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数字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小结

数字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11028 浏览:462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学术期刊的存在形式、定位、质量控制、出版流程等方面,分析了在数字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出版特性,得知:学术期刊的出版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该选择电子版-印刷版混合出版的方式;学术期刊的定位应该和作者的希望紧密结合,科学、精准地定位;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可从学术质量控制和出版质量控制两方面入手;学术期刊的出版可以在一个自动化的电子环境下完成。
关键词:数字出版学术期刊学术质量
随着信息交流的快速增长、计算机处理的大量使用、大型商业因特网怎么写作机构进入学术界及相关海量数据的产生,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期刊出版已经不复存在。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涉及领域广、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的朝阳产业。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出版是中国新闻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工作着力点之一。2010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7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打破出版载体界限,在多个出版平台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上对出版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和加工,实现一次性生产、多媒体发布。支持新闻出版企业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产品向多种介质出版产品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业态。支持新闻出版企业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开发利用。支持电子纸、阅读器等新闻出版新载体的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提高数字阅读设备的质量、方便性以及版权保护水平[1-2]。
时怎么发表展到今天,我国的学术研究已经全面融入国际学术潮流,日益向专业化、纵深化发展,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办好学术期刊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学术期刊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只有认真研究、分析、认识所处环境,以创新的思维、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挑战,才能在变革中运筹帷幄、立于不败之地。

1、学术期刊的存在形式

当电子期刊在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从一个研究的新鲜事物成为主流时,许多人预测电子版应该会取代印刷版,印刷版期刊(尤其是那些有相应电子版的期刊)将于20世纪90年代末消失。显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时至今日,大多数学术期刊仍保留有印刷版。
毫无疑问,期刊的电子版和印刷版的使用方法存在明显不同。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会通过网络进行检索,在屏幕上阅读或浏览全文,然后选择那些值得打印出来的文章做更深地研读。对于很多学术活动而言,作者只要在需要的时候自己将论文打印出来就可以了。从出版者的观点来看,完全停止印刷版显然可以节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从图书馆的观点来看,纯电子期刊会让他们通过完整的尖端展示来提供更好的怎么写作,节省空间和整体成本。随着期刊电子版的功能越来越多,纯电子访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随着电子科学和网络协作的发展,学术传播生来就是数字的。例如Signaling Gateway 网站是一个创新性的出版地,它没有印刷版(也不可能有)。该网站是《自然》和细胞信号联盟(AfCS)一起创办的,由3个主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由AfCS自己的数据知识库,加上工具组以及用来检测材料的分析程序构成。原始数据都有相关实验过程和方案的细节报告以及参考数据。“分子页”由《自然》编辑部编辑,包括三千多个蛋白质的结构数据,关键信息来自别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由1500位专家和作者数据不断补充。《自然》编辑对结果进行比较,并组织对这些数据进行评审及给出DOI号,这样大家就可以在研究文献中有效引用这些数据。“信号新闻”包括《自然》编辑撰写和约稿的消息和评论[3]。
一部分读者则更倾向于印刷版,印刷版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介质,即使在线信息的优势达到极致——可查找、通用性好、综合性强,因为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还有印刷版具有可携带、可翻阅、方便、低能耗等特点,他们还是会青睐于纸版。对于作者来说,更愿意向同时具有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期刊投稿,因为纯电子期刊不能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收录,而且存在不确定性。出版者会根据顾客的需要行事,当有很多顾客想要印刷版,而出版者又能够赚钱时,他们就将继续提供印刷版。图书馆保存印刷版,可以在停止订阅后仍然让读者借阅过刊。另外,担心纯电子期刊的长期可获取性,或者当设备和编码协议过时之后,几乎所有的机读数据就不能再用了。所有的机读数据需要有大量昂贵的基础设施才能实时读取,而印刷版却不需要。
可见,至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术期刊出版应该选择电子版-印刷版混合出版的方式。

2、学术期刊的定位

为什么要创办这个期刊?它是为谁怎么写作的?它的主要读者群有哪些?这些问题一般在创刊时就明确了。美国《新闻周刊》总裁的一句办刊名言是这样说的:“办好期刊的秘诀,就是定位,定位,还是定位。”可见,期刊定位很关键,是期刊长时段的宏观总体编辑构思的重要内容。期刊的定位是办刊人根据文化市场与读者阅读的需要,确立期刊的编辑方针、经营策略与读者怎么写作目标,运用期刊的本质属性与功能特性,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编辑方式,树立期刊在市场和读者中的特定形象和鲜明地位[4]。学术期刊更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充分实现其特殊的存在价值,走出一条创新的发展之路。能否给学术期刊寻找到一个科学的发展基点,使学术期刊在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准确的定位是确定办刊宗旨、实现期刊效益、提高期刊质量的前提。只有有了准确的定位,才有明确的办刊宗旨,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才能高标准、高起点办好刊物,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定位还必须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在出版体制转变的大环境下,已有的定位也要随着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学术期刊的定位应该和作者的希望紧密结合,即作者“希望从期刊中获取什么”。他们期望论文达到其最相关的读者群,需要向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需要高质量同行评议和高影响力期刊在质量和整体性方面的认可,以及适当水准的出版怎么写作。作者在决定向哪个期刊投稿的时候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论文发表对本人的价值、期刊质量(影响因子)、收录该刊的检索系统、同行评议的质量、审稿及出版速度、投稿被拒风险、期刊的怎么写作水平等。通常专业性强的期刊比内容宽泛的期刊好,因为专业性强的期刊会有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专家、读者。专业性学术期刊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成果的载体,它参与科技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专业性学术期刊必须确立怎么写作于经济建设的办刊方针,为科技兴国怎么写作,这是我国学术期刊定位的大前提。同行业的学术期刊往往针对性更强,共享同一类读者层和读者群,所以对优秀稿源的竞争异常激烈。学术期刊的读者都是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他们会最先关注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及学科建设的最新信息。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期刊是他们获得最新信息、掌握专业的研究方向、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的主要渠道之

一、也是成本最低、最便捷获取有价值学术信息的途径。

一个刊物只有办出特色,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提高期刊质量才能生存,继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方便地了解目标期刊的信息,比较同类学术期刊的相关数据,例如期刊的影响因子、下载量、收录该刊的检索系统、出版时滞、稿件接受率、期刊的定价等。所以,学术期刊的科学、精准定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3、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学术期刊的责任是传播和积累学术文化,因而必须紧跟学术前沿,关注学科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其科研的导向作用、学术交流的桥梁作用。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可分为学术质量控制和出版质量控制,其中学术质量控制是第一位的。
刊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的立身之本。计算、存储、网络和数据获取的不断改进,使得研究人员的学术活动迅速发生变化。科技信息爆炸(或许“错误信息爆炸”的说法更为准确,大量作品内容粗糙,学术认识和研究方法毫无价值)对那些想在自己专业技术领域进行跟踪研究的科研人员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一个研究者要阅读已经出版的所有可能相关的海量专著和论文显然是不现实的,精选出有价值信息的工作很大程度落到了学术期刊的肩上,也就是只刊登高质量、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是负责任和有前途的学术期刊必须做到的。学术期刊要站在学术阵地的前沿,高瞻专业发展的动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有机地融合当前的研究内容,从而推动学术的发展。首先,起点要高,能够准确地摸到专业研究的脉搏,依靠严格而精准同行评议过程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创新性,将最新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经过编辑的选择、优化,反映在自己的刊物上,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导向性。其次是新,即及时给读者最想看的。也就是要善于把一个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实践、新经验、新进展、新动态等及时反映出来。再就是活,即适度的开放度。在保证学术期刊有正确导向和严谨学术内容的同时,在本专业领域内广泛取材,借助相关学科的成果来发展、提升本专业的研究,超前思考本专业的现状与未来,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成果,组织并引导学术争鸣等[5]。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有一种错误是学术不端行为,即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窜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也包括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国际出版链接协会(PILA)牵头与几家全球出版集团共同参与实验研制了反剽窃软件CrossCheck,这是一个具有世界范围内保护原创作者的著作权、严正学术道德、防止学术剽窃等的功能性的国际项目。中国知网(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也开发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利用这些高新技术手段,可以从源头遏制学术腐败,给中国学术研究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出版质量的控制与编辑部人员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术专业知识和编辑学知识。编辑学者化,不仅仅是某一专业的学者,而且是一位编辑学的学者。因为每位编辑都承担着稿件初审的任务,初审工作越科学严谨、充分完备,专家复审和主编终审就越简单,效率就越高,并且编辑最终还要对审稿意见进行整合。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具备编辑实务能力和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还要有对所属学科有效信息的获取、分析和优化等能力[6]。编辑人员平时应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新技术在编

怎样写论文www.udooo.com

辑工作中不断得到应用,所以编辑人员必须一些掌握计算机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与编辑工作相关的各种应用软件。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管理十分重要。组、审、编、校、印等诸多环节都需要编辑认真、严格、保质保量地去完成。只要编辑按照工作章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就有保证了。

4、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

过去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比较简单,出版周期较长,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首先,作者向期刊提交一篇论文的电子版,电子版论文被编辑部储存并记录接收时间。然后,符合收稿范围的论文被送至同行专家处评审(邮寄或电子邮件),评审意见返给作者修改,评审和修改可能不止一次。如果通过了评审,编辑部就安排相应的编辑和排版处理。最后,将统一格式的论文印刷出版,邮寄给作者。出版者和许多图书馆在不同的地点保存论文样本。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线投稿和评审系统(简称在线系统)被学术期刊编辑部广泛应用。在线系统让文章的提交和接下来的评审过程可以在一个自动化的电子环境下来进行管理,所有作者、评审人以及编辑之间的通信都是电子化的。在线系统把网络界面和后台数据库结合在一起:(1)网络界面允许作者和评审人上传他们的稿件和评审意见,允许主编和编辑部人员使用系统。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能上网,使用者都可以方便的进行相关操作。例如:作者在投稿之初,通过注册成为期刊的作者。然后就可以按照系统要求上传稿件了。投稿成功以后,作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状态,了解所投稿件所处的阶段;也会从责任编辑那得到修改及其他相关操作的提示。评审人可以从自己的帐号登录在线系统,方便地下载或在线查看待审论文,然后在相关窗口附上评审意见即可完成审稿。编辑从自己的帐号登录在线系统后,可以完成稿件初审、送审、退修、再审、再退修、送主编终审、编辑加工、组版、发稿等一系列工作,实现完全无纸化办公。(2)数据库储存稿件文件(包括各个修订阶段的文件)、文章的元数据以及期刊编辑和评审人的详细信息。编辑部按计划集结一期走完在线系统所有流程稿件的数据送至印刷厂印刷传统形式的纸质期刊和不同数据库进行网络发表。
应用在线系统的好处显而易见:(1)速度加快。没有投稿、评审、修改各个阶段的邮寄延时,很明显地节省从收稿到发稿的时间。系统追踪稿件状态和对审稿、稿件修改逾期的自动提醒,减少了稿件处理时间。(2)成本减少。无纸化过程减少了邮寄、快递、传真、复印以及电话等方面的支出。(3)投稿量增加,投稿更加国际化。作者们觉得在线系统会给他们一个比较快的答复,评审时间相对较短,同时他们可以通过因特网在任何地方进入系统、查询进程。
5、结语
数字环境下的学术期刊出版机遇与挑战并存,认真分析所处的位置与环境,不断修正前进方向,客观反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弘扬中国科学精神,展现中国科技实力,提高学术期刊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办出自己的特色、品牌,中国的学术期刊出版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新出政发(2010)1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cms/html/21/508/201001/69592

6.html,2010-01-06/2011-09-01.

新出政发(2010)7号.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cms/cms/website/zhrmghgxwcbzsww/layout3/index.jsp?channelId=2975&siteId=21&infoId=706056,2010-09-15/2011-09-01.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数字环境下的学术出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龚维忠.现代期刊编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赵航.编辑出版专业学术期刊的定位[J].出版科学,2003(3):10-12.
[6]戴正.如何加强高校文科学报的审稿工作[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146-15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