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试谈沭阳沭阳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反馈结构方式与其调控结论

试谈沭阳沭阳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反馈结构方式与其调控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7155 浏览:200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一门具有综合性、横断性和功能性的学科。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了沭阳县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系统的因果反馈环,提出了该县花卉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模式和系统调控的途径。
关键词 沭阳县 花卉生态 系统反馈 调控
:A
沭阳县,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隶属江苏省,地处中国华东,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根据苏发201139号省委文件,沭阳为省直管县。该县属于温暖季风气候,全境气温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区位独特,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位于苏、鲁、皖三省和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大小三角中心,处在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沿运河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县城距南京只有260公里,距宿迁只有55公里,距临沂只有140公里,沭阳交通发达,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和32

4、245省道穿境而过。京沪高速公路向北6小时可直达北京,向南4小时可直达上海。

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交通资源,该县近几年狠抓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花卉文章,转好花卉种植规模扩张和标准化生产,强化系列化怎么写作,实施市场多元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花木总面积40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称名扬天下。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部分乡镇甚至成为所有土地种植花卉的“无粮镇”。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用地不合理,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结构遭到破坏,使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失去稳定平衡,系统单元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受阻,总体功能日趋下降,致使各业生产水平低下,加大地限制着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恢复和建立良性循环的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已成为该地区越来越迫切的问题。

一、区域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特征

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花卉自然再生产的自然要素与花卉经济再生产的经济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便构成了花卉生态经济系统。花卉生态经济系统是花卉生态系统与花卉经济系统相互结合、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沭阳地区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使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独具特色。

(一)系统稳定性不高,自我调节能力差。

该区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不相适应。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8、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1 .8%,加之农民盲目发展花卉种植业,造成食物链简单,物质循环规模小,从而使系统功能低弱,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较低,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失去稳定平衡。

(二)系统结构不合理、不协调,整体功能差。

系统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数量上的比列和空间或时间上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一旦结构破坏,层次的拟序关系打乱,系统整体功能也就逐渐减退 。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现有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颠倒了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系统应有的层次结构关系,过分地夸大了花卉业的作用,打乱了系统内部各单元的生物链关系,系统的整体功能也随之下降。

(三)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恶性循环。

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肥力下降;其次由于花卉的大面积种植需要大量肥料,许多花农不得不烧畜粪和秸秆来弥补,这又势必导致植被破坏。如此循环,无以复加。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二、区域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反馈结构模式

人(花农)在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中居双重地位,就其花卉生态系统而言,人作为一个自然因子,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参与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而就其花卉经济系统又作为它的超脱,为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人们开发、利用、调控、改变乃至破坏花卉生态系统,成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和最强烈的破坏因素,在系统中足有主宰作用,作为根本的动力推动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可见人(花农)兼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人,以其特有智慧合理开发利用花卉生态系统,使系统功能以正反馈为特征持续上升;另一方面,人又是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一个组分,不能违背生态经济规律,并受到系统负反馈的约束和调节。
系统反馈结构模式是通过系统的因果关系环来研究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引起问题的原因。首先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建立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将每个问题放在整个系统进行整体性分析;然后从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分析系统内部的控制激励,建立反馈结构模式 。

(一)系统正反馈结构模式。

正反馈是具有自我强化效果的因果环,在正反馈中任一变量变化会使该变量同方向变动的趋势加强 。
如图1所示,A变量的变化会影响B变量,B变量再影响C变量,通过各变量间依次作用,最后H变量又影响A变量而构成闭合的因果关系环。就整体系统而言,可发现,A变量如果增加△A,B变量就同向增加△B;当B变量增加△B之后,C变量也要增加△C;同样D、E、F、G、H变量也要相应的增加△D、△E、△F、△G、△H;最后当H变量增加△H之后,又使A变量再增加△A′。可见,当A变量增加△A之后,通过整个因果反馈环的邮箱,最后竟使A变量的增加变成△A+△A′;如果A变量减少△A,结果使A变量又减少△A′,使总减量为△A+△A′。
这说明该地区由于产量压力加大,势必导致毁坏田地以扩大花卉种植面积。然而土地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土地的毁坏你然造成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投到断裂,使系统的正常结构被打乱,花卉产量低而不稳,从而造成产量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人类社会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果违背自然规律,经过一定的积累扩大过程,破坏范围逐渐扩展,达到一定程度,通过各反馈环节的作用,就会产生明显的整体效应和长远效应,并通过网络结构的连锁反应造成难以挽回的全局损失。

(二)系统负反馈结构模式。

相对正反馈结构模式,负反馈的行为时,当环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后,通过环中各要素间的依次作用,最后使该要素减少其变化,从而导致系统变化趋于稳定,具有自我调节的特性。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主要通过负反馈环节的自我调节作用而达到稳定态。

(三)系统多重反馈结构模式。

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反馈机制比较复杂,常常是几个正、负反馈环相联而构成的复杂结构。由于正负反馈环的自我强化作用和负反馈的自我调节作用并非完全相等,就系统整体而言,必然产生“稳定”与“增长”之间的相互变化行为。当负反馈环的自我调节作用强于正反馈环的自我强化作用时,系统则呈现出无限“增长”或“衰退”的行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波动、震荡、稳定、发展现象,是正、负反馈环相互矛盾额体现。
在由多个正、负反馈环构成的沭阳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中,巧妙地利用正、负反馈环结合的效应,是协调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保持花卉生态经济稳定与平衡额客观要求。

三、系统良性循环模式的建立于系统调控的途径

根据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反馈结构模式及其特点,建立了系统良性循环模式,如图2。图中表明,该地区要发展以花卉为主、多种种植方式并存的农业发展模式。首先要建立花卉生态系统,建设人工生态系统、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其次是要发展多种农业产业,也可以考虑健身保护性自然生态基地;在提高花卉产量的同时降低产量经济压力。由此使花卉生态经济系统对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信息的利用率最高、最优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为确保系统良性循环模式的实现,需要对系统施加各种适当的作用,相应地提出如下调控途径。

(一)从结构上进行调控。

系统结构调控是确定组成系统的诸要素在数量上的最优比例和相互联系的最优方式 。系统结构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基础,不同的结构产生不同的功能和功能效率。需要在分析实际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确定组成系统各部分在数量上的最优比例和在时间、空间上的最优。

(二)从输入输出上进行调控。

输出通过反馈机制影响环境和输入,从而影响系统本身;输入的改变也影响到环境和输出,符合系统运行规律的输入输出能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系统的功能;输入的物质能量若正是系统缺少的,系统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得更高的效率。由于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规模较小,收支平衡失调,循环基本呈“自给型”。为此应积极增加花卉生态系统的无能投入,减少有害输出。

(三)从花卉培植技术上进行调控。

同一个花卉生态系统,同样的输入,技术措施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该地区应改善栽培措施,合理密植和间作套种,发展有机花卉技术,建立生态花卉农业,同时又要增加智力投资,提高花卉培植技术水平。

(四)从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反馈环节上进行动态反馈调控。

应用“长链利用”和“大回路反馈”原理,增加或调整一些环节,强化整体功能,使之形成一个合理转移物质能量的网络结构。此外,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重视乡镇能源建设,改善交通运输业,开展多种经营等也是该地区花卉生态经济系统调控的重要途径 。
四、结语
总之,沭阳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是整个沭阳地区经济发展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沭阳花卉生态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整个沭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沭阳花卉只要采取正确的系统调控手段,合理利用自然、人工资源,走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就可缓解日趋严重的资源问题,进而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沭阳花卉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
(作者:宋梦吟,南京农业大学201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宋欣,兰州理工大学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注释:
刘撤汉. 自然资源学概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
汪应洛等. 系统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

源于:毕业生论文www.udooo.com

正新等. 生态经济类型区及其特征. 贵州社会学,1996(4):2~4.
王经正,秦小丽. 宿迁花卉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11,(9):75~7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