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对于之道对话: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之道

对于之道对话: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之道

收藏本文 2024-01-18 点赞:8258 浏览:243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作者认为“对话”是一种解决之道:在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外国文学作品对话;在比较教学中与外国文学作品对话;教师也需要“对话”原典,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 多元文化背景高中语文教学外国文学作品对话
得益于各种文化间相互认识的加深加广,如今的世界显得更加色彩斑斓。作为今天的世界公民,我们需要理解与接受多元文化,而高中的外国文学教学势必成为学生理解接受多元文化的重要的途径之一。然而,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习惯于政治批判、教学思想单一和教师避重就轻、学生草草收场等问题。
长期以来,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一直过于强调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导致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思想单一。在面对外国文学作品时,政治倾向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揭露批判资本主义,为政治思想教育怎么写作,这就导致对作品的理解单一化、肤浅化甚至庸俗化。在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思想与习惯的作用下,本来个性活泼、求知欲旺盛的学生被束缚住了头脑,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失去了探索的兴趣,失去了原本鲜活的思想。
此外,教师们对于要精讲的外国文学作品的处理往往避重就轻,常常是把课后列出的几个思考题做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再依据教学辅助资料稍作总结便做罢。至于自读篇目,教师更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再做些参考资料草草收场。这样便造成教学内容的严重缺失,导致教师不愿钻研教材,学生不愿动脑思考。
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让师生打破与外国文学作品间的隔阂,构建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话建立了一种相互敞开、相互依存的关系,对话是生命的相互烛照,是存在的相互趋近,是自我与他人共同‘在场’的相互审视和相互认证”。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与外国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及作者好好地“对话”,定会逐渐消除与外国文学作品间的隔阂,从而喜爱外国文学作品。

一、在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外国文学作品对话

大多数学生认为外国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形式应有别于中国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他们希望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灵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而实际上,外国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正有助于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创新。
首先,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这就为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形象的教学资源。如1958年公映的美国影片《老人与海》就非常忠于原著,其中理查德·阿曼达饰演的桑

源于:标准论文www.udooo.com

地亚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课本《老人与海》是节选,又属于自读课文就将这部电影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到课本选文部分时将演员对白设成无声,让学生来念台词,专业演员在荧幕上表演,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桑地亚哥这一形象的认识和荧幕中演员的动作为其配音(包括画外音)。这种形式让学生大呼“过瘾”,领会到这样看似单一的形象和场景背后所隐含的人物坚强的意志,也领悟到“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一名言的内涵。笔者介绍海明威的创作特点“冰山原则”。
同样,在讲授课本节选的《哈姆莱特》时,笔者搜集了一批BBC制作的《莎士比亚名著动画》,结合名著导读部分推荐的莎士比亚戏剧一起讲授,加深了学生对莎士比亚作品的了解。这种以电影促教学、结合文本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比较适用、收效也比较明显的一种形式。
其次,编排课本剧是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形式的另一亮点。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因为学生对别里科夫很有兴趣,认为他的代表性的动作和性格特点很适合舞台剧表演,便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以别里科夫为主角的舞台剧。学生们在演出及观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别里科夫的认识,挖掘出了他身上具有代表性的人性弱点,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确实可以让学生们融入到外国文学作品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中,参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活动,在参与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
另外,也可以利用一定的课外时间开展外国诗歌朗诵会、外国文学作品讲座、外国文学作品读后感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热情,进而丰富他们的文学底蕴,提高文学修养。

二、在比较教学中与外国文学作品对话

因为高中学生对外国文学这一领域比较陌生,所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与作品的隔阂、疏离感。教师应尽力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与陌生领域的共同点,以旧知带动新知,以熟悉接近陌生,打破隔阂,拉近距离,在比较中逐步进入外国文学作品的领域,提高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在讲授《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著名的演讲词时,笔者将其与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进行了比较。虽然都是在公开场合的演说,都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但是蔡元培先生的演讲明显柔和了许多,而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则是澎湃。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蔡元培先生是晚清的一名进士,后因清王朝腐败弃官离职,留学德法,是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教育家,对于北大年轻的学子而言,又是一名长者,这样的身份使得他的演说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家排山倒海式的风格。而正当壮年的马丁·路德·金作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在面对25万黑人群众的盛大集会时,他的情感自然和蔡元培先生不同,所以在演讲中他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典型的比喻、排比等,以鼓舞听众的情绪,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讲授《哈姆莱特》时,当学生为作品悲惨的结局所震撼时,笔者顺势提问《窦娥冤》是什么样的结局呢?《窦娥冤》是一个冤案得以平反的大团圆的结局。中外悲剧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一问题提出后,笔者又引导学生们查阅了其他一些中西方悲剧题材作品,如《俄狄浦斯王》、《赵氏孤儿》。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文化中以儒道释三家为重,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佛教中的“轮回”的思想决定了中国文化对大毁灭的拒绝,“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大团圆的结局是“中国制造”,具有中国特色。而西方悲剧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古希腊的人本精神和自由观念在戏剧中便化为人与命运的冲突,三大悲剧家的作品奠定了悲剧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的效果的界定,更是强化了西方悲剧所独具的“怜悯、恐惧”的审美效果。这种比较教学法,不是非此即彼,不是要在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中争个高下,而是通过比较来建立一个“对话”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视域,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宽广,思维更加多元。学生们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远比单纯的灌输来得直接深刻,而且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师也需要“对话”原典,提高文学素养

毋庸讳言,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都是来自教学参考书和自己在大学学习时的一点印象。另据笔者在校内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不是个人爱好,语文教师一般不会也不可能主动阅读外国作品,更不用说较难读的外国文学理论的书籍。连教师都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又怎么能期待他去喜欢教授外国文学课,去启发学生理解外国文学作品呢?
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做为语文教师,应该什么样的书都要读一读,“我始终觉得,对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读书;一个人的心灵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读的书的结构;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从根本上说就是他的读书境界”。且语文教师的思想境界对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级教师程翔说:“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核心是教师的现代化;而教师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教学思想的现代化;教学思想的现代化,核心就是‘人本思想’。”[3]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篇目虽然不多,但其中每一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师不能“只动嘴,不下水”,也需要“对话”原典,多读书,读文艺理论的书,读外国文学原著,培养深厚的外国文学知识素养,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多样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影响学生。这样教师才能在面对教

源于:论文大纲www.udooo.com

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品背景资料,提供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提供专业鉴赏的思路,让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获得艺术共鸣,真正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审美因素的丰厚性与多元性。
外国文学作品中蕴涵了不同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有着创新的思维方式,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宇宙的未来》这些理论性较强的作品都值得我们好好阅读,深入探究。只有教师具有了对文学形式的敏锐感知,才能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
做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个独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国文学作品在拓展高中生文学和文化视野、吸纳地域文化、提高综合语文素养方面都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广大语文教师都能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将“对话”作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外国文学素养,相信高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一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王崧舟.诗意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1.
王崧舟.诗意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9.
[3]程翔.语文教学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的现代化[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G1016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