗列的传统写法,例如:《税成康:“工作日记”书写感人人生》全文没有用一个形容词,但是报道感人至深,主人公的日记,对妻子和女儿的采访真实感人,这样的新闻,才是客观的,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过多地使用主观性色彩浓烈的词语。例如【正文】爱的暖流在龙江大地处处涌动,因为电视新闻写作毕竟不是抒情散文,也不是写通讯,这些主观性色彩浓烈的词语根本不是电视语言。所以在电视新闻的写作中最好不要使用。
第三,急于下结论。这常见于调查类的报道。一般而言,调查性报道是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的一种。既然属于深度报道,必须有深度报道的基本特性。所谓深度报道的特性,核心在两个关键词:深刻、全面。不对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度挖掘,并回答为什么背后的为什么者,不能称其为深刻;不对事件或问题进行全面立体的展现,尤其是问题产生的诸多关联因素进行立体分析与解构者,不能称其为全面。而现在很多报道只能称作长篇报道,仅仅是把现象呈现给观众,然后轻易地下了结论。例如,现在很多关于国十条出台后,各地房地产的调查报道,仅仅是将浮在表面的有意思的故事展示给观众,这样的结论让观众不知所云,因此,不能称之为深度报道。没有调查、深入的分析和背景交代,违背了新闻客观报道的原则。
第四,报道片面,报道不平衡,多见于负面报道。新闻的片面是客观存在,没有人可以避免。因为任何新闻报道,都只可能做到对某客观事物的某些时间节点与空间节点、某个观察角度的呈现。也就是说,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不可能事无巨细,把所有东西都搬上新闻报道,也没有能力搜集到某一事物的所有客观信息。认识与表达的局限性与选择性,同时也天然地意味着其片面性。但是很多记者往往以自己的主观认识来介入新闻事件的调查和报道,这样就使得整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充斥着记者的主观判断,这样的片面报道就不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很可能发现了事态的进展

源于:毕业生论文www.udooo.com

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但记者还是主观继续报道下去,这就会造成报道的不客观性。在调查类、监督性报道中,不仅要让监督者发出声音,也要让被监督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这是一种狡辩。
第五,为了记者的主观需要而取舍镜头,甚至摆拍。萨达姆倒台后,美国BBC电视台播放了一段画面,在画面上,众多欢呼者推到了萨达姆的雕像,场面非常热烈,但是当镜头拉开后,观众才发现,聚集欢呼的人只是少数,这很显然是媒体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对画面进行了取舍和加工,造成了报道的不客观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电视媒体的一大优点就是能把画面呈现给观众,但是这种呈现并不是依靠记者的主观来取舍的,而是应该把客观事实呈现在观众面前。□
(编辑/穆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