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新闻娱乐化受众心理分析

新闻娱乐化受众心理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25315 浏览:1175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媒体发展已不断成熟,并与受众形成了各式连带关系,受众熟悉的节目样式随着中国式娱乐的发展,有了更新与转变。受众因为对娱乐的需要而对节目“百般挑剔”,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的产物。而受众也因为节目形式的转变而进一步学会了辨别,用自身观点影响节目形式的改变,而这些又在侧面影响了中国传媒的发展过程。新闻娱乐化和受众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互补进而得到双赢的机会。新闻娱乐化因受众而愈加多样,受众因新闻娱乐化不断成熟,二

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也进一步演绎了中国媒介发展的故事。
[关键词]新闻;娱乐;受众;新闻娱乐化
在我国,新闻娱乐化近年来发展迅速。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我们从细微之处看到这些变化带给我们的新现象,例如更多的社会信息,更新颖的观察角度。这样的转变可以使我们的新闻变得更加适合公众的视角,使受众在得到新闻的同时更为简单去接受新闻所带给他们的乐趣所在。实际上“新闻娱乐化”是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它既非“洪水猛兽”也非“制胜法宝”,它只是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并期待着更多人的关注及喜爱。
新闻娱乐化的特征就是软新闻的流行、刻意将硬新闻软化和电视新闻主持娱乐化。电视新闻主持娱乐化主体特征又分为两种,一是主持人外形的娱乐化,中国电视新闻的一个普遍特色是“主持人”。男主持人同样也要找有娱乐价值的,比如《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以一个光头形象出奇制胜。主持娱乐化的另一个现象就是主持风格的娱乐化,现在各省级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纷纷选择了“说新闻”的道路,甚至是用评书的语态播报新闻。新闻娱乐化是不是媒介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就是选择了竞争,新闻也用娱乐化的手段来制作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也是中国媒介进入市场竞争的阶段性选择。
新闻娱乐化是现阶段媒介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但对于其发展的态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检验个人的价值判断力。新闻信息,要想为受众所接受,关键是要有实际的内容。娱乐化与新闻内容的有机结合,并寻找到二者最好的契合点,才是媒介应该追求的必经之路。新闻娱乐化的实质是方法为先导,内容被弱化,一方面为了趣味性,拼命从硬新闻中寻找煽情点,偏离它核心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为了符合娱乐化的报道风格,拼命将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人为制造耸人听闻的效果。理性的新闻报道应该是该“硬”的就要“硬”,但必须讲究技巧,该“软”的就“软”,但必须讲究内容。
再来分析看新闻娱乐化与受众的关系:受众本身就是媒介发展的指向标,媒介要关注受众心理的波动,从而找出最正确的切入点,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最终目的。现阶段,新闻的娱乐化也使其与受众的关系变得愈加多样,大部分观众虽然已经接受了这种演绎,并开始试着去评论,逐步将自身融合进新闻娱乐化之中。中国新闻娱乐也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绵长的发展脉络,有着浓厚的历史根基。中国媒介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脉络,扩大娱乐形式的整体性及表现精度,相信这样的娱乐形式应该会发展的更为长久,从而使娱乐本身得以成熟。
著名的传播理论家之一的哈罗得.拉斯韦尔在1948年的经典论文里,提出新闻传播的目的就应该是:希望影响受众的思想。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条件是受众已经接受到传播者传出的信息。这就是我们要把握的,受众的接受心理。分析中国受众的心理得知,受众细分化。从大众群体到分众群体,再到小众群体,甚至是一对一传播模式;受众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寻找高质量的新闻线索及新闻素材。
在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受众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媒介也要从这些角度进行解答,从而得出好的解决方案。传播内容失实、虚夸、片面或极端,传播方式不当引起的心理抗拒,传播信号刺激“失度”等都可造成受众逆反心理的产生。受众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客观因素——传播本身的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受众个体心理上的原因。要防止受众的逆反心理,就要求真求全求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给受众适当的选择空间。既要科学地对待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又准确地估计传播效果,准确地把握信号刺激的强度,积极地防止逆反心理产生。
在新闻娱乐化的进程中,在选择多角度,新颖地报道新闻内容的同时,也要坚持新闻内容的“度”。将最真实,新近发生的新闻线索报道给受众,让受众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将新闻事实消化理解。
综上,中国新闻娱乐化正处在起步并不断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中国式的新闻娱乐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受众已经享受到了一种全新的视野。而且之后的发展也必将以一种更为新颖的态势进行下去,使所有的中国受众享受的最好的感官大餐。新生事物始终都要在不断地磨折中方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所以我们也要给予扶持,让其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吴飞,沈荟: 《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
新闻娱乐化》.
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 《 解读大众文
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3]电视台《新闻30分》主持人郎永淳
提供.
[4]喻国明: 《报纸的定位大众传播网络的
结构性考察—来自2000年我国城市居
民接触大众传媒状况调查的报告 》 新
闻实践,2000,(7).
[5]《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全国听众
收听状况调查报告》, 北京美兰德信息
公司,电台听众工作部,2001年9月.
[6]林晖. 《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新闻
与传播研究,2001.□(编辑/李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