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谈述实例实验教学在中学教学中作用与其实例展示结论

谈述实例实验教学在中学教学中作用与其实例展示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10455 浏览:3744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本文笔者从自制教具的意义,自制教具的要求,并加以实例分析三个方面充分论述了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制教具 意义 基本要求 实例展示
中学物理中涉及到力、电、光、热等多个领域,但是很多远离学生生活

职称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的一些抽象思维更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一些取材于生活中的一些自制教具,在这些原本非常普通的生活用品中,却可以呈现出一些很新奇物理现象。这样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

一、自制教具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

当上课教师展示实验的时候,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自然也会非常的集中。而且实验一旦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就会使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更强,从而喜欢物理,热爱科学。

(二)加强学习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师生共同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有机的相结合起来。同时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和理解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学与生活科技相密切联系。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任何一件教具都需要设计者经过一番努力的思考,并加以反复的实验,然后修改,最终才能完成。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充分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只要不是单纯模仿,必然会有所创新。这种创新的过程必然包含着制做者的创造精神、探索精神。

二、自制教具的基本要求

(一)自制教具要注重问题的科学性

自制教具应该以教材中的理论作为基础,教具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教具的演示,能够说明问题的本质,但不能改变物理规律。

(二)自制教具不宜太复杂

自制教具主张就地取材。在使用教具之前,要先介绍教具的原理构造,如果原理结构过于复杂,难懂,在讲解原理时会大费周折,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并且在操作上应尽量简单、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实验效果。实验过程中要求成功率准确率都要高、稳定性好。如果成功率低,会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模糊。让学生觉得物理难以学懂,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教具的安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是最为重要。高温、高电压、易碎易爆、有毒的实验不易推广。实在需要,事前一好防范措施。

三、实例展示

(二)微小形变演示

1.器材
250ml玻璃瓶一个里面装上红色的液体、毛细玻璃管一根、橡皮塞一块,

2.操作及其演示

(1)将毛细玻璃管穿插在橡皮塞中
(2)在玻璃瓶中装上适量的有颜色的液体
(3)并将橡皮塞紧紧的套入玻璃瓶中。
(4)将玻璃瓶置于水平桌面上,观察此时毛细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并做下标记。如图6所示:
图6 图7
(5)用手挤压玻璃瓶,可以观察到毛细玻璃管中液面,与刚才所做标记相比较。有明显的上升。如图7所示:
演示效果
在讲解弹力一节时,对于微小形变的理解在学生的直观意识里,它们是模糊不清的。原因是在生活中不易观察到。通过本实验的演示,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对微小新变有了充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理论与生活相与生活相联系起来。

(三)力的分解演示仪

1.器材及其制作

(1)如图8所示:将木板AB固定于水平面上。
(2)将弹簧的一端A固定于木板AB上。
(3)在木板的B点固定一伸缩杆
(4)将压缩杆的未固定的另一端与弹簧的未固定的另一端连接

2. 实验原理及其操作过程

力的分解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图9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型。我做了一个演示该模型的小教具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0所示:先在C点挂上钩码,记下此时伸缩杆接头的位置,如图11所示。再把挂在C点的钩码取走,记下此时伸缩杆接头的位置。将前后两次接头的位置相比较。伸缩杆BC在悬挂了钩码以后会变短,说明对BC是产生的压力。弹簧AC的长度两次比较会明显变短,说明对AC是拉力。
图9图10

3.演示效果

在学习力的分解一节内容时,学生在分解力的时候,分不清楚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有哪些,是哪个方向?尤其是方向,跟着自己的感觉来分解,经常出错。通过这个小的演示实验,学生很容易明白对AC是拉的效果,对于BC是压得效果。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具的研究与制作,养成设计和制作教具的习惯,对于教学工作很大帮助的,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制作教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秀品质,还可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对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