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谈述生文科生面对就业压力与管理对策大专

谈述生文科生面对就业压力与管理对策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29471 浏览:1337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就业压力日渐成为文科硕士研究生面临的主导性压力,使其择业就业的焦虑感激增,对研究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其中,培养质量的下降降低了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模糊的主观认知放大了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过高的择业期望加大了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难度。作为研究生工作管理人员,深入分析造成文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动因并提出化解的具体管理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文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管理对策
1002-2589(2013)15-0289-02
自1978年高校恢复招生以来,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就业市场上的高端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00年前全国研究生供需比可达1:4。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26.9%的速度递增。2004年仅硕士研究生招生就达27万多人,2012硕士生计划招生517200人。在这样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本科和博士分别从低端和高端两个方面同时和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进行竞争,使得硕士研究生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搞科研不如博士生扎实、有深度;做实务又不如本科生实用、有。在“夹缝”中寻找机会的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更为困难,其中文科硕士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65.9%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或“非常严峻”。可见,文科硕士研究生确实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而这些压力正在成为研究生群体中一些极端事件的引发因素。因此,深入分析造成文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化解的具体管理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一、就业压力:当前文科硕士研究生面临的主导性压力

最近几年,随着本科扩招所带来的本科学生就业困难逐渐加大,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究生的学生数量逐年加大,这使得研究生的整体年龄有所降低,大多处于22-30周岁之间。从年龄层次上来讲,他们已进入成年期。所以同本科生相比,他们承担了多重的社会角色,且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爱情婚姻压力、经济压力等多重压力。
与其他压力相比,就业压力已经成为文科硕士研究生面临的主导性压力。在“严进宽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学业压力不会对文科硕士研究生构成障碍。随着研究生年龄的普遍性降低,研究生所面临的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也有所降低,所以,从整体上讲,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压力也大大减弱。与前两种压力相比,就业压力、爱情婚姻压力、经济压力因为事关研究生的生存、发展和人生幸福问题,因而成为文科研究生面临的主要压力。而就业压力较在爱情婚姻压力、经济压力更为紧迫。因为,如果有好的就业前景,当前的经济拮据状况会变得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实际上,现在的研究生“奖助贷”机制完全可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这使得学生的经济压力不那么突出;同时,有好的就业前景,也可以提高在恋爱和择偶过程中的竞争力。虽然,我们不能将未来的家庭幸福完全归因于一个好工作,我们也相信存在超越物质的爱情,但我们不能否认一份不错的工作仍然是择偶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筹码。可见,就业问题的解决往往能在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增加研究生在择偶过程中的竞争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爱情婚姻压力。
同时,社会上人才需求的倾向更是加大了文理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目前社会对人才效应的即时性、实用性的诉求日益强烈,在此诉求下,能够更直接面向具体应有领域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也往往优于文科硕士研究生。即使需要文科领域人才的单位和机构也更倾向于引进博士,海归博士更是占据优势。在此客观形势下,被誉为“万金油”的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空间不断萎缩,择业就业的焦虑感激增,并成为文科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很多问题和极端事件的促发因素。

二、文科研究生就业压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1.培养质量的下降降低了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文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事实上的降低是目前他们就业难的

源于:科技论文www.udooo.com

重要原因。首先,尽管是扩招,但由于文科硕士的培养准入门槛相对理工科要低很多,所以,从数量上讲,文科扩招的规模要比理工科大。因为理工科要想培养硕士,最起码要有必要的硬件保障和师资力量,但文科只要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就可以。事实上,部分培养单位连最基本的师资力量也难以满足大规模扩招后的要求,甚至出现了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的情况,培养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其次,伴随着大规模的扩招,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整体上有所下降。除了985高校,包括211高校大部分学校的硕士研究生的来源层次较低,中西部的大多数高校的生源都来自“三本”院校。为了改善生源结构,很多学校采取奖励措施来吸引优质生源。但不可忽视的是,迫于就业的压力,大多数考生考研为了文凭的目的非常明确,因此与学科选择的个人兴趣相比,容易考上的学校和专业成为考研关注的重点,在此考虑之下,被认为比较“容易”或“冷门”的文科专业成为首要选择。由此,跨专业报考或调剂研究生成为文科招生领域的常态,而因专业基础差或学习兴趣缺乏的情形更是不断呈现。这些都导致了文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事实上的下降,进而也增加了他们就业的压力。

2.模糊的主观认知放大了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

与理工科研究生明确的专业定位和未来就业指向不同,文科研究生他们的就业取向不那么明确,范围过于宽泛且不容易具体。比如学历史的可能去做销售,可能成为政府职员,也可能成为公司白领,有很多学生毕业所从事的工作甚至和专业一点关系也没有。因此,他们在读书期间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不清楚为将来准备什么,也不知道将来会干什么,更难以确定专业知识给他们带来多少回报。在此模糊认知下,文科硕士研究生经常会有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和我能干什么的疑问。这种心态的持续容易增加文科硕士研究生对未来生活的惶恐,进而对现实存在的就业压力有一种无形的放大作用,形塑了就业艰难的压力氛围。

3.过高的择业期望加大了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难度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因此,不管是他们本人还是他们的家庭都会对他们的就业有更高的期望。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作为知识精英应该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最少也要到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并且理所当然地应该留在一线城市,最少也得在省会城市,否则,自己就是失败者。这种来自个人或者社会的对硕士研究生过高的就业期望使得文科研究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在过高的就业期望的影响和制约下,文科硕士研究生都在为探寻一份“理想”工作而奔波。正因如此,有些人认为,现在文科硕士研究生不是就业难,而是想找一个理想的工作难。

三、研究生工作管理人员缓解文科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应有举措

1.倡导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均衡训练的氛围,增强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以往的观念中,硕士研究生往往被作为高端专业人才,事实上也是如此。以前即便是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专业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文科专业,用人单位可能更看重毕业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从实际就业的情况来看,有一大批文科硕士的就业跟他们的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空洞地鼓吹“大学不是职业训练场”,片面地强调专业学习。而应该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直面就业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强化发展个人特长,以增强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最近几年的就业实际来看,本科和研究生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持有律师、会计师等书,有特长,或者是有在国内外著名公司企业实习或工作的经历,都会为他们的就业增加砝码。

2.重视就业怎么写作渠道的建立与完善,提升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认知

由于2003年之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乐观,所以不管是社会和学校都极少重视对他们就业情况的关注。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研究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以至于研究生就业培训、信息提供及就业指导严重不足[3]。在为本科生就业提供多元就业怎么写作的信息化平台的多年之后,对研究生提供择业就业怎么写作的意识才初露端倪。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为研究生提供的就业怎么写作还很不够。所以,高校要注重建立内容丰富、健康的工作网站,加大就业怎么写作的信息化建设,优化毕业工作流程,简化就业怎么写作程序,全方位提升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怎么写作水平,从而引导他们形成客观的、积极的就业认知,抑制负面情绪的蔓延。

3.鼓励先就业再择业或自主创业,引导文科硕士研究生适当降低就业期望

近几年,研究生的整体就业形势逐渐严峻。但还是有许多人坚持认为他们应该留在一线城市,应该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应该有较高的收入。研究生群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样认为。较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的付出,要求一定的回报,这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要求不能脱离现实的就业情况。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适当降低就业期望,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弥补自身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相对缺乏,适当时候可以重新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从笔者接触到的这两年来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已经开始出现了研究生到地市一级,甚至县一级的城市就业的趋势。另外,很多研究生就业的首要诉求可能还是稳定,哪怕收入少一点,只要稳定就好,这也是毕业生非理性涌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大学院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还应该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主位和大专院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还应该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
基金项目: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kyzx/kydt/20
1207/20120717/32917148

2.html

王赛男.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3]谢赟慧.研究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2).

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