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5969 浏览:212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进行的如火如荼,那么建筑业发展的同时,对于施工中的材料运用也

摘自:学年论文www.udooo.com

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现阶段,我国大量的建筑中都会用到钢筋混凝土,那么对于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进行设计的同时,有很多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本文介绍了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设计上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注意,主要是基础、梁、柱和板四个部分,那么本文将会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这些应该注意的部分谈一下个人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结构;设计;基础;梁柱板
:A
因为钢筋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决定,在很多的建筑物都有所应用,所以在建材市场上钢筋混凝土也占据很大的份额。在建筑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是需要设计师来进行规范设计的,那么现在建筑行业的设计师水平参差不齐,在专业知识上和业务水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他们受到的教育背景不同,学到的专业知识不同,接触到的实际案例也不同,在理念认知上也存在不同的,所以在对钢筋混凝土进行设计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设计风格,那么在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上,所处理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1 基础部分

1.1 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1.2 如果一项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好的话,而基础的埋深一般在三米以上,那么这个时候最好建议甲方在基础的位置修建地下室。当地基的承载能力可以达到设计标准的时候,那么地下室的可以不必再向外部延伸,这样有利于防水功能。可以建议间隔在三十到四十米间设置一处后浇带,在对基础部位施工两个月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但是应该注明使用微膨胀的混凝土。地下室的设置可以对地基在附加应力方面有所降低,尤其是在这项建筑的周围存在其他建筑的时候,还可以对地基的承载力有所提高,如果有地震发生的时候,可以对上部的结构减轻影响。

1.3 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1.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1.5 对于新建的建筑物在基础上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新建的建筑物在基础上不能够比周围已经有的基础深。如果有不能抗拒的原因,要比原有的基础深的话,那么二者的基础在距离上应该比基础高差的二倍要高,如果达不到要求的标准,那么就应该做抗滑移的桩,以防对原有的建筑有所损坏。当建筑的层数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时,应该在较低层数的建筑基础的方格中心采取一定的措施,用加垫焦碴来进行调整,以此来加大底层的附加应力。

2 柱部分

2.1 对于柱部分的设计,如果地上是圆柱的时候,那么在地下就应该改为方柱,因为这样可以方便进行施工。圆柱在纵筋上的数量是有规定的,一般情况下要求不能少于八根,对其进行箍筋的时候,宜采用螺旋箍,并且应该有所标注,在顶端部分留有一圈半的水平段。对于方柱在进行箍筋的时候,宜采用井字箍,并且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进行加密处理。对于在角柱和楼梯间的柱应该增大纵筋,并且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加密箍筋处理,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园是不适合使用方柱的。

2.2 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2.3 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2.4 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2.5 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2.6 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2.7 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3 梁部分

3.1 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
3.2 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平齐。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3 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3.4 从原则上来说,对于梁的纵筋比较适宜采用直径和间距都比较小的,因为这样的选择可以在抗裂性方面比较有利,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钢筋间的间距一定要满足要求,并且要与梁的断面保持一定的标准。按照规定,在梁的断头应该对箍筋有所加密。在进行布筋的时候,应该保持纵筋的距离相等,对于箍筋的肢距不做规定。对于断面小的连续梁或者是框架梁上,在纵筋的选择上,上下纵筋都应该采用直径相同的,并且尽可能的不在支座上进行搭接。
3.5 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3.6 上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3.7 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3.8 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4 现浇板部分

4.1 板的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4.2 相连几个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宜连通。

4.3 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

1.1~2的放大系数。

4.4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4.5 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参考文献
郭靳时,孔枫,孙健.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与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1):15-17.
董艳英.阻屈耗能支撑(BRB)系统耗能的全过程有限元分析[D].河北理工大学,200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