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双转型”背景下提高党群众工作实效性

“双转型”背景下提高党群众工作实效性

收藏本文 2024-01-12 点赞:34099 浏览:1571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主动接近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真心帮助群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当前“政党转型”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群众工作条件、对象和内容发生新变化,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性,不仅要有做好群众工作的理念,还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新历史条件下的群众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转型;群众工作;实效性
1004-1605(2012)08/09-0021-05
作者简介:万雪芬(1980- ),女,浙江上虞人,杭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在当前政党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直面日益严峻的社会矛盾,创新群众工作的机制、措施与办法,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水平,不仅是推动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干部队伍,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一、“双重”转型对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怎么发表www.udooo.com

做好群众工作提出新挑战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两大转型对党的群众工作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是政党自身的转型,即中国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目前还没有完全完成”[1]。二是社会的转型。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中国社会迅速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社会结构快速变迁,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格局差距加深,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两大转型都对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具体表现在:

1.群众工作的对象多元化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社会变迁的剧烈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旧有的社会结构迅速分化、重组,新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社会阶层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党的群众工作对象不断扩展,党的群众工作能否覆盖所有的社会阶层,困难很大。同时,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革,广大群众由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日益分化成为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中有些人追求经济条件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有些追求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权益,有些追求公正公平的待遇,等等。在利益诉求碎片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和维护不同的阶层与群体的多样化利益需求,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无法回避的重大难题。

2.群众工作的重点民生化

随着群众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实现自身利益的和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发达地区的群众工作,主要围绕涉及群众生活的具体问题展开,经济利益居于核心地位,群众矛盾呈现明显的趋利性,特别是涉及民生的物价、收入、就业等经济问题与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问题相互交织,矛盾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当前,各阶层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已成为社会常态,处理不当,就会酿成件。社会转型时期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由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改革过程中引起的正常利益调整,也有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群体对其他群体的利益侵害,还有党和政府的决策和工作失误造成群众利益的损害,等等。因此,依靠党的群众工作妥善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任务非常复杂、艰巨。

3.群众工作的环境复杂化

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积压起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群众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天,群众工作对象“既不是旧时代唯命是从的‘臣民’,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对政府绝对服从的‘群众’,而是逐渐形成现代权利意识的‘公民’。为了争取与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的组织化能力越来越强,相关专业化知识越来越丰富”[2]。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多变性,使战时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群众工作方法难以适应今天多元化的社会。这就需要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在大众媒体时代,因特网等传媒技术已日益成为人们交往、联系、获得信息的基本手段,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员,由此促成的社会舆论环境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4.群众工作主体差异化

领导干部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主体。党由过去的革命党成长为今天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地位容易使领导干部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脱离群众,而且执政时间越长,脱离群众的可能性越大。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成为严重问题。随着党的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经历了几次代际更迭;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老一辈党的干部相比也有很大变化”[3];不少人对群众情感不深,对群众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这使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面临被丢失的危险。

二、当前影响群众工作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当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群众工作对象多样化,环境复杂化,群众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群众工作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做好群众工作上同样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和群众同生死共命运的血肉联系相比,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不重视做群众工作、不深入群众当中、不关心群众疾苦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降低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认同感,破坏了我们党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现在交通发达了、通讯便捷了,但是很多乡镇和村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反而少了,许多乡镇干部甚至不认识村两委班子成员,许多驻村干部甚至不认识所驻村的群众。有的党员干部忙于开会总结,却很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靠开会、打电话、发文件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以“键(键盘)对键”、“电(电话)对电”代替“面对面”,不了解真实情况;有的下基层只找干部谈谈,不找群众聊聊,或者仅仅是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有的干部紧紧围绕GDP和财政收入数据开展工作,以单纯的经济指标代替群众工作,认为经济发展可以“一白遮百丑”;有的干部做工作只习惯于下命令发指示,这些都使得部分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联系减少,空间距离和认识距离在拉大,出现个别干部“不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群众埋怨“不知道干部在干些什么”的现象。

2.群众利益的维护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如何赢得群众拥护上,指出:“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4]尽管当前在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做了很多,但与群众的愿望相比仍有一些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怎么写作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做得还不够,提供怎么写作不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二是一些地方对群众反映多年的问题久拖不决、熟视无睹;三是在土地承包、房屋拆迁、土地补偿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个别地方制定政策时有失公平,甚至出现与民争利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因此,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切实维护好协调好群众多样化正当利益,是当前群众工作的一个迫切要求。

3.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一些基层党组织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和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不能针对新情况、新特点迅速转变工作方式方法,从而使工作陷入被动。一是一些干部“只会于利用组织或行政资源联系群众”[5],不会与群众平等交流、群众语言贫乏,习惯于官话套话,习惯于“我说你听”的传统说教,这使得群众工作缺乏互动性、有效性,效果不显著。二是传统的做群众工作的一些方法,包括“谈心”、“家访”等方式曾深受群众欢迎并成效显著。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流动性的增强,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群众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与过去以单位为单元的大家庭式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原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式有效性逐渐减弱。三是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已成为媒体的主要部分,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干部不上网。他们不了解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众的所思所想,不了解网络舆论与网络语言,即使想与网民交流也找不到语感与语境,结果他们只能生活在“自娱自乐”的话语系统中,丧失了引导信息传播的主动权。

4.群众工作的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目前群众工作的评价机制仍不健全,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动力和压力有待加强。一是目前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以经济指标和GDP为主,重发展数据轻基础工作、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尽管党一直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放心不放心、满意不满意”作为干部的价值导向,但由于考核指标的实际导向,使群众利益没有成为干部真正的行动指南。一些干部思想上急功近利、工作上注重形式、行为上热衷“作秀”,做群众工作上出现了表面化、随意化的现象。二是目前一些地方在探索机关考评体系时也把联系怎么写作群众作为一个方面,但对于群体工作主要对象的党员领导干部仍缺乏一个全面细化的群众工作考核标准。三是对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形成党员领导干部踏踏实实做群众工作的动力和压力的探索还不够。

三、提高群众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在新形势下提高群众工作的实效性,不仅需要我们继承原有的成功经验,也需要我们直面新问题,敢于创新,不断探索做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1.成立党委群众工作部,形成做群众工作的合力

目前各地都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但是基于群众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总体没有一个专门的牵头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群众工作缺乏系统性、专业化,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体系。因此,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需要在继承过去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性研究,成立牵头的专门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一是可以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明确群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机制等,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在体制机制、方式方法、阵地载体、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把群众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同步落实、同步检查。二是参考河南、海南、湖北等省做法,在各级地方党委成立党委群众工作部,作为群众工作的牵头部门,可以和信访局合署办公,明确其主要职责为推动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实施,推动相关部门尽职尽责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三是建立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成立由副书记和人大、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群众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群众工作部,定期研究和部署群众工作,提出各个时期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辖区内的群众工作。

2.切实转变群众工作理念,从领导群众到怎么写作群众

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是怎么写作人民群众的工作。做好党的群众工作,需要引导领导干部摒弃传统“官本位”的思想,把怎么写作人民群众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是引导领导干部树立“以人民群众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工作新理念,实现“从单纯执行上级任务到为群众提供怎么写作需求,从关门领导到开门怎么写作,从群众跑腿找怎么写作到党员领导干部上门送怎么写作转变”[6]。二是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与群众路线的专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实践,在干部中牢固确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动力的观念,确立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打牢他们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三是推动领导干部积极投身于怎么写作群众的实践。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明确规定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下基层调研必须去农村就到村入户,去工厂要到车间到班组蹲点,亲自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想,要自己动手撰写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中,要有自己了解的真实情况和对问题的见解,要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办法。同时加大对普通党员干部联户走访的考核和保障力度,推动他们通过蹲点调研、联户走访,吃透民情,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并从群众需求的实际出发,提供多样化怎么写作。

3.构建群众工作网状体系,健全维护协调群众利益的多元载体

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构建群众工作的网状体系,及时有效地反映和解决群众的问题。因此,要着力完善“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多样化的沟通体系。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定期公开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要求纪检、、卫生、民政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部门,每月安排一天时间为市民接待日,并在相关媒体定期公布接访领导干部的姓名、职务、分管工作以及接访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开通民情怎么写作、民情博客、手机短信,为群众提供表达诉求的多个平台;加大新闻舆论联动力度,定期组织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作用,培育和扶持各种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及时反映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扩展信访民间联络员队伍,完善民间联络员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推动群众意见建议的有效表达和及时解决。二是透明的决策参与体系。在研究决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敏感事项时,严格实行决策公示、听证、评议等制度,凡是政策允许公开的事项或应向社会公开的事项,都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及时、准确地公开公示;通过恳谈、听证、议事等方式,在基层建立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广泛听取和认真采纳各方面特别是利益相关主体的意见建议,决策事项的依据和最终结果等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并及时做好沟通工作。三是高效的矛盾化解体系。定期排查调处本地、本系统的矛盾纠纷,及时分解任务,细化责任,依法及时合理地调处解决,对重点矛盾纠纷由领导包案、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同时,加强“和事佬”等社区调解组织建设,实行镇(街道)领导直接挂钩联络村(社区)调解员机制,通过技术指导、经验交流、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基层调解员队伍素质。四是有力的困难群众帮扶体系。全面梳理困难群众致贫原因和主要诉求,领导干部带头提出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具体思路和办法,协调解决脱贫致富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并通过完善动态管理、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社会共建、帮扶保障五大机制,形成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问题的长效机制。

4.克服“本领恐慌”,掌握做群众工作的各种方式方法

在新形势面前,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种种不适应,不少基层干部不会、不懂甚至害怕群众工作,出现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恐慌”。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鼓励领导干部勇于做“群众领袖”。加大党员干部到信访部门和项目多、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挂职锻炼的力度,继续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社区)书记、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分批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不断发掘和宣传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典型,在群众工作实践中树立领导干部的影响力、感召力,推动他们从“权力型”领导向“能力型”领导转变。二是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定期组织网络知识培训等方式,使党员领导干部尽快掌握各种现代科技,全面开通领导干部公务微博,开辟网上即时问答怎么写作,组织领导干部网谈,拓宽群众工作渠道,使领导干部善于与网络和电子信息打交道,利用网络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个人的见解主张,争取更多的支持者,更高效地开展群众工作。三是培养领导干部学会群众工作方法。通过培训、传帮带等多种形式,使党员领导干部掌握“抓两头,带中间”、“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说服教育,积极引导”等有效方式,学会运用丰富的群众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述政策规定;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切入点吸引群众参与,探索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技巧改进群众工作的方法,善于揣摩群众的心理状态,善于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阶层、群体的心态;依托社会工作方法创新群众工作,通过个性化的方法传递对群众的关怀,通过针对性的怎么写作满足群众的需求。

5.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为提高群众工作实效性提供坚强保证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要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着力在深化“三个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创新群众工作的组织运行机制。全面推进怎么写作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怎么写作模式人本化;积极推动区域化大党建工作,实现怎么写作资源整合更充分;着力加强以党员怎么写作中心为重点的综合怎么写作平台建设,实现怎么写作网络覆盖更全面。二是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群众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基本保障、劳动就业怎么写作等社会公益事业和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建设和公共怎么写作设施的投入,资金财力上实行三个倾斜——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普遍受惠的便民、利民、惠民项目倾斜;向“三农”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逐步解决社会不公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三是健全科学的群众工作评价机制。把群众工作纳入干部工作实绩考核,逐步健全以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内容、以群众参与为主体、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多种评价形式为手段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的标准上应以群众满意、党群关系密切、社会和谐为主要目标,同时针对具体工作还可以制订出进一步细化的标准;在评价方式上,一方面,通过各类通报会、座谈会或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开辟评议专栏和宣传舆论渠道等来听取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意见;另一方面,可以量化考核。通过设立一些客观指标,委托第三方相似度检测机构在辖区范围内进行调查和入户测评,包括干部与多少群众进行接触,与多少群众进行谈心,解决了群众多少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如何,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提供怎么写作的满意度如何,群众对干部有哪些批评建议等;在评价结果运用上,按一定加权汇总测评指标的评价值,对群众满意、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和适当的重用,对测评结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果差、群众满意度低的,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问责,从而使党做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真正体现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伟.现代政党发展规律探析:以党建科学化为视角[J].天津社会科学,2012(1).
[2]课题组. 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3).
[3]本书编辑组.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基本原则与实例启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123.
[4].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
[5]祝灵君,齐大辉.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M].北京:党校出版社,2011.
[6]佘湘.转型视角下的群众工作:挑战、困境与对策[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
责任编辑:张功杭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