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思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思

收藏本文 2023-12-25 点赞:7008 浏览:2171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探索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教育途径塑造大学生符合社会主义主流精神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成为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05-1074(2009)05-0077-02
构建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中国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和谐社会相契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关键就在于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和价值追求,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弘扬和实践的因素,只有克服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更好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在当代大学生中制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因素
1.1理论认知和具体实践的不一致所谓理论认知和具体实践的不一致是指“理论上的认知标准和实际中践行取向的不一致”。当代大学生在理论认知方面表现出积极上进的一面,他们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高度的爱国热情,认同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然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广大学生尽管拥护党的领导,但对党的最高目标表现出怀疑态度。他们高度认同集体主义,但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从自我出发,作出选择和取舍。认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所偏差。追求时髦,互相攀比,浪费钱财,浪费水电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诸如“超女”等一些社会现象的影响,一些学生异想天开,梦想一夜成名,忘却了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传统,考试,荒废学业,偷窃财物,背离了诚实守信的美德。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少数学生法制意识淡漠,心理脆弱,缺乏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
1.2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的不一致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予以认同,其人生态度,价值判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为祖国奉献智慧,施展才华。调查显示,大学生渴望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被问及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排在首位的选择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58.6%)。这说明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职业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显著增强,大学生择业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且更注重实际。调查中,影响他们择业的因素,依次为:工作条件好,能发挥才干(51%),学习条件好,有利于深造(25.3%),经济收入高(16.5%),条件艰苦,但大有可为(12.9%),社会地位高(3.6%)。这说明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认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勇于进取,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愿意怎么写作祖国,贡献人民。但在个人价值追求上,强调突出个人价值,注重追求物质利益,功利思想表现突出,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知晓文明,却不讲文明。
1.3心理预期与严峻现实的双重性在校大学生入校就怀揣梦想,期望值较高,期望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获得丰厚的回报,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美满的爱情,并且这种希望不仅来自广大学生,还来自广大学生家长,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往往使他们事与愿违。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成为普遍问题,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在老师的关爱下成长,心理脆弱,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差,导致高校因心理问题而出现的安全问题与日俱增。给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1.4当代大学生生存环境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人事制度改革,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价值追求的多样化,对外开放,面对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侵入,出现了思想文化多元化,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加之当写作技巧想信念教育在上层流于简单的说教,在基层缺乏具体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育领域内,少数教育者本身在价值观的认同上随波逐流,追求自身价值,理论上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在行动上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这些行为使利己主义、实惠主义在学生思想中占据上风,最根本的是影响到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担负着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1.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阵地的作用。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正面灌输,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生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让大学生真切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采取有效方法去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2.1.2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的制高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觉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风尚,营造包容共生的文化环境,鼓励思想交锋与融合,鼓励百花齐放,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要通过开展学术、科研、文化、艺术、体育和参观革命圣地、深入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等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的有效对接。全过程和全方位塑造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确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成功观和幸福观。
2.1.3主动开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阵地,把握宣传阵地的主导权主动利用校园网,校园报刊、橱窗、广播等校园媒体,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主动权。利用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活动。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努力增强教育效果。努力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怎么写作性于一体的校园宣传网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阵地,提高吸引力和感召力,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有效抵御各种不良信息和错误思潮的侵蚀。
2.1.4加强学生党员教育,重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是党播撒在学生中宣传先进文化的种子,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的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加强大学生入党的过程教育,尤其是以学生党校为龙头的常规教育,在常规教育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把其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行动,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周围的学生。使广大学生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在生活的点滴中体现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
2.1.5加强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利用周末和检测期,教育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体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带给社会和国家的巨大变化,自觉追求共同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广大学生知荣明耻,培养学生热爱国家、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时代风尚,并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
2.2创新方法,积极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除了继承和坚持传统方法,宣传方法上要有创新和突破,才能突出实效性,才能体现体系本身对弘扬社会主旋律,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方法的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①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心理健康主要解决的是一般心理层面的问题,如心理负担、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两者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完整、高尚的人格,使他们成为适应于社会、怎么写作于社会的合格人才。事实上,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反映出来的许多问题,往往与其心理素质特点有关。因此,按照核心价值体系对人和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突出教育、疏导功能,将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为的行为。把因多元文化和价值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带来的冲击消解。②要把学生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学生学习,学生就业,学生发展方面积极进行相关调研活动。掌握当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为学生怎么写作的意识,体现怎么写作学生的效果,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让学生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和实践中得实惠,体现自身价值。③要把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要研究大学生发展规律,尤其是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工作或纵向研究工作,结合当前实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开展教育的实际动力。
2.3突出实践,深化实践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创新实践内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怎么写作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目前,大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大多集中在家教、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等方面。而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科技怎么写作和知识咨询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现实参与意识,渴望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拓展社会实践的形式中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需要及社会需求。一方面使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系列化,避免单一化,让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充分受益。另一方面要使社会实践的效果连锁化,增加与实习和就业相关联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择业提供机会和便利。如顶岗实习,岗前实习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业技能。还要使社会实践的活动主体多样化,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支持其自觉参与、自主拓宽就业渠道,并充分调动学生会、学科小组、学生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力量,扩大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体现时代特色。社会实践活动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时代特色。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民族精神,践行荣辱观,怎么写作新农村建设等,无不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需求和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根据新形势新时代的需要进行积极正面宣传,不断开发定位准确、贴近基层、突出的实践项目的实效性,才能赢得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更多支持。社会实践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要提升社会实践的整体水平,应积极创造条件,打通高校与地方联系的畅通渠道,建立一种直接、便捷、稳固的协作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发掘地方教育资源,增强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实效性,又有利于拓宽高校和地方合作的领域和范围,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社会实践要发挥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才能增强核心价值实践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突出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就业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把解决就业,和学生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其切入点就在于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和创业观念。要让大学生明白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就业过程中,要把自己的需求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培养为人民怎么写作,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群合作、怎么写作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正确行使职业权利,履行职业义务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职业道德、人格和品质。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毕业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以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以顺利就业为突破口,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怎么写作社会打下基础。在具体择业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开拓视野,摆脱就业的狭隘思路,学校要多为学生找出路,多为学生谋利益,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在兼顾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的考虑社会的需求,国家的需要。要以人为本,关心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学生学习生活,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大学生奖助政策,积极开创各类助学途径,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要让学生知晓党、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之情,积极回报社会,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3小结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教育环境本身带来的不利影响,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实践带来一定难度,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传播的主要对象就是当代大学生。因此,弘扬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把弘扬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贯穿到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心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张海.高职高专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3]李志敏.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26)
[4]高向东,李延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及特征的调研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5]曹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与对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3
[6]陈选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