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简析叙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下叙事和接受新特点

简析叙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下叙事和接受新特点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9671 浏览:352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艺术在质与量方面、电影的具体生存形态、生存状态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像叙事与受众接受在这个特殊的时空中呈现出影像造梦功能更加强大,受众视听刺激愿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超常刺激效果的影像造型元素导致受众接受的麻醉状态,影像叙事的价值和核心回归到受众接受的诉求等新的特征。
[关键词]造梦功能 麻醉接受 诉求
[]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02-02
现代科技的每次变革与前进都会为媒介带来巨大的发展。影视作为一种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艺术媒介,其艺术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其艺术语言的进化乃至艺术风格的重大改变也往往是以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当代高科技在影视制作中的运用是改变当代影视风格面貌的一个突出的因素。科学技术为影视艺术的产生和表达方式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实现条件。可以说,没有影视技术,就不会有影视艺术,也因此决定了影视艺术必定是“技术性的艺术”。电影作为一种媒体始终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媒介的变革始终与叙事有紧密的联系。而影像正是这个时代最重要、最乐于被接受、最有效的叙事媒介。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影艺术在质与量方面、电影的具体生存形态、生存状态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数字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影的制作、发行、传播过程中,拓宽了电影接受的平台。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影像叙事与受众接受在这个特殊的时空中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方面,受众可以选择多种传播载体完成接受;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得特技影像频频出现在电影中,增强了视听觉刺激感。

一、影像造梦功能更加强大,受众视听刺激愿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艺术作品正不断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自考论文www.udooo.com

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将造就出更多人性化、更具创新性的数字艺术作品。影视艺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影像造梦功能更加强大,受众接受过程中的视听刺激达到前所未有的满足。2010年,由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历时4年打造的3D开年大作《阿凡达》,掀起了一场数字电影革命,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
在影视作品《阿凡达》中,导演用高科技数字手段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潘多拉星球,带给受众全新的视听体验。这些特技效果、拍摄手法在过去的传统电影里是无法想象与实践的。数字电影摆脱了对传统胶片的依赖,用数字文件的形式来储存和传送,把图像分解为像素,使其在重组后创造出高亮度、高清晰度、高质感的画面。受众置身于3D影院,不仅能身临其境于飞流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夜间发光的森林中享受奇光异彩的梦幻生活,还可以与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精灵零距离交流。《阿凡达》集合了几乎全部的先进技术:3D虚拟影像摄影系统、虚拟摄影棚、协同工作摄影机、面部捕捉头戴设备与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GPU加速渲染技术以及合成等。这种高难度的结合是一次电影技术上的突破,使得电影技术又上新台阶。

二、超常刺激效果的影像造型元素导致受众接受的麻醉状态

当代影视艺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以具有超常刺激效果的视听造型元素给观众猝不及防的感官震撼和视听快感,使受众在麻醉状态中迅速进入作品的规定情境,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迅速建立起一种认同关系,并进而逃离现实生活而进入到影像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由具有超常刺激效果的影像造型营造而成的虚幻世界,让受众处于深度的麻醉状态,并很难对导演所传达的价值观念、意义取向做正确的、适度的、冷静的、理智的判断,无条件纵容着创作者对其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和麻醉。
《唐山大地震》开篇四分钟的特效地震灾难呈现,让受众迅速回到1976年的地震记忆和事件中。方登被压在水泥板下在有很强的生命体征时却清晰地听到母亲“救弟弟”的声音,让受众在整个接受思维中对方登的命运充满了同情,也对方登在幸免于难后性格中出现的极端思想和行为表示理解。开篇的地震特效,使受众一开始就接受了自然灾难的麻醉,这种麻醉更强化了受众应珍惜亲情、宽容大爱的情感。

三、从影像叙事的价值和核心回归到受众接受的诉求

影视作品中所叙述的故事,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年代,其内在逻辑和因果关系,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命运、情感等,总会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有着某种相似性。同时,叙事所营造的种种矛盾、冲突、悬念等,比如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的冲突变化、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立等,都会引发人们对的期待。受众渴望知道创作者在面对这一困境时所选择的立场,希望看到面对险境时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而影视作品叙事的吸引力正产生于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动中,也是整部影片中最精彩的段落。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叙事本身含有着创作者的观点,受众内心的渴望正是其诉求的愿望。受众一直坚守着电影这门艺术,守候在影院里与银幕面对面交流,游走于电影媒介的叙事活动中,正是期望能够通过影片的叙事情境和对他人故事的阅读,来对生活的境遇进行参照,实现心灵的释放。创作者的叙事思路正是为受众的诉求提供一种心理上的参照。而表达和维护当下社会中最安全、最稳定、最主流的价值观才最能够引起受众共鸣,得到受众认可。
《阿凡达》讲述了未来世界里,人类亲手把地球变成了废墟,为了寻找昂贵的超导物质,开始了侵犯4.4光年之外一直居住在宝矿产地的潘多拉星土著纳威人。人类用自己的DNA和纳威人的DNA制造出了阿凡达,去刺探纳威人的搬迁条件。下肢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士兵杰克·萨利作为谈判代表来到潘多拉星的人类基地。杰克“附身”于一个阿凡达,用意识控制阿凡达的躯体。杰克的阿凡达渐渐爱上了这个星球,最终“变节”成为纳威武士首领,领导纳威人反抗人类的暴力侵占,并赢得最终的胜利。受众在观赏影片时,一定会联系到当前的很多主题,例如绿色环保、和平、反战维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由杰克带领的纳威人赢得最终的胜利,既是受众的诉求和愿望,也是创作者应坚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这一点是不容扭曲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技术在传播媒体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扩大,逐渐介入艺术领域。数字化的电影时代在不可逆转地向我们走来。正如用数字技术创造奇迹的乔治·卢卡斯所说:“我们曾从默片时代进入有声片时代,又从黑白片时代进入彩时代,我敢肯定我们今天正在进入数字电影时代”①。数字技术使得创作者通过影像展示现实空间、非现实空间以及现实中人类自身无法亲历的环境成为现实,拓展了影像的表达空间。数字技术的创新性,打破了传统艺术在表达方式和载体等方面的束缚,给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使得创作者、艺术作品和受众有了更为紧密、更有趣味的互动。数字艺术是今日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在带来了传统艺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数字技术进入到中国影视创造的年限还非常有限,中国的数字影视艺术还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面对数字媒体技术环境下影像叙事和受众接受呈现出的新特征,创作者必须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取艺术精髓、探究受众接受心理特征的同时,合理运用数字技术,摆脱单一的影视艺术制作模式,将文化艺术信息与数字技术进行选择性的重构,来表达思维和情感。数字技术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艺术创作者应立足于现实,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将其与数字技术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优秀数字艺术作品,才能增强中国影视作品在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注释:
①转引自万彬彬.新媒体时代的美学.第四届电影博士论坛.
【参考文献】
郝朴宁,李丽芳.现代影像理论的文化阐释[M].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
曲春景.观众的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张波.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观众心理特征探寻[J].当代电影,2010(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