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论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20776 浏览:940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也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其发展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转型三个阶段,并形成了众多流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历史理论、历史辩证法、意识形态和异化等多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贡献。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阶段;流派;理论热点
1002—2589(2012)27—0003—02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演进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柯尔施于1930年重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的增补材料中。提出的背景是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阵营内对西方革命道路的争论,柯尔施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表示与俄国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倾向。
1955年,梅劳·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第二章——《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中,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不同,并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将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他把受此著作影响、倾向于从人本主义和社会理论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包括他自己)都归属到这一思潮下。
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使用范围,主要从理论主题和关切问题的转移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已从传统的注重经济转移到注重哲学,并将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包括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3]。
我国学术界使用较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是1982年徐崇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提出的,意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十月革命胜利而西方革命相继失败的背景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出来的,既反对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又反对共产国际的‘机械唯物主义’;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见解;在哲学上,则提出了不同于恩格斯和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要求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原来设计,主要表现为‘左’的意识形态”[4]。
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尚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也存在许多争议,但其作为一种思潮存在,却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出现是对20世纪初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的批判和反思。在九十多年发展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问题出现了思想倾向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的许多流派。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期

20世纪20—3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一战后,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而在比俄国先进的中西欧许多国家却先后失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反思影响西方工人运动的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他们提出应该恢复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的联系,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意识,在西方采取包括经济、文化和政治革命在内的总体性革命策略。但是,这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运内部的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期

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时期。30年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开发表,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出现,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马尔库塞等人从马克思的手稿中吸取精神养料,对马克思主义作以人道主义的解释。而对于无产阶级没有得到显著发展,反倒出现了法西斯主义的这一现象,赖希的《法西斯主义的大众心理学》、布洛赫的《这个时代的遗产》、霍克海默尔的《国家》、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等大量著作进行了深入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缺点的日益显露,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社会问题,都给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思索。马尔库塞的《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和弗洛姆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斯大林主义现象作出了独到分析。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已不是经济危机,主要是人的精神危机。他们反思启蒙精神、工具理性、科学技术、大众文化,致力于发达工业文明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并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解释、补充和重建马克思主义。这三十多年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步演化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社会思潮。主要的流派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其中法兰克福学派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型期

20世纪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www.udooo.com

70年代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转向阶段。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科技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新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科技革命的社会效应、生态等现实问题当作自己研究主题的倾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并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在研究过程中,它们由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过渡到非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个或更多主要特征的习惯性拒斥,这些特征包括唯物史观,作为社会动力和方法的辩证法,作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组织特征的阶级与生产方式。他们不再试图修正、补充马克思主义,而是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热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并未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只能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并思考了某些共同的问题,从而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些理论上的热点。

(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众所周知,“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成果大多是以哲学论著形式出现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其他部分视若无睹,相反,其中很多学者,如柯尔施、哈贝马斯、阿尔都塞等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都有精深的研究,但仍然强调以一种哲学的眼光和思辨方式进行研究。

(二)重视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几乎都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社会历史理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用总体性理论来观察和理解社会历史;法兰克福学派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社会批评理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把人学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科莱蒂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则以生产关系理论和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为基础思考其他哲学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历史哲学。

(三)重视对历史辩证法的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它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udooo.com

仅仅理解为历史辩证法或者主体—客观辩证法,而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持批判和否定态度。卢卡奇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种旨在改变现实的社会理论,即社会辩证法;而自然辩证法撇开了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去探讨自然界的运动发展规律,必然会降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性、革命性。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也都反对物质的首要性,认为离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辩证法就无从谈起,辩证法仅仅是一种社会历史方法。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萨特对自然辩证法的否定则表现得更为集中和全面,从认识论和整体观念上以及任何自然关系的角度,都否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存在。

(四)重视对意识形态的研究

当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现实总体主要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即经济关系国家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意识形态起着重要作用。葛兰西把意识形态领导权置于政治领导权之前;阿尔都塞就干脆把人作为“意识形态动物”;弗罗姆把意识形态研究与意识形态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深化了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哈贝马斯则把科学技术理解为意识形态,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并使之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

(五)重视对物化或异化问题的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或异化现象格外关注,也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卢卡奇认为人把物化的世界当作外在的规律和人的本来命运加以接受,人从此丧失了批判的维度。异化批判的重点由此开始从哲学批判而转向社会政治和文化批判。相对于马克思时代所强调的生产领域的异化,法兰克福学派更侧重于消费领域的异化研究,认为消费异化是当代社会中最为严重的异化现象,人的虚检测需求代替了真实需求并在人的生活中占据了支配性的地位。再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则致力于揭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的各种异化现象。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克莱蒂以及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后期思想的发展中,同样也表现出对异化问题的关注。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尽管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人的心理因素和人性的格外关注,关于异化的一些观点有待商榷,但它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革命的总体性和革命主体的能动性发挥,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变革具有借鉴意义。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批判启发了人类对自身地位的思考,特别提供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推动社会改革进步和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梅洛—庞蒂.辩证法的历险[M].杨大春,张尧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高铦,文贯中,魏章玲,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陈雅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