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简析淮南子论《淮南子》君道思想网

简析淮南子论《淮南子》君道思想网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21329 浏览:953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淮南子》一书综合百家之说,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完备的理论学说,书中对为君之道进行了详尽而独特的论述。它承袭了道家“法自然”的思想,但又反对其纯任自然的消极主张而用儒、法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改造;它吸收了儒家有关道德自律的思想,用以改造法家关于君臣关系、重势等方面的学说,从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法家的苛酷,从而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主要从君道无为、君臣异道和修身正己三个方面来论述其君道思想。
关键词:《淮南子》;君道;无为;君臣;修身正己
16721101(2013)02000507
收稿日期:2013-03-0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淮南子》与法家思想研究”(2011sk142);安徽省社科联项目“《淮南子》与其成书背景的互动研究”(B2012001)
作者简介:林飞飞(1986- )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女,山东莒县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招集宾客方士编写而成,约成书于景帝中后期和武帝即位之初。该书总结了先秦汉初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努力探寻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种完备的理论学说。书中对为君之道有详尽而独到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对君道的论述并加以改造,可以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本文主要从君道无为、君臣异道和修身正己三个方面对《淮南子》的君道思想进行论述。

一、君道无为

陈广忠先生在论及《淮南子》治国思想体系时指出:“国家走向大治和长治久安,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44在君主专制的古代中国,言政治则必归于君道,“君道无为”可谓《淮南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考诸史籍,先秦诸子如道、法、儒家都曾提出过“无为而治”的治世理想。
老子关于“无为”之论述最多,诸如“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圣人无为故无败”,(分见《老子》第2、48、57、64章),主张尚自然黜人事,认为统治者只须遵循“无为”的原则就足以治国理民了。孙纪文先生认为“老子丰富了‘无为’的思想而使之进一步成为一种为政之术”,但他同时又指出“老子的‘无为’理论尽管丰富,但也只是宏观的把握而缺少微观的指向”89,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老子的‘无为而治’仅是抽象的政治原则而非实际的统治术”[3],在“无为”的具体实现途径上则语焉不详。庄子则将老子的无为思想发展到极端,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毫无作为,只能听任命运摆布,主张“与政治疏离”70。但他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提出了无为之治术:“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在宥》),相关之论述还有“古之畜天下者,……无为而万物化”(《天地》),“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强调对天地自然之因顺。梁启超先生在其《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中将老庄道家统称为“无治主义”,即徐复观先生所谓“把整个政治机能消解到最低限度”[4]159。可以说,先秦道家的“无为”思想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难以在政治层面上付诸实施,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安乐哲所言:“道家的‘无为’概念,作为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政治理论,它不可能形成任何可以付诸实践的周密的方案”[5]32。
先秦儒家也提出了“无为”的治世原则,如孔子便曾言道:“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主张君主通过树立道德榜样去影响人民从而实现至治。此外又有法家之“无为”:“明君无为于上”(《韩非子·主道》),“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韩非子·扬权》),将法与术的思想输入“无为”的概念中,认为君主因任以授官、群臣安分而守职,各得其宜便是“上下无为”,强调的是君主如何掌权,其“无为”是一种“支撑强化的极权主义、消除对立面的手段”[5]55,最终是为君主的利益怎么写作的。
《淮南子》总结了成败祸福的正反经验,尤其是秦王朝速亡和汉初依靠无为而治迅速复兴的现实,综合先秦诸家对“无为”之论述,对“君道无为”思想进行了详细论述。据高诱所注:“主,君也。术,道也”,《主术训》为《淮南子》论述君道之重要篇章,其开篇即云:“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政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时,动静循理,不为丑美好憎,不为赏罚喜怒,名各自名,类各自类,事犹自然,莫出于己。”又《原道训》论曰:“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诠言训》亦言道:“君道者,非所以为也,所以无为也。何谓无为?智者不以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惠;可谓无为矣。”此外,又有《修务训》之论述:“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吾以为不然。……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也。”
观以上论说,可以说都是“笼罩在道家的无为语境之下”[6]300,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不先物为、寂然清静便是对先秦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继承,然而,《淮南子》所论之“无为”相比老庄又带有强烈的进取精神,陈广忠先生即指出:“如果说,《老子》中的‘无为’还有某些消极顺应自然规律和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那么《淮南子》中的‘无为’论,则对《老子》的消极成分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赋予其崭新的内容”46。黄钊先生认为《淮南子》“把‘因’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而避免了早期道家只讲‘因’不讲‘为’的片面性,使认识前进了一步”[7]。台湾学者林聪舜亦指出,“《淮南子》的‘无为’绝非单纯的‘无为’,而是‘无为’与‘有为’的调和”[8]117。很明显,《淮南子》论“无为”是从道家出发,吸收了先秦法家“君逸臣劳”、“循名责实”的主张,以及儒家思想中的有益因素,而不仅仅是“在道家的话语系统下容纳儒家”[6]300,如此,便赋予了“无为”思想更切实、具体的内容,使之在政治上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从而造就了君人南面而王的“无为”新论。

研究生论文www.udooo.com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