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美国美国反恐电影人物形象演变查抄袭率

美国美国反恐电影人物形象演变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6665 浏览:220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由于现实主义倾向的存在,以及国家意识中主旋律的影响,反恐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设置往往不再是通过个体呈现,而是通过群体和集体的形象进行展示。以往的个人化逐渐演变成了个人化和群体化并存的局面。尤其是在911之后的反恐电影里,这种人物设置倾向更加明显,总体说来这是共同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所要求的。
关键词: 反恐电影 人物形象

一、从孤胆英雄到英雄群体

在20世纪90年代里,两部经典美国反恐电影《真实的谎言》和《空军一号》都是走个人英雄主义的路线,这两部电影在突出主人公个人英雄特点的同时,还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和美国精神中的大美国主义。之所以这个时期的反恐电影以娱乐化的倾向出现,是因为美国长此以往的大美国形象给美国人带来的自信心和梦幻性。在观众的潜意识里,电影里的个人英雄,就如同现实里的美国自己本身一样,一定会力挽狂澜,克服并解决所有的困难。正如一篇论文里所提到的美国人的自负心理:空军一号充分展现出美国所具有的那种来自内心的骄傲,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骄子,当然比其他人更具有驾驭自然的能力。
911事件让美国人看到了自己国家脆弱的一面。美国在阵痛之后,清醒的认识到,英雄是需要的,但是个人英雄的美国梦不再像往日那样一帆风顺,意气风发。因此在911之后的美国反恐电影中,我们既能看见一人单打的个人英雄,但更多的是看到配合默契,训练有素的群体英雄。当电影里的群体英雄们胜利凯旋的时候,另一部分电影里的个人英雄们却在迷茫,若有所失。因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个人英雄们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者对自己的目的和使命发生了困惑。
作为群体形象出现的英雄们显然更加符合当前美国的现状,《黑鹰坠落》里的三角洲部队,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群体发挥出的巨大攻击力和震撼力,面对凶残暴民时的冷静和无惧,群体的配合和强大的武器后盾弥补了他们个体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花了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塑造出了一批有血有肉,敢于冲锋而又互相奉献的特种兵形象,他们不仅具有强大的战斗能力,更懂得互相配合和照应,而队友的鼓励和伤亡则给了他们群体更多的力量和鼓舞,最终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战斗力。
这种群像英雄形象的设置,是现实状况的需要。当群像英雄们作为集体出现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价值观,甚至在内部还会产生少许分歧和争论。但是在经过调整,自我反省之后,英雄们一定会抛弃小我,拾起团体,他们心中装的必然是美国整体的形象和美国人民的利益。

二、女性形象——从花瓶到女战士

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反恐影片中的女性没有能够逃离“被看”的桎梏,他们的存在是为了男性怎么写作的,要么用来被看,满足男性的观赏欲,要么是用来作为陪衬,凸显出男性英雄不可比拟的一面。《真实的谎言》里,施瓦辛格扮演的男性主人公,他的妻子这一角色,在电影前期负责的是展露普通人的无能,而在后期则是充当性和被拯救者的视觉快感。在电影进行到中段时,她接到了所谓的任务,而任务便是在一个神秘人物面前跳。从剧情上讲,这个段落对捉拿恐怖份子并没有任何帮助,仅仅是作为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一种调剂和笑料,它既满足了电影里男性主人公的,也满足了具有评判权利的男性观众主体的。
在9.11之后的反恐影片里,女性的形象有所改观,大多不再是以柔弱,温柔的形象出现,而是赋予她们更多的能力和独立人格。以往在美国电影中女性经常卷入的三角恋情节或者和男性生离死别的缠绵场景也不复存在。女性角色和男性一样,需要去承担情节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危险。即便有时女性角色没有亲自冲锋陷阵,但是也在背后做出了大量贡献,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坐在家里或者站在码头焦急无助的等待男性英雄的归来。
看起来,似乎是女性角色摆脱了物品化和被凝视的地位,似乎是女性角色在电影中对于男权的胜利。但是细细一想,实际上女性角色在反恐电影中并没有真正战胜男权的要求。在反恐电影中,掌握制作和评判权利的男性主体之所以放弃了对女性的观看,主要是因为意识形态对其的束缚和要求。即使在反恐电影里,女性虽然没有成为被观看的物品,但是女性自身真正属于女性自己,能凸显出性别差异和心理差异或者审美差异的东西,并没有得以表现。女性在反恐电影里虽然从花瓶变成了女战士,但是仅仅被告知了一个性别,她们之前为男性怎么写作,现在则是为政治怎么写作。

三、从“芸芸众人”到“无名英雄”

美国反恐电影对普通人形象刻画在911前后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前期,普通人是作为陪衬而出现的,有时他们充当灾难和恐怖袭击的受害者和牺牲者,用来构建美国电影里常见的视觉奇观,或者有时他们充当无助的被拯救者,从而给电影里的主人公和英雄留下个人表现的理由和空间。
而到了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反恐电影中的普通人形象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则是继续延续了之前普通人受到了伤害且需要被拯救的姿态,而另一种类型则是表现出普通人,即美国公民在国家遭受巨大灾难时勇于奉献,团结一心的状态。这种普通人形象有时是以群体形象出现,有时是单个的主体出现。
《世贸中心》里的两名主人公,好莱坞影帝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麦克拉林,和另一名演员扮演的荷曼诺,在看到双子塔被撞击后,自愿参加营救行动,让他们主动从队伍里站出来的驱动力就是他们保护国家,保护人民的工作职能和本能。而当他们被埋在地下时,一名已经退役的海军陆战队队员,自发从威斯康辛州来到爆炸现场,不顾危险参与救援。这名退役海军陆战队队员,所有的一切行为全部是来自他内心自己的决定。导演用普通人不顾危险,主动参与救援的情节,充分表现了在国家遭受灾难时,美国人内心家国一体,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营救过程里,有一名医生,他因为一个不光彩的过去而被吊销了医生执照,但是在营救伤员时,他主动迎上前去,交代了自己的过去,主动为伤员进行急救。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有一些不光彩或者负面的过去,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都能够重新振作,一雪前耻,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自己的国家添砖加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