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发展由人民做主

发展由人民做主

收藏本文 2024-03-30 点赞:3488 浏览:124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历史实践证明,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由人民做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推动人民做主,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由人民做主的升华。人民是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的发展由人民做主。
【关 键 词】人民做主 科学发展观 背景与内涵 实质

一、社会发展由人民做主

1.什么是社会发展

发展就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社会发展就是指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运动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二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社会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

2.社会发展的方向有人民做主

人民做主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个具体的个人的命运由他自己把握、决定、处置,不受任何非法干涉。具体说来,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个体的私生活领域,每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一切事务,不受任何干涉;二是在公共生活领域,任何公共事务都必须由这项事务所涉及的全体公民本人(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或公民授权的合法代表(在人数极其庞大而无法直接议政的情况下)来做出决定和处置,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未经公民授权的个人或团体都无权去决定和管理公共事务,否则,就是违法越权,人民有权更换这种以非法手段来操控公民命运的权利僭越者。只有在真正实行制度的地方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列宁曾经深刻的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从上面的理论可以看出,发展是一种永恒的新旧交替上升性的运动,是通向未来共产主义的大道。

3.社会发展的规划由人民做主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规律也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不能改造。但是,自然规律发生作用是盲目的,而人类社会则是由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组成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发生作用。社会发展的规划有人民做主。

4.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还政于民

当前,我国的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近些年兴起的公民社会及其相关组织对我国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影响,是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从公民社会视野来分析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难题难点及有效途径等内容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受长期的人治传统和集权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政府管理中人治现象仍十分普遍,人治所带来的危害与教训历史早已证明。要让人民、普通的人民,能更多的参与对国家、政府的管理工作中来。具体的就是由人民参与的政府管理让人民肩负起真正的国家主人的责任,行使国家主人的权力,只有还政于民,赋责于民,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和谐稳定,稳步发展。

二、为什么发展由人民做主

当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最大的对立面就是历史是谁创造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广大人民群众,而历史唯心主义却崇尚于个别英雄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书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人民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能够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1.人民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

社会的自然资源只不过是一种天然财富,把天然财富改造成社会财富,需要劳动者就掌握适当的工具与进行艰苦的劳动。在历史发展中,人民总是不断的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如果没有人民的生产活动,就不可能创造出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没有生成基础,社会中的政治、科学和文化艺术等各种社会活动就无法进行,也就无从谈起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

2.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 社会的进步依靠人民推动

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同样也是人民。原因有三:一是人类的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是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民必须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这些精神财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二是人类从事的一切精神文化活动都是由劳动人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三是人民中的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发挥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民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人民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中的作用的小视,是违背历史事实,是剥削阶级的偏见。

3.在社会变革中,人民占主体作用

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改革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出现,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下,上层建筑要想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自身不能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人民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人民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总是不断推动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飞跃。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变革以及社会形态的不断转换,都是人民通过革命斗争,推翻反动统治阶级来实现的。
因此,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很大现实与重大意义,是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与社会变革的主体,历史的发展靠人民。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与研究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科学发展观是总书记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其概念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是中国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四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方面的内容。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社会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领导集体,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目的有三,一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的需要,二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三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其发展背景有四个原因: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的需要。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 “三步走”的经济战略,第一与第二步目标总体上基本实现。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小康。但是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不全面、不平衡,同时,在2003年春,我国发生的非典疫情以及抗击非典斗争,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重要与直接的因素。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国的十六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做出了完善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指导思想以及原则明确指出,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经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三是要提高中国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落实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以及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的过程。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进入了一个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的发展阶段,但各种困难和风险同时存在。这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地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铺垫了基础。四是在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总结。大量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时期,通常是“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当前,我国正处于这样一时期,科学发展观在总结一些国家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过程中暴露的各种问题教训的基础上,对发展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发展理论。处理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最科学、最伟大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对自然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人的自身发展、执政党的建设发展等规律进行高度总结与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核心内容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作为最核心的内容,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当前,科学发展观不断进行着深刻探索,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断发展、日趋成熟,不断指引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五个统筹思想、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和平合作和谐世界发展观、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等众多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论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世界结构和党建设发展的理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因此,“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对科学发展观人本意蕴新的理解,在这一理解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展由人民做主”课题,是中国式道路的重要探索,是对我国全面而科学的发展如何更好的实现,对中国式的建设与对“以人为本”思想如何更深层次的挖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人民做主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国家主席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说明,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落脚点,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科学发展观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提出了比传统民本思想更为科学的内涵和更为具体的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基础,真正做到了“人民本位”,具有科学的理论性。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重视辩证、全面和发展的方法论,具有科学的实践性。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出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占主体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旨,是发展由人民做主理论的升华。

四、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推动人民做主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国走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同人民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一致的。

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民做主

“以人为本”中的“人”,具有广泛的意义,不单纯指某一部分人或少数社会精英群体,而是指以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人始终不渝为之奋斗的目的和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在,这个论断充分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还指出社会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从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GetFullDomain}

而确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

2.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民做主的保证

中国是执政党,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总书记为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中国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的良好条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事实证明,中国没有的领导,就不可能确立坚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国家政权,不可能制定和实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以及实现和保证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国家法律。因此,中国的领导是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充满感情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中国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做主的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基石,是中国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它是同我国人民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50年来的历程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将人民组织到国家政权之中,让广大人民从形式到内容都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扩大人民权利的最高实现形式,它的本质就在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4.科学发展观是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动力源泉

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中国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人民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扩大人民的多项重大举措,这样的论断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发展,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是不断开拓进取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的路不会一直平坦的,必定存在一些现实挑战,这就需要还需要通过在制度上、体制和机制上的完善和创新来保障。科学发展观通过实践,让思想和实际相符合,让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讲究实事求是。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人的工作的准则,通过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去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动力源泉。

五、人民当家作主基本路径?

当前,我国实现人民做主的途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人民通过普遍的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力地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
一条社会发展的道路,首要的决定因素是道路的主体问题,也就是“路为谁而开、为谁而用,路由谁而建、由谁而护”的问题。这一问题决定了这条道路是否顺民心得民力,是否稳固长久。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历过几次挫折和失误,遇到过种种挑战和风险,而之所以能够历经艰辛、渡过难关、不断前进,就是因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的这条人民当家作主的道路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人民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愿望要求,是一条造福人民、依靠人民的道路,人民群众是这条道路的受益者和维护者。我们坚信,在我国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当家作做主,团结一心的努力下,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是发展由人民做主的升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切高举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都离不开人民当家作主这条主线,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A].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房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J].科学社会主义,2006,3
[5]林尚立.社会转型、演进与国家成长[J].新华文摘, 2010,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1]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2]亨利·罗伯特.罗伯特议事规则[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65
[14]郑永年.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2009,5
[15]霍华德·威亚尔达.与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文献研究室.年谱(一九七五——九九七)[M].北京:文献出版社,2004
[17]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8]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著作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政治上发展,经济上实行改革,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2]罗伯特·A·达尔.多元主义的困境[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23]徐鸿武.社会主义建设需认清的六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2
[24]张献生.西方协商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4
[25]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2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7]亨廷顿.第三波一20世纪后期化浪潮[蛔.上海:三联书店,1998
[28]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商务印书馆,196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