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浪尖上中国方言电影

浪尖上中国方言电影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2869 浏览:82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3-2738(2012)07-0313-01
摘要:一道美味的菜肴我们通常记住的是它的味道,所以让人回味重要的可能不是材料而是其中的调味料,就像一部好的电影,并不是有名演员、有名导演就一定能火,如果作品中没有好的“调味料”,一样会很快被观众遗忘。面对今天的电影中各种元素不断交织融入,我们的视听艺术已经日益丰富,而方言的运用正是现在一些电影中一剂重要的“调味料”。所以我们说在一定程度上 “方言是电影的助力”, 适当的加入方言使电影更加绘色。现在随着中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方言在其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需要的正是符合这个小人物身份的特色语言,我们应该允许方言在中国电影中成长,这不仅是观众的需求更是一个民族的需要,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键词:“调味料”; 语言的变体;添加剂;民族性
一道美味的菜肴我们通常记住的是它的味道,所以让人回味重要的可能不是材料而是其中的调味料,就像一部好的电影,并不是有名演员、有名导演就一定能火,如果作品中没有好的“调味料”,一样会很快被观众遗忘。面对今天的电影中各种元素不断交织融入,我们的视听艺术已经日益丰富,而方言的运用正是现在一些电影中一剂重要的“调味料”。有些人认为电影应该普及普通话,认为方言应该从电影中逐渐消失才能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而追溯方言在荧幕中开始,大多数人们已经认定方言存在的必要性并且越来越喜欢方言的存在,所以适当的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无疑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这不仅是电影的需要更是广大电影受众的需求,因为这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方言在电影中的兴起

说起方言,顾名思义方言一般来说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从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方言过度到电影领域并兴起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电视相声节目中运用方言可以说是方言运用的最初的“开山人”; 之后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中运用的唐山方言使中国绝大部分观众留下了对方言类节目最初的“好感”;到了2001年初,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极大刺激了大众对方言地域文化的兴趣;虽然方言影视剧早已出现,但是真正在中国大多地域产生较大影响的方言电影是从1992年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中用陕西话开始的,随后1998年天津方言电影《没事偷着乐》、河北方言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这几部方言电影无论在票房还是电影界都产生了极大反响。但这个时期,无论是电影主创人员还是观众都没有料到方言电影会形成现在火热的局面,大家只是停留在一种潜意识的应用和观赏阶段。
随着不断发展,方言也逐渐应用于视听艺术各个领域,我们不能不说这种方言在电影中的出现在某些方面反映出了我们受众的某些需求与喜爱。事实也证明自2006 年宁浩低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在全国火爆上映后,人们看到了方言给影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艺术表达效果,从而对方言电影燃起了从未有过的高度热情,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方言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

二、方言电影在受众“鼓掌”中发展

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一定有一些市场的需求,在方言因素运用电影中屡试不爽后,近年来以方言为主要对白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中用了陕西方言,在《一个都不能少》中用了河北方言;顾长卫在电影《孔雀》中用了武汉方言;贾樟柯在《站台》《任逍遥》《世界》中都用了自己老家山西的方言;陆川的《寻》又让主人公说起贵州话;陈大明的《鸡犬不宁》里角色一张嘴就是河南话……带有浓重地方色彩的方言电影不但没有受到地域性的局限,《疯狂的石头》等成功范例更使其走向全国,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不仅如此,方言作为电影的一种重要元素在近些年作品中还越走越“明显”,《疯狂的石头》里的重庆话、唐山话、广东话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其中的笑料;《有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话好好说》里姜文的京腔儿让大家看到了北京人对生活的态度…… 还有《疯狂的赛车》里的山东话、《高兴》里吼出的西北风情、《没事偷着乐》里的天津口音以及《十全九美》里那一句句经由湖南方言演绎的经典台词……来自四面八方的方言就这样在银幕上营造了听觉乐趣。由于方言贴近生活,更能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真实状态,这类影片也常常获得大奖的肯定。贾樟柯在国际上打响头炮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和《任逍遥》都是以山西方言为主,为他在各大国际电影节博得掌声;顾长卫的处女作《孔雀》中一口地道的河南方言,让该片为他擒获了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武汉方言影片《江城夏日》在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方言电影大多投资不高,但票房总是不俗,所以我们说在一定程度上 “方言是电影的助力”, 适当的加入方言使电影更加绘色。

三、方言电影续写“民族”

现在随着中国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方言在其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需要的正是符合这个小人物身份的特色语言,它带有“民族”性,这些独特的地方话使电影更加真实,电影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其他地域的文化、习俗,而且方言元素对人物刻画也起到了添加剂作用,影视作品中对方言的运用,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的突破与演化。虽然大多数影视作品中方言的出现都是片段式的,但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的。导演穿插应用方言,是以观众为预设的交际对象,而非影视人物。在能听懂的前提下,方言特有的新鲜感和异地风味,可以起到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另外,一种或多种方言与普通话在影片存,交相辉映,穿插交错,既相互映衬,又相互对立。这种矛盾的对立,也预设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可以说,这种作用是其他艺术手段做不到的。
有些人认为方言电影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有些人认为方言电影题材太小登不上大台面,其实不然,因为太多获得国际奖项的方言电影例子已经很好的证明了一切,通过我们的方言电影我们不仅让国外的人看到我们中国电影的水平也宣传了我们中国特有民族文化,但是我们也不是说我们所有的方言电影都很成功,有些电影过多使用方言扰乱了整部电影,同时让观众产生反感,给方言电影带来发展问题,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方言电影“在路上”,它还不完善,但我们要承认方言电影确实正在潜移默化整个中国电影市场。
方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普通话的大一统格局,更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不同语言背景下,不同人群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以及自身特征。我们应该允许方言在中国电影中成长,这不仅是观众的需求更是一个民族的需要,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等.
作者简介:
崔岚,女,汉族(1986-)是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研一学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