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

“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28466 浏览:1319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并提供更加多样的、适合农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怎么写作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应当突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从以往的“看客”变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塑造乡村文化认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农民自办文化等集体文化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文化传播;送文化下乡;农村集体文化
16710169(2012)04012105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如果从传播学的视角加以观照,其实就是一种传播与接受的“断裂”问题。它既包括农村文化传播社会网络的断层,也包括文化传播语境的断裂,以及传播内容与文化需求之间的断裂。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从农民作为主体的视角来解读农村的文化建设及传播。我们于2009年7月始至2010年4月,对江苏省J市农村进行了有关农村文化建设与传播状况的参与式观察和入户访谈。期间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我们还于2010年1月对J市的农村进行了主题为“农村文化传播现状与需求”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拥有农业户口的普通农民。问卷发放按照各镇的农业人口比例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2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88%。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传播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平时主要的娱乐休闲活动及场所,农村公共文化怎么写作设施使用状况,对农村文化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送文化下乡、农村集体文化活动的参与和评价等。
一、错位与偏差:农村公共文化怎么写作设施建设与使用现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提供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怎么写作的基本载体,是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容乐观。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J市农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和匮乏。农民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看电视(905%)、上街逛逛(45%)、打(305%),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也主要局限在自己和亲朋友邻的家里。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择“看电视”作为自己平时文化活动内容的农民占压倒性的绝大多数,比例高达905%,而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的农民数量极少,只有14%的农民参加了各类文化协会,参加业余表演活动的农民也只有18%。也就是说,农民当前的文化生活基本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简单层面,公共文化活动和集体性的文化活动还相对匮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蒋旭峰,等: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其实,J市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工作主要集中在建设文化站(乡镇文化怎么写作中心)、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这几方面。虽然每个乡镇都建设了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农民对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如在对文化站、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这三种农村主要的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中,有791%的农民从未去过文化站或参加过其组织的活动,没去过农家书屋的人的比例高达909%,而经常使用体育健身设施进行锻炼的农民也只有136%,从未使用过体育健身设施的农民占559%。从调查结果可以推断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太理想。
目前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很不均匀。具体来说,这种分布不均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同的地区之间、乡镇之间,乃至同一乡镇的各行政村之间存在的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分布不均,即横向的分布不均。第二种分布不均是指在乡镇内部,公共文化设施过多地分布于乡镇中心所在地,体现为纵向的分布不均。这两种分布不均在现实中广泛存在。一方面导致了相当多的农民群众无法获得充分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怎么写作,使得许多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充分且有效的满足,这实际上是对大多数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漠视和损害。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不少处于乡镇中心的文化站的使用效率很低下,很多设备和书籍上都落满了灰尘。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设施的建设没有或较少地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没有在充分了解和尊重本地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偏好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实际上,农民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主体,当现有的文化设施和资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会拒绝使用,转向寻找合适的替代品。例如,241%的农民认为文化站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从不去文化站。同样,有187%的人觉得村里的体育健身设施过于单一,没有兴趣使用。再以农家书屋为例,同意“农家书屋不实用,想要看的书找不到”的农民占55%,65%的农民认为农家书屋书的种类较为单调不够丰富,另外有55%的农民觉得农家书屋的书过于陈旧,没有什么新书。而很多乡镇的农家书屋只注重形式,只追求在硬件条件上达到上级的要求,对书屋是否真正有用并不关心。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民的利益,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更多地从经济利益角度、彰显地方政绩角度出发,或是缺乏实际调研想当然地作建设规划。这种建设目的上的偏差必然会影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实效。由于不少文化设施或资源不合农民口味且质量较差,不能激起农民的使用兴趣,使用率自然也就偏低。
各级政府都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倾注大量精力,但实际的成效并不明显,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到底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文化设施,怎样提供,才能使这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发挥作用呢?其实,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农民的切实需要和利益出发进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提供多样的、有趣味的、符合农民喜好的文化设施吸引农民使用。另外,在公共文化设施地点的安排上也应考虑到农民接触的便利性,同时提供配套的完善怎么写作,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让农民通过这些设施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真正发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二、“送文化下乡”:来自农民的实际参与及满意度调查长期以来,政府供给的公共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镇,真正进入村庄内部、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相联系、能够被农民群众直接所享受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不但数量极为有限,而且缺乏多样性\[1\](P131)。为了将农村文化建设重心下沉到村,“文化下乡热”一度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道风景且被各级政府所重视并采用。在J市,目前农村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还主要集中于送电影下乡、送扬剧下乡和送文艺演出下乡三个部分。总体来看,基本上每个乡镇都会有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但农民的反馈显示这些活动的数量比较少、频次比较低,形式还比较单一。另外,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或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相应地,农民对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需求及反馈评价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对所调查地区现有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进行了排序,发现最常见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是送电影下乡,占564%;排名第二的是送扬剧下乡,占327%;最后是送文艺演出下乡,占218%。但在调查农民目前最感兴趣的文化下乡活动时,我们发现结果与之前的数据恰恰相反,农民目前最感兴趣的文化下乡活动是文艺演出下乡,占523%;其次是送扬剧下乡,占364%;最不感兴趣的是送电影下乡,只有327%的农民表示对其有兴趣。另外,还有245%的人对以上三种文化下乡活动都不感兴趣。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相关部门在组织安排送文化下乡活动时或许没有真正考虑农民的文化需求和偏好。这种“供”与“需”的差异矛盾必然会影响文化下乡活动的实效。
以电影为例,需要送电影下乡的人数最少,原因是电视已经在农村普及,大多数家庭已经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视台丰富的节目资源给农民提供了极大的选择范围,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由观看电视节目。而在以往,没有电视的时候,能看上一场电影就能让许多农民感到满足,不过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外,还有一些农民会操作电脑,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影片观看,对送电影下乡的需求自然就下降了。
不过,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农民表示自己对以上三种送文化下乡活动都不感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类情况。一部分农民是因为对以上三种文化活动形式本身就不感兴趣,其兴趣爱好在目前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中还没有被涉及。可见要吸引这部分农民参与到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中来,就必须拓宽节目类型,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要在充分了解这部分农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为其量身写作一些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惠及更多的受众,还可以扩大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影响面,使其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也有一部分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掌握一定的电脑与网络操作技术,已经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送”来的文化,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寻找自己感兴趣文化。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参加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另外,还有一部分农民因为经济的因素无暇顾及文化休闲活动。现在的农民越来越趋于经济化、理性化,在调查当中,有777%的农民明确表示,对他们来说,挣钱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往往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
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接受主体是农民,应当以农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活动实际效果的衡量标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送文化下乡活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关注它的实际效果,农民对其的满意程度也比较低,对其参与程度自然也会随之降低。对送电影下乡活动感到非常满意的农民只有96%,比较满意的占277%,大多数农民感觉一般或是不太满意。送扬剧和送文艺演出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可见,送文化下乡活动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并没有很好地贴近农民群众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在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中,要站在农民群众的立场上,提供更多符合农民群众审美情趣的文化产品,同时还要选择合乎他们需求的艺术形式和语言。
从根本上来说,目前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在于这些活动并不关注传播的效果。送文化下乡活动虽说应由上级政府以公共文化怎么写作的名义提供,但到了村一级,却全部变成了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强行推动。镇级文化站下乡活动,都以镇政府的红头文件下发的形式要求村委全力配合。如此一来,送文化就成了政府自上而下的硬性摊派和强令宣传,自然谈不上什么传播效果。这样的文化下乡根本就没有进入乡村社会的机理,接触不到农民的真正需求,也就根本无法提高农民对国家文化动员的认同。
农村文化活动应以农民为主体,怎么写作于农民,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2\](P18)。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从“送”文化给农民,让农民被动地接受,到在农村“种”下文化的种子,让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udooo.com

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动力,这才是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
三、农村集体文化活动:重构农村乡土文化的关键与机遇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发展出现了断裂和失衡,乡村文化出现社会认同危机,迫切需要通过乡村记忆的建构和乡村文化组织等路径来探索乡村文化建设的社会认同\[3\]。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现状堪忧:缺乏相应的文化组织,举办的活动很少且农民对此的认可程度也不高,基本上处于消亡的边缘。调查问及的农民当中,575%的农民说自己所在的村子根本就没有集体活动,292%的农民认为农村集体活动非常少,123%的农民认为数量一般,仅有09%的人认为现在村里的集体活动还很多。
在农村开展集体性的文化活动,必须要有一些文化组织(如文艺表演队,各类文化协会等)来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保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间自发形成的文化组织十分缺乏,大部分文化组织只是满足于内部成员的自娱自乐,并没有担当起带领村民们开展集体文化活动的职责,农民对其认知度较低。例如,在所调查的农民当中,村民所在村有业余文艺表演队的占25%,有文化协会的仅占159%,只有309%的农民经常参加业余文艺表演队组织的活动,而从未参加过农村文化协会组织的文化活动的村民高达629%。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