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简论辽宁辽宁特点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结论

简论辽宁辽宁特点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2-01 点赞:6313 浏览:198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辽宁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改革几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要与在“十二五”末期辽宁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目标相比,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为此要特别发挥政府、文化企业组织和社会等多个主体对提升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关键词: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提升;政府;文化企业组织;社会
1002-2589(2013)13-0029-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我国在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方面提升显著并成为支撑起中国崛起的主要基础。相比之下,我国在以文化为主要代表的软实力的提升方面则要相对滞后得多。为此,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对于文化兴省,辽宁省委和省政府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与国内的一些文化强省相比,辽宁省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它的特色文化软实力不强,因而在充分挖掘已有的各项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辽宁仍然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这对促进辽宁省经济的转型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辽宁文化改革“成果处处开花”,文化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2009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辽宁设立了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313家,其中21家经营性出版社和65家新华书店和67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全省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全面完成。此外,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先后整合了辽宁省中部7城市报业资源,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报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新闻内容的一次生产、多次出版、多渠道发布。同时,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网吧连锁经营,建立了新型政府管理网吧有效模式,利用广电网络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前3年、节省近90%资金,实现对

1.1万个行政村、6万个自然村(屯)、100万户农村家庭的覆盖。

“十二五”末期,辽宁将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力争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十二五”时期,也将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伴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量的扩大和质的不断提高的要求下,以及辽宁在国内和东北亚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与“十二五”任务的要求相比,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一)辽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各界达成共识的“辽宁精神”

由辽宁主流媒体《辽沈晚报》发起的辽宁精神大讨论,引起了各界辽宁民众的广泛参与,大家从各个角度提出诸如“开拓、创新、奉献、务实、乐观、包容”等。虽然都有对辽宁人品格的诠释,但不足以包含对全辽宁的精神诠释,并且没有进行系统的凝练和广泛的传播。而带有时代特征和引领功能的新时期辽宁精神将能够成为凝聚全体辽宁民众的力量,激发全体辽宁人民建设的热情,对辽宁的未来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辽宁文化形象整体感觉不突出

辽宁本身兼具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古都的双重身份,然而,代表二者的文化形象都没有呈现出它们特有的风范。对于老工业基地,虽然人们淡忘了工厂林立、烟囱冒烟的情形,但是就以刚刚建成并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来说,即使它气势恢宏,能够展现新中国工业文明历史以及铁西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但是对于民众来说,吸引力并不强,人们参观参与的不很浓烈,希望以此作为辽宁特色文化的名片,感召力还不大。就历史层面的文化形象来说,“一宫两陵”应该是辽宁历史文化的很好注释,但仅能代表辽宁的清文化历史,不足以概括整个辽宁的历史蕴藏,而辽西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虽已在申遗过程中,却不为人们所熟知。

(三)辽宁的文化产业实力还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辽宁的文化产业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辽宁提出要在“十二五”末期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而北京、上海文化产业的所占GDP比重已经远远超过支柱性产业标准。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北京GDP比重的12.3%;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30亿元,占上海GDP比重为9.6%。

(四)辽宁的文化品牌还不够响亮

文化品牌包括文化的活动品牌和文化的产品品牌[3],是一个区域文化产出能力的表现。辽宁在该方面的表现是: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1)”公布,辽宁的文化产业生产力指数排在第五,这一指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投入水平;而在产业影响力指数方面,辽宁则未进前十,这一指数是从产出的角度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效果。目前辽宁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在国内国际叫得响的本土文化品牌,还要提高培育文化活动和产品品牌的自觉性。

(五)植根于民间的辽宁人文生态状况令人不容乐观

辽宁

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大地经过十余年的治理改造,虽然城乡面貌和自然生态环境有了深刻的变化,但依然能够感受到辽宁人热情有余、过于粗犷豪放、过于散漫慵懒,而少了一些温文尔雅,沉静内敛。特别是在消费主义至上的社会环境下,辽宁人的书卷气息明显不足。未来要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展示辽宁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它的外在表现与影响固然重要,然而构筑起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打造独特的有良好素养的辽宁人的气质还应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二、提升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路径

(一)发挥政府在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1.打造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所谓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就是辽宁特色文化对辽宁民众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等即辽宁民众对本地区的文化认同及带有辽宁特色的文化形象的树立。
(1)辽宁要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在精神层面,政府需要融合各方的智慧尽早凝练出带有辽宁本土特色的辽宁精神
这一精神是辽宁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既反映辽宁人风貌又能带领辽宁人继续开拓未来的精神航标,是凝聚辽宁各界群众思想的有力武器。有了各界达成共识的辽宁精神,辽宁地区的民众就会有自己的精神归属。之后,政府应利用掌握的强势媒体尽快对这一精神加以传播。这不仅对已经在辽宁大地上奋进的人将起到激励作用,对于辽宁外部的群众也是一种鼓励和吸引。
(2)在物化层面,要让民众能够感受到辽宁的独特文化气质,提高民众对辽宁的文化认同,政府应该加强各种文化节的建设
在欧洲,每年都举办上千个文化节。文化节向民众和艺术家提供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民众建立与分享丰富文化遗产的意识,从不同层面加强欧洲认同感[4]。
辽宁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文化节的主题也应丰富多彩。目前,经过多年积累,辽宁省已形成了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沈阳)动漫电玩博览会、大连服装节、阜新玛瑙节、岫岩玉石节、锦州古玩节等节会[5]。但政府尚可将其他独具特色的各种文化如清文化、冰雪文化、民国时期奉天城的民风民俗文化以及老工业基地独有的制造业文化等,开发为各种文化节。政府需要做好传播工作,吸引民众广泛参与,并且要注重文化节的内涵建设,提高其艺术上的品位,打造高质量的艺术节,使其不仅在辽宁家喻户晓,进而辐射东北,影响全国。
(3)不断丰富辽宁地区文化底蕴,塑造辽宁特色文化形象
辽宁特色的文化形象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文化形象,既拥有历史的深刻质感、老工业基地的别样风采,又应有英模人物的精神与东北艺术的风情,任何单一的层面都扛不起这个重担。政府特别要通过举办十二运的契机,充分运用媒体、民众等向各界传播辽宁的“一宫两陵”、红山文化遗址、铁西工业文化遗址等,在社会上大力弘扬郭明义精神以及推动郭明义爱心小分队向全国拓展,将辽宁的文艺院团活动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

2.对辽宁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予以支持和保障

(1)形成稳定的文化产业融资政策,促进辽宁特色文化产业的进步
辽宁省政府推出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积极推进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了以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大连、丹东沿海沿江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及辽西特色文化产业区三大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形成了以演艺、娱乐、动漫、文化旅游等行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到2011年底,辽宁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3%[6],照此速度,在《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十二五”末期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且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度平均增幅不低于20%,文化产业成为全省经济支柱产业之

一、这一目标有望实现。

但在欣喜之余,还必须认识到目前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截至2011年末,辽宁省金融机构文化体育娱乐业信贷余额为88.9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0.4%。而省内绝大多数文化企业还未能实现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或发债等方式进行融资[7]。为此,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可以鼓励多种元素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信贷机制,建立健全文化产业融资担保相似度检测机构以及鼓励文化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等[7],以促进辽宁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实质性进步。
(2)培育特色文化市场,鼓励各种辽宁特色的文化市场主体不断涌流创新
如本文之前所述,辽宁进行了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因而培育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文化市场,如演艺市场、报业市场,催生了辽宁演艺集团、沈阳演艺集团、沈阳杂技集团、辽报集团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市场主体。但是在其他特色文化市场的培育以及文化市场主体的创新方面还有待加强。以广播影视市场为例,辽宁的强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在中国电视市场,向来有央视、湖南卫视两家分庭抗礼,其余卫视各自为战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以及湖南卫视收缩战线,主打90后市场,市场格局才渐渐有了变化[8]。辽宁卫视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抓紧在此市场有所作为,打造辽宁特色文化的风格,推出辽视的精品栏目,打响在全国的知名度,尽早占领这一市场。另外在电视剧市场,辽宁的清文化资源已被各地抢先应用,为此辽宁必须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文化这另一巨大的电视剧题材资源,推动诸如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天歌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影视剧企业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工业题材电视剧,在层出不穷的古装、谍战、穿越、宫斗、等剧种中突围出来。
为了培育这些文化市场,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各种机制来实现辽宁特色的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创新,比如设立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基金,为辽宁卫视的精品栏目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等,这样就能为辽宁文化软实力建设真正添砖加瓦。
(3)持续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资金与人员支持
除了在文化产业方面发展给予的支持之外,政府在公益文化事业方面给予了巨大的投入。近些年来,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劲势头以及由此带来的辽宁省的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使辽宁省从公共财政中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非营利性的文化公益事业有了更大的可能。目前,辽宁已经完成了省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4个单体工程的建设,将在2013年全运会前交付使用。这四大文化场馆总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怎么写作全省、辐射东北的科技、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并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设施最先进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场所之一。未来辽宁省艺术中心也将在浑南新城开工建设,该项目包括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含辽宁儿童艺术剧院)、辽宁歌舞团、辽宁歌剧院、辽宁芭蕾舞团的剧院和艺术学校等。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和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特别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省一级的各种展馆建设基础上,各市、县级政府也在加强基层地区的公益文化事业的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到2011年底,辽宁省新建乡镇文化中心和综合文化站累计821个[9]。

(二)发挥文化企业组织在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文化产业要真正做强,成为辽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文化企业组织必然担当起重任。

1.文化企业组织必须强化文化产品品牌意识,摒弃传统观念

一直以来,辽宁有不少文化产品获得国内国际大奖,但在推进这些文化精品走向市场转化为效益时,效果不理想,表明文化企业虽然重视艺术创作,却轻视市场研究与生产,品牌意识不强是根本原因。辽宁省在2012年9月评选出了首届文化产品十佳品牌,刘老根大舞台、万达影城、七星影业、天幻杂技、大青雕塑、圣亚海洋世界、宝泉玉雕、依巴赫乐器、大族冠华以及杨记玛瑙上榜,它们无疑是辽宁文化品牌的排头兵。通过十佳品牌的评选,对于文化企业对文化产品品牌的建设是有推动作用的。但是要打造既有实力又有影响力、既叫响国内又能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精品品牌,还需要文化企业自身有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不断进步的精神。

2.文化企业要提高文化产品品牌的品质,需要文化产品创意不断

要打造优秀的文化产品品牌,必须关注产品的内在品质。品质不仅在于产品本身,还包括它的促销方式或营销渠道以及定价策略以及是否科学等,所有这些品质的要求都是以文化企业能够实现不断的创新为前提的。
以“辽宁省文艺院团改革成果展演周”活动[10]为例,这次活动中各文艺院团均推出了新鲜的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例如辽宁演艺集团的晚会《春满辽河》、大连杂技团大型新编历史杂技剧《霸王别姬》——国内首部杂技版《霸王别姬》,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的《天幻Ⅱ——太阳鸟》,鞍山演艺集团的大型文艺晚会《走进春天》等。除此之外,在促销方式上,各院团采用赴其他城市交流演出的方法,既让观众看到了新的艺术形式,赏心悦目;又让演员面对了新观众,愈加迸发。在方面,普通市民仅仅花10元钱,就可以观看晚会《春满辽河》。正是由于这些文艺企业不断追求品质的创新,它们自身的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辽宁省演出收入突破了4亿元,同比增长了24%[11];品牌的特色也愈加突出,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的《天幻Ⅱ——太阳鸟》演出订单已排到了2014年,辽宁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末代皇帝》不仅在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开幕式上惊艳全场,还被列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重点项目之一。
希望更多的辽宁文化企业以这些文艺企业为榜样,充分挖掘自身的实力,打造品牌的特色,为辽宁的特色文化软实力增添更绚丽的色彩。

(三)发挥社会各界群众在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

辽宁特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除了要发挥政府的引领、保障与文化企业的支撑作用,全社会范围内的民众也应在其中起基础性作用,成为主要的实践者。一个地区的民风、民俗对于该地区在外部产生的影响不应小视,如四川成都地区民众的平和、温顺特性、江浙地区民众的开拓与勇于闯荡的精神等,他们的这些特性已经转化成为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令这些地区非常具有吸引力,成为更多的外埠民众所关注的区域。
而就辽宁民众的特点而言,由于地处北方,天气寒冷,人们向外探知的不及南方强烈,多年形成一种慵懒、随意的性格;热情有余,缺少儒雅气息。这种民风民俗虽已形成,但其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他地域的人员流入,辽宁民众原有的一些性格特点也在不断稀释、变化,另外伴随着老工业基地的不断振兴与成熟,必将形成一些更优质的内涵:既积极探索又能保持已有的热情,既开朗大方又不失温文尔雅。不断成熟的民众必将为辽宁建成独具魅力的文化软实力增添更多的光彩。
参考文献:
国家发改委.辽宁省文化体制改革整体推进成果丰硕[EB/OL].东北振兴网.
李志豹.文化产业迎来升级契机[N].中国企业报,2011-10-20.
[3]陶伯华,朱平锋,冯树洋.无锡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EB/OL].无锡市党委中心组学习网,[2010-05-06].
[4]欧洲各色节日塑造文化认同[N].人民日报,2012-05-15.
[5]李克瑶.辽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打造一批强力市场主体[EB/OL].光明网,[2012-08-29].
[6]

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udooo.com

蒲若梅,等.辽宁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综述[EB/OL].东北新闻网,[2012-07-03].
[7]刘振全,袁迪.金融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N].金融时报,2012-10-26.
[8]新华娱乐.“浪漫”VS“夫妻”中国式家庭剧的回归与突进[EB/OL].新华网,[2012-03-23].
[9]蒲若梅,等.辽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建设综述[N].辽宁日报,2012-07-04.
[10]袁艳.辽宁文艺院团交流展演:你帮我搭台我为你捧场[N].中国文化报,2012-07-24.
[11]李克瑶.辽宁: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EB/OL].新华网,[2012-05-3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