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语音学民国时期第一部汉语版现代英语语音学著作出版

语音学民国时期第一部汉语版现代英语语音学著作出版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10157 浏览:358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考察现代英语语音学在民国传播的研究现状及在华传播的历史回顾,考证了周由廑所著的《英语语音学纲要》为民国时期第一部汉语版的现代英语语音学著作,在英语语音学在华传播史、中国英语语音学教学史、中国英语教学史等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意义。无疑,《英语语音学纲要》有着宝贵的史料价值,发掘并公布《英语语音学纲要》上的《总论》部分及其它章节的名称,并对其涉及的重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再现和理解当时这一重要的历史图景。
关键词:现代英语语音学;周由廑;英语语音学纲要:总论
1004-0544(2012)11-0067-06

一、现代英语语音学在民国传播的研究现状及在华传播的历史回顾

音韵之学,在中国早有详细的研究,一千多年前已有这样一类的著作问世。但是国人对于现代英语语音学的研究却肇始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正是现代英语语音学日趋完善之际,因此研究英语语音学在华传播史应当从这一时间开始。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资料,仅有两篇学术论文对此专门做以阐述,一篇是我国著名语音学专家张凤桐教授于1998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语音体系问题》;另外一篇是王宏军博士于2009年在《嘉兴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现代英语语音体系与中国的英语语音教学》,但王宏军在文中对语音学在民国时期传播情况的论述,都出自于张教授所撰写的上述论文。中国知网公布的硕博论文没有一篇涉及到了对这一主题的探讨。至于已出版的著作类。也仅有在2002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凤桐所编著的《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专门介绍了语音学在民国时期传播的情形,但其引用的资料与其所撰写的上述论文并无二样。
张风桐教授所撰写的这篇论文,对英语语音学在华传播史的研究极具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其中相关论述如下,现代英语标准发音体系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产生了一名具有国际影响的理论权威,以他们的名字可以这样称呼,分别是:Henry Sweet时期(1877-1917),Daniel Jones时期(1917-1967),A.C.Gimson时期(1967年至今)。Sweet是现代英语音位理论与音位体系的奠基人。他的理论对清末民初英语教学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难以详细查考;而Jones音位体系统治中国英语语音教学达80年之久。他是国际公认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语音学家。他于1909年、1917年和1918年分别出版了《英语语音》(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英语发音词典》(An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简称EPD)和《英语语音学纲要》(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上述著作为英国人和外国人学习英国英语标准发音(ReceivedPronunciation,简称RP)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范例。该书(指的是上述由Jones于1917年所出版的《英语发音词典》一书,详情见第二部分的论述)的第一版四年后即被引进中国,(《编者序言》,第i页)每个词条后都加注了释义,称作《英华正音词典》(An English-Chinest Phonetic Dictionary),由中华书局出版,译订者为陆费执和瞿桐岗。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美国盖葆耐(Brownell Gage)编写的《中国学校英语教授法》(How to Teach English in Chinese Schools),也使用国际音标讲解英语发音;中华书局在1939年出版的、由邵鸿馨编著的《英语发音津梁》(A Guide toEnglish Pronunciation for Chinese Students)曾明确指出:受过教育的南英人士使用的发音,被语音学家们视为标准读音,也是英国私立寄宿中学教学发音。希望改进发音的中国学生需要一种模仿的标准。有充分理由说明,他们应该采纳上述这种已受到肯定的标准。该书的音位体系、音标书写方法,就其经济性和明晰性而论,与Gimson体系相比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二、《英语语音学纲要》在英语语音学(RP体系)在华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历史意义

早在上文张凤桐教授所提到的《英华正音词典》引进中国的四年前,周由廑(T.T.Eugene Tseu)编著的汉语版《英语语音学纲要》(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从1918年1月起。以连载的形式陆续刊登在当时社会上尤其在教育界影响力颇大的《英文杂志》上面;在刊登于1918年1月出版的第一期《英文杂志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udooo.com

》上面的文章中,周由廑对“英语之标准语音”进行了详细而较为准确地阐述(详情见第三部分第(七)小节)。从1918年1月至12月份期间,《英语语音学纲要》以连载的形式被陆续刊登在《英语杂志》上面,至此,正式拉开了向社会引进和介绍英语语音学RP体系的序幕。
1922年5月,发表在《英文杂志》上的《英语语音学纲要》以单行本的形式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周由廑为当时著名英语学者、万国语音学会会员、《英语周刊》的主编,其撰写的语音学著作共分六章,书内附有大量的与发音相关的插图。对RP体系进行了极为详致的讲解和探讨。这本书语言表达不仅通俗易懂、举例生动、讲解清晰,而且对各种相关概念做出了准确而严谨的界定。作者在书末所列举的参考书目全是原版的英语著作,书目多达23个之多,其作者均是当时欧美国家研究英语语音学的大家。这部汉语版著作参考了同时期Jones的所有代表作:《英语发音词典》(An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英语语音》(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英语散文体音标》(Phonetic Transcriptions of English Prose),《英语语音读本》(Phonetic Readings in English)。除了Jones之外,还有Sweet,Palmer、Ripman,Noel-Armfield等语音学大家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周由廑先生密切关注欧美语音学研究动态,综合借鉴其研究成果。几乎是同步地把它们介绍到中国,为现代英语语音学(RP体系)在中国的引进和在社会上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在《序言》里,对编纂此书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本书之前数章,曾登人民国七年出版之《英文杂志》。一时读者颇为欢迎。计七、八年两年间,收到《英文杂志》读者来函,催促本书刊印单行本者,不下三百起。而自余主任《英语周刊》编辑事宜后,谬承读者不弃,来函以英语语音学相商榷。且问及本书出版日期者,尤不可胜数。以是知本书印成单行本后,既可免手书答复之劳,并可藉以为就正大雅之需。爰于九年春间,于日务之暇,竭数月晨昏之力,参考英美二国诸大语音学家之鸿著,取吾散见七年间《英文杂志》各稿,增删修订,成为今本。按诸原稿,增者约十之五六,删者约十之一二。图表则有增而无减。而原稿各图,大半废而重摹。以今观之,此本似较原稿略有进步矣。”㈨引人注意的是,转载于《序言》后的两封读者使用英语所写的感谢信,对于验证这本语音学著作的价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封信函来自于杭州著名的蕙兰中学一位姓王(B.Y.Wang)的英语教师,原文刊登于1918年3月出版的《英文杂志》上面,信中这样提到:
“阅读刊登在一月份《英文杂志》上的英语语音学第一部分之后,感觉非常开心。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使用国语所写的英语语音学。您所撰写的文章具有很高的价值。
您的文章用国语讲解得如此清楚,我相信,您的文章对我今后的英语语音学习将会证明是最有作用的。我已经意识到它的重要价值。我确信您的文章将会对我的语音教学提供极大的帮助。……。”
另外一封来自于上海一位姓潘的先生(Jencoln Per),原文刊登于1918年6月出版的《英文杂志》上面,他在信中这样写到:
“我特别想说的是,您于近期发表在《英文杂志》上的英语语音学之第一部分具有很高的价值。我对此篇文章非常满意,但是。最令我满意的一点是它是用国语所写的。
由于家境窘迫,早年中途辍学,因此我的英语知识非常有限。为了在家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特意订阅了《英语杂志》。在这份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尤其是您写的,都使我受益匪浅。……。”
上述两封信函都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以连载形式刊登在《英文杂志》上的《英语语音学纲要》学术价值很高,对国人学习英语语音学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读者所阅读过的第一部汉语版的英语语音学著作。翻检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民国总书目》(“语言文字分册”第195-276页),以及《图书汇编》(“文化教育分册”第83-344页),又根据刊登在《教育杂志》(1909-1922)、《申报》(1872-1922)、和《中华教育界》(1912-1922)、《英文杂志》(1915-1922)、《英语周刊》(1915-1922)上的售书广告,可以发现,在1918年前后,仅有周越然所编纂的两本英文版英语语音学著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别是《A Primer ofEnglish Sounds》(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和《An English Phonetic Primer》(初级英语语音学读本)。1918年9月出版的《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共计38页,只对最基本的英语语音学知识做以概括性地讲解,其着笔点在于阐释常见英语单词的读音和拼法。不难断定,从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是一本严谨的、系统的语音学专著,而是一本适合中学教师从事语音教学的教科书。限于资料的缺乏,目前无法翻阅《初级英语语音学读本》原作,但是根据刊登在《英语周刊》上的售书广告,可以发现此书重点阐述了发音原理、元音和辅音,没有涉及语音学的其它层面。显然,这两本著作的学术价值是无法与《英语语音学纲要》相媲美的,仅从书名上便可以看出这一点。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佐证,那就是,“国内历史最久、设备最善、成绩最著之补习教育机关”——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社,在1922年7月8日出版的《英语周刊》上面开设的《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新闻》栏目中,特意向学员郑重推荐这部英语语音学著作,“本社干事长周君由廑所编《英语语音学纲要》一书,经已出版。…

中国论文中心www.udooo.com

…。全书用汉文讲述,尤为当今语音学书中仅有之本。我社学员之有志者,考正其英字之读音者,当以先睹为快也。由此可见,《英语语音学纲要》为民国时期的第一部汉语版英语语音学研究著作,这一结论是确凿无疑的了。无论对于初学英语者,还是对于已有英语基础者,这部汉语版的语音学著作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英语语音学纲要》理应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汉语版的英语语音学专著,它于1922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初版,可是短短数月之内,便于同年12月发行第三版,足见其发行量之大,受欢迎程度之高,这与前述的《序言》里所介绍的历史背景是完全相符合的。英文版的语音学著作所针对的读者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它的读者群是十分有限的;一般而言,引进任何一种起源于欧美的语言学理论体系,都应该翻译成输入国的民族语言。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引进和推广,所以英文版的语音学著作对RP体系在民国社会的推广和普及作用当然远远不及汉语版的著作。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虽然中华书局于1921年11月将Jones的代表作之一——《英语发音词典》引进到中国,更名为《英华正音词典》,这部词典也使用国际音标讲解英语发音,但是仅仅从字面上看,就可以断定这部词典重在对英语单词的“正音”。而不是对西方现代英语语音学理论进行详细的讲解。为了更好地阐明这部词典与《英语语音学纲要》相比,在向中国大众开始传播西方英语语音学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历史传播效能之差异性,有必要对中华书局出版的这部词典的目的和特点做以概括性地介绍。
原著作者Daniel Jones在位于书前的《总论》(Introduction,译订者未将其翻译成汉语)中,谈到了出版这部词典的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更加精确地记录生活在英国南部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在日常谈话中所使用的发音。这对了解实际存在的语言现象是很有必要的”;其二是:“这部词典是对真实语音现象的记录,它不涉及对理论的讲解,也不反映个人的嗜好。本书并不打算尝试去决定人们应该如何发音,出版此书的所有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忠实地记录这种发音方式,某一个特定的群体的确是在按照这种方式而发音的。”综上所述,显然,《英华正音词典》所涉及的主题是通过标准的国际音标。向读者客观和准确地展现了当时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南部人士的语音面貌,为从事英语语音教学和研究的人员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诚然,这部词典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所具有的重大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部词典对推动英语语音学在华的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它适合的读者对象应该是已具备一定语音学功底的专业研究人员,而不是一般的英语学习者。况且,相对于一般的期刊、书籍而言,词典的贵,发行量小,待售时间长,传播速度慢,读者群体也十分有限,更何况《英语语音学纲要》早期是以连载的形式在《英文杂志》上发表的,而《英文杂志》问世不久,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在其办刊初期,每期杂志发行的总数量累积超过45,000份,这在当时的期刊界绝对是一个骄人的业绩;并且订阅《英文杂志》的读者群体来自于全国的各行各业,主要有各级各类学校、大型公司、海关、邮电局和电报局等等。毋庸置疑,其发行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读者群体之广泛,是一般词典无法相媲美的。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西方英语语音学理论在华传播的起始阶段,在向一般大众群体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英语语音学原理的过程中,从传播的广度、力度、深度和效能层面来看,《英华正音词典》与《英语语音学纲要》相比,是远远难以望其项背的。更何况如前所述,《英华正音词典》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部专门探讨英语语音学原理的学术著作,毫无疑问。《英语语音学纲要》在英语语音学(RP体系)在华传播史及中国英语语音教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汉语版《英语语音学纲要》,所具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英语语音学在华传播史及中国英语语音教学史的层面上,而且对改革民国初期外语界惯用的传统英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Grammag-translation Method)、大力引介和推广西欧先进的外语教学法——直接法(Direet Method)具有重大意义,而直接法的兴起更是对语法翻译法的最大反动。众所周知,18至19世纪。语法翻译法在欧美国家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外语教学法尽管有其历史先进性,但是由于它过分重视语法教学和翻译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音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至19世纪下半叶,这种方法培养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社会的实际需求。
民国时期以研究外语教学法而著称的陈东林认为。直接法兴起的原因颇多,最重要的是发生心理学理论的形成,语音学的研究日渐成熟和使用主义倾向的增强。至十九世纪中叶,语音学之研究渐盛,于是语言现象的其它两个方面,即用耳及用口的方面之研究逐渐展开,这引起教学者意识到下列重要现象:(1)由语言去理解他人之思想的听觉方面的重要性;(2)由语音表达自己之思想的谈话方面的重要性。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对现代语言教学指出,将现代语言视为“死”的语言而进行教授的方法是不合情理的;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通商关系的渐趋密切,语法翻译法已经无法满足上述需要了。上述直接法兴起的重要原因,就决定了在使用直接法的课堂外语教学过程中便产生了三个重要特点,也是优点,其一是:重视用外语教学外语和用实物、图画、手势、动作等直观手段进行外语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外语材料,加速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其二是: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其三是:重视语言实际操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显而易见,无论是使用直接法的前提条件。还是使用直接法所教授的内容,掌握基本的语音学理论都是极为必要的。民国时期广大中小学教授的外语基本上都是英语,如果要想介绍和推广西欧的直接法,教师如不掌握一定的英语语音学知识,要想实现上述愿望是根本不可能的。
1916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外语教学专家周越然译著、周由廑校订的《德国学校近世语教授法》(The Teaching of Modem Languages in Germany),这部译著首次向国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发轫并盛行于当时德国的外语教学法——直接法,此书的问世正式拉开了西欧外语教学法——直接法在华传播的序幕。“夫以汉文而述外国文字之教法,实以是书为首出。中国学校内外国文字教法之改良将以是书为前导者。凡学校校长及英法德外国文教员诚不可不一阅其书也。”
为进一步推广直接法在华的传播,周越然又依照欧美最新直接法编著一套全英版的中学英语教材《英语模范读本》(Model English Readers),此套教科书的第一册于1918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国人最早使用直接法编辑的中学英语教科书。此套教科书出版后备受欢迎,风靡民国教育界长达25年之久,销行约百万部,多次经教育部审定后,被指定为中学英语教材,在当时的中学里被广为采用。
诚然,这套教科书在推动直接法在华的传播功不可没,但此套书籍无论是初版,还是其后的修订版的多次再版,都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虽然在每一册书末附录中词汇表中都给出了所有单词的国际音标,还特意声明所有单词的发音均取自于由Daniel Jones所著的《英语发音词典》一书,可见,此书使用的国际音标采用的是Daniel Jones英语语音体系。尽管在每一课课后练习题中依次列举了一定的元音和辅音。并给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单词,但却丝毫没有对发音原理及其它相关的语音知识进行任何的讲解,这不仅给教师从事语音教学带来不小

摘自:学年论文www.udooo.com

的难度,最终会影响到直接法的能否成功运用和有效推广。为此,周越然特意在第一册书中的《总论》中做出以下说明:“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一些语音学知识,他或许会教给学生一个体面的发音。掌握一定的语音学知识是需要的,因为模仿作为学习发音最自然的方式之一,有时是徒劳的。基本的语音学知识对使用这本书的教师而言是足够的。这些语音学知识可以较为容易地从作者所著的《初级英语读音教科书》(英文版)或从周由廑使用汉语编著的《英语语音学纲要》一书中获得。”显然,对于一般的英语教师而言,就是学习基本的英语语音学原理,还是通过阅读汉语著作理解得深刻和学习得彻底。前文第二部分所提到的杭州著名惠兰中学的一位教师写给周由廑的感谢信已对此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