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新途径农村稳定和吸引人才新途径大专

新途径农村稳定和吸引人才新途径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4-14 点赞:21608 浏览:9587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存在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专业人才分布不均、劳动力素质偏低、青年才俊流失等现象,提出了要加强组织建设、发掘各类人才、提高综合素质和提高经济待遇等可操作性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才;途径;鄱阳湖
Stability in rural areas and to attractnew talent countermeasures——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rural areas, for example
Liu Rong-bin
(Personnel Divisio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Jiangxi, 344000)
【Abstract】 According Lake Lake analysis Lake Lake findings, pointing out that Lak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the rural areas of structural shortage Lake human resources professionals in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Lake low quality of labor, Lake loss Lake young peopleLake Lake phenomena such as to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to explore all kinds of talents to improve theoverall quality and enhance the economic treatment of opera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untryside Personnel Poyang Lake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率仅为42.2%,农村面积及人口占很大比例,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实现发展目标,必须重视农村地区建设,而农村地区要实现建设目标,又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本课题组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临川、东乡等四县(区)乡镇农村群众调研的基础上,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人才队伍现状

调研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流失严重等现象,主要有:
1、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中部地区21-40岁人口只占38.3%,江西省人口抽样调查显示,青壮年ge.新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到 2015 年,16-2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将持续下降到 17.5%,25-44岁下降到51.4%,基数缩小,必然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稀少,据调查显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农村人才比重的18.2%[3]。南昌市农业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2004年底为11645人,仅占全市农村人口数的0.45%[4]。本次抽样调查数据也显示,9

4.26%的人认为“农村人才的总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专业人才分布不均。调查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才分布不均,较发达地区人才比例高于欠发达地区,例如临川区农村实用人才有8475人[5],东乡县实用人才只有3000多人。行政管理型人才(乡镇村管理人员z)规模的)比例大于经营型人才(农业经营、农村经纪等),社会怎么写作型人才(教师、医务等)比例大于技能怎么写作型人才(农业技术怎么写作),农业生产型人才(种植、养殖等)比例大于技能带动型人才(制造等)。
3、劳动力素质偏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农村人才缺乏。本次调研发现,四个县(区)610名调研对象中有文盲48人,占7.89%,小学文化程度212人,占34.75%,初中文化程度298人,占48.85%,高中(中专) 文化程度41人,占6.72%,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11人, 占1.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是乡镇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且大部分是通过自学、函授、电大、职大等形式取得学历。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学习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是靠实践积累、自然成长的“土专家”,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很少,调查显示,35岁以下的被调研对象接受培训学习的只占

3.2%。

4、青年才俊流失严重。主要体现在:高考将农村中的聪明人才吸引到城市。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考取大学是农村青年跳出农门的主要出路,所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如临川、进贤等县区每年高考的升学率很高,临川教育集团所属中学输送的少年大学生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而其中农家子弟接近70%[6];农村青壮年离村外出打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有超过70%的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南城县徐家乡五帝村党支部书记吴木根说,他们村有村民900人,现在有300多人在城里打工。村里20多岁的年轻人没有几个,留守农村的是妇女、老人和小孩 [7];由于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导致许多农技、教育、医疗等人员离开乡镇或改行 [8]。

二、稳定吸引人才途径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建设。各级党政组织要深刻领会人才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组织特别是乡镇党政组织要为农村人才发展提供思想政治和制度保证,始终把开发农村劳动力作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第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乡(镇)人才市场(工作站),具体负责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打造基地。第二、健全信息怎么写作功能。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各类人才的供求信息,定期向乡村发布人才信息,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搞好信息怎么写作。第三、不断提高怎么写作水平。坚持以怎么写作为本,及时为农民提供各种怎么写作,应根据农民需求及时举办各种交流会,组织有关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问题。2、创新工作方法,发掘各类人才。第一、稳定农技、教卫人员和大学生村官。重视对农村现有农业技术、农业经营、教育与卫生等人才的稳定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关心他们的生活,逐步提高经济待遇,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稳好做足工作。第二、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在外创业和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把新思路、新观念带到农村,为迅速改变农村面貌发挥巨大作用,要努力吸引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高职高专及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外地经商与务工人员经过在发达地区工作的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udooo.com

磨练,有经商能力或一技之长,他们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应鼓励外出经商、务工的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让他们尽快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第三、发掘高考落榜生、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致富能手。高考落榜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及培养,他们将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后备人才。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致富是新农村建设的能手,是农民致富的榜样,要稳定乡土人才,让那些田秀才、种植能手、养殖专才在自己适合的位置上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3、创新教育模式,提高综合素质。第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对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加幼儿园、小学教学点,确保农村儿童全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第二、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开展文化知识、农业技术、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为农村培养“学得实、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质量好”的实用型人才。第三,办好农业高等院校。政府要加大对农业院校扶持力度,将农业院校作为农村人才主要培养基地来建设,以农业专业为依托,建立起现代农业实训基地,承担培训农村适用人才的任务。
4、优化生活环境,提高经济待遇。第一、优化环境。要解放思想,努力创新吸引人才的机制,制定稳定与吸引人才的制度,为农村人才创业发展创造宽松空间。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第二、提高待遇。要采取切实措施,为人才提供较城市更优厚的经济政治待遇。第三,加强保障。要加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提高医疗、养老等保险费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农村地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张新民:中国农村人才的现状与演变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2,01:64.
陈钰、李峰、苏力华:江西农村人才需求结构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19:34.
[3] 王金洪:试析农村人才问题与教育培养途径[J].文教资料,2012,0

4.上旬刊,103.

[4]南昌市委农工部:南昌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EB/OL].南昌农经网,w.gov.cn/html/old/5928

1.html,2005-06-30.

[5]杨华:临川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J].江西农业,2011,05:14.
[6][7][8] 刘融斌: 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J].农业考古,2007,06:351.
作者简介:刘融斌(1957.01—),男,汉族,江西南丰人,东华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课题编号:10GL1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