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铁路斜交框架桥配筋特点站

铁路斜交框架桥配筋特点站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20493 浏览:932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框架内任一截面都存在复杂的弯、扭、剪复合作用,斜交框架桥由于斜交角的影响,对钢筋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铁路框架桥空间结构受力特点,结合笔者桥涵设计中钢筋图绘制经验,阐述了铁路斜交框架桥顶、底板的配筋特点,对当前大斜交框架桥钢筋绘制起指导作用,供实际工程参考。
关键词:斜交框架桥 受力情况 配筋特点
对于斜交框架桥,其结构受力异常复杂,难寻规律,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荷载状态、斜交角、抗扭刚度、抗弯刚度、宽跨比(b/L)等的不同。它与正交框架桥相比,结构尺寸变化不大,在配筋的方式、方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配筋量上也并非有很大的增加。

1 理论成果分析

当斜交角在15°以内时,可近似地将斜跨长作为计算跨度,根据斜交框架桥试验及理论计算结果分析,按正交桥计算。当斜交角大于15°时,可按弹性地基上的折板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偏移量大致为L/8,而向钝角一侧偏移,最大正截面弯矩不在跨。
②立墙设计不宜过薄,立墙与顶板、底板连接处应力变化急剧。
③最大主弯矩在板中间点及钝角邻近的平分线上。
④钝角效应大致在(L/5)×(B/4)面积范围内,扭矩可与弯矩处于同一量级,布筋应予加强,在该范围内产生较大弯矩与扭矩,如斜角很大(大于45°)。
⑤最大主弯矩方向介于支承边与斜边夹角之间,荷载有向两支承边之间最短距离方向传递的趋势,决定于斜交角度与跨度比及计算点位置。

2 配筋受力特点

一般说来,钢筋棍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是结构配筋不足。本文应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图来分析斜交框架桥受力分布情况。图1为斜交框架桥空间结构主弯矩图。
2.1 图1可看出,框架桥内力分布不均匀主要发生在顶板、底板,边、中板在与顶板、底板连接处内力较大,框架桥的顶、底板的设计最为关键,斜交框架桥上会有弯矩、扭矩及剪力作用,正交框架桥也同样如此,只不过正交框架桥的弯矩和剪力占主导地位,扭矩很小。斜交框架地道桥的最大跨内纵向弯矩,一般较同等跨度的正桥的为小,横向弯矩则较正桥的大得多。由斜交角引起纵向弯矩的减少,均布荷载比集中荷载更显著。因此,当桥梁b较宽时,其横向钢筋的配置也不可随意,应保证相当的直径及足够的密度。顶、底板横向配筋采用钢筋排架①②循环排列,排列间距以10~15cm为宜。根据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角隅部分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角隅部分区域产生斜裂缝,在其根部产生弯曲裂缝,其原因是由于隅节点处承受了较大的弯矩和剪力。为减小角隅处承受的正弯矩,设计时首先顺梗胁内侧配置了足够的角隅加强筋,角隅加强筋与骨架筋排列一致,如图2所示:
2.2 纵向主筋配筋方向主要与斜跨长与框架桥正截面跨度比i=L/b有关。当i>1.25时,主筋沿桥轴线方向配筋;当i=(0.7,1.25)时,跨中沿支承边垂线方向、支承边附近沿桥轴线方向配筋;当i<0.7时,主筋沿桥轴线方向配筋。这种布置可大大提高结构抗扭性,主筋钢筋直径控制在16~25mm,间距以12~15cm为宜。
2.3 顶板与竖墙连接处的处理顶、底板与竖墙连接处承受了较大的弯曲应力,同时也承受较大的剪力,且这些力都是正反方向交替作用的。因此,在顶面、底面易产生较多的交叉裂缝,为防止轴向钢筋因压屈作用而失效,将顶板、底板与竖墙连接处增设加强筋,加强筋布置同骨架筋一致(如图2),用以更好地固定轴向钢筋,减少顶板、底板与竖墙连接处的裂缝产生。
2.4 最大正弯矩发生在顶板、底板的钝角部位,此外沿支承边附近。弯矩也很大,斜交框架桥纵向弯矩的最大值并不在跨中或顶、底板与边板相接的角点处,而是靠近钝角部分,且形状不对称,角度越小,越靠近钝角。顶、底板在钝角处会产生较大的负弯矩,其方向并不等同于跨径方向。在配筋时《铁路桥涵设计规范》对斜交框架桥加强钢筋布置有明确规定:“钢筋混凝土斜交框架桥,当斜度大于15°时,应在钝角部位上层布置垂直于钝角平分线的加强钢筋;在钝角部位下层布置平行于钝角平分线的加强钢筋。”可按图3所示增设钝角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的直径应相当于主筋直径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其间距以10~20cm 为宜。如斜角很大(大于45°),扭矩可与弯矩处于同一量级,布筋应予加强。
2.5 斜交框架桥的钢筋配置与正桥差别不大,只是应当更加注意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钢筋锚固位置应严格安置在混凝土受压区。且钝角加强钢筋不应考虑在检算钢筋面积之内,还将锚固点置于斜框架桥受拉压交界点处,伸人受压区不小于25d(d为受力钢筋直径),还将各筋锚固点置于非同一截面位置。这样,对减少锚固端应力集中并防止框架开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6 在立墙两侧面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水平构造筋,以抵抗收缩力,对于多车道桥,立墙较长更应加强布筋,间距宜在10~15cm之间,采用螺纹钢筋,直径不宜过大,如立墙很长,则在设计时应将立墙分段。如立墙侧有土压力,注意顶板与立墙固接处顶板下缘及立墙侧要布置主筋,以承受可能产生的正弯矩,立墙侧面的土压力对结构平面产生扭矩及水平推力,使结构受力更复杂。

3 结束语

综合以上几点斜交框架桥配筋特点,可以更好的在实际工程中使钢筋骨架布置简洁,受力明确,钢筋布置合理,有效防止斜框架桥结构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structural engeineering.1977.
[3]童森林.桥梁设计算法新解[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4]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标准设计管理处.框架式框架桥[M].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胡波涛(1985-)男,陕西咸阳人,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力学专业,从事铁路桥涵勘察设计工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