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简谈惩治论高校腐败特点与其惩治

简谈惩治论高校腐败特点与其惩治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4080 浏览:108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高校作为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特定场所和知识创新的基地,正在不断地受到腐败问题的侵蚀和困扰,高校腐败具有相对集中、隐蔽性强、团伙犯罪不多、人们关注相对较少、危害的深层次性等特点。惩治高校腐败必须准确定位,消除误区;加强教育,筑牢防线;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全面监督,强化制约;严惩不贷,加大成本。
关键词:高校腐败;特点;惩治
1002-2589(2013)12-0023-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高校作为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特定场所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因其向来远离尘世的喧嚣,鲜有名利的争斗而被人们视为神圣的殿堂,享有“塔”之美誉。然而近些年来,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不可分割的子系统,高校正在不断地受到腐败问题的侵蚀和困扰,高校腐败严重地阻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的败斗争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腐败的特点

1.相对集中。权力贯穿于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覆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权力行使者担负着协调管理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的职责,然而,

优秀论文查重www.udooo.com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必须有严密的规则和手段对权力的运作进行控制和约束,否则稍有疏漏就有可能出现腐败现象。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腐败滋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既存在于经济领域,也存在于政治和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与此不同的是,作为社会大系统下的子系统,高校与外界交往的渠道较少,掌握和驾驭权力的人也不多,权力行使涉及的面也非常有限,而且并非每个权力行使者都必然会腐败堕落,所以,高校腐败主要集中在基建维修、采购、用人、物资管理等几个少数的部门的权力操作中。
2.隐蔽性强。腐败分子犹如过街老鼠,其所作所为是见不得人的,最怕,因而任何腐败都有一定的隐蔽性。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严厉打击下,在败斗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高压态势下,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有所收敛,但公款私用、公款吃喝、写官卖官、借考察名义游山玩水,甚至出国旅游、打贿赂等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有些腐败分子甚至顶风作案。高校内的腐败分子作为教书育人的管理者和实施者,由于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尽管欲壑难填,表面上却还必须故作风雅和斯文,因此在腐败手段上十分隐蔽,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再加之他们都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现代化办公设备、先进的通信设备等作案,趋向于智能腐败,由于这些腐败分子隐蔽伪装得非常巧妙,反调查能力较强,从而加大了案件查处和败的难度。
3.团伙犯罪不多。社会上的腐败分子为了掩人耳目,也为了实现法不责众之目的,增加安全系数,往往以组织的名义从事腐败。这些腐败表面上是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形态上以谋取团体利益为主,一般不直接谋求个人的利益,犯罪分子主要从事骗税、、查重、索取、侵占等各种群体腐败行为,即使从事直接谋求个人利益的腐败活动,腐败分子也会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关系网,竭力寻找自己的保护伞。因此,社会上的腐败案件一旦暴露,往往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案带多案,一个连一串。由于高校中人们相互交往较少,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各种权力的覆盖面相对有限,实施腐败行为所获得的非法收益也没有社会上的腐败多,而且腐败分子普遍认为自己的老底让别人知道得越少,案发的概率就越低,因而,高校腐败分子往往“搞单干”,而且从自身的“形象”考虑,一般没有社会上的腐败分子那么张扬。
4.人们关注相对较少。任何腐败行为都将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基于这一点,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要求对腐败分子严加惩处。对于社会上的腐败,由于它们往往滋生于金融、司法、行政等国家要害部门,涉及面宽而且事关人们社会生活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也有较多的途径直接接触和感受腐败的危害,因此,在败斗争中,人们对这些部门和领域是否存在腐败现象往往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且败斗争是否取得成效,也经常以这些部门中腐败现象是否减少、腐败分子是否能绳之以法为标准来加以衡量。高校向来被人们视为“清水衙门”,掌握人、财、物的审批权与调拨权的部门和个人不多,腐败滋生的条件极为有限。此外,在人们的心目中,高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人们普遍认为,经过长期的职业道德熏陶,高校教师们已经具有了较高的道德素养,足以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蚀,因而,在严加惩处社会上的腐败的呼声不断高涨时,人们难以想象在高校这片圣洁的土地上会滋生腐败这一丑恶的社会现象,比较容易忽视高校腐败的存在。
5.危害的深层次性。在长期的败斗争中,通过对“腐败润滑剂论”等错误观点的批判,人们对于腐败现象在经济、政治、社会风气及道德等不同领域的严重危害性已经有了日益深刻的认识,为此也给全党敲响了警钟:“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3]403长期以来,由于高校腐败的各种隐性特征,使人们忽略了其潜在性危害的存在,从表面上看,高校腐败确实不如社会上的腐败所带来的严重危害那么凸显,实际上,高校腐败的危害性较之社会上的其他腐败有过之无不及,如果任其蔓延将对整个社会带来更可怕的后果,因为:其一,高校是培养各种高级优秀专业人才的专门机构,担负着塑造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在如此圣洁的地方如果腐败充斥,必将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还未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就早早地通过各种途径沾染上各种歪风邪气,从而背离党的教育方针;其二,在败斗争中,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人们始终怀有必胜的信念,因为“对贪污、行贿、盗窃以及其他乌七八糟的东西,人们是非常反感的,我们依靠人民的力量,一定能够逐步加以克服”[4]。高校长期被人们认为是远离腐败的一方净土,如果高校腐败泛滥,势必动摇社会信仰,削弱人们的信心。

二、高校腐败的惩治

高校腐败是现阶段败斗争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应该说,高校是一个初被腐败侵蚀的新场所,对其治理得越早,越有利于及时遏制其蔓延的势头,难度也会相对较小。由于高校腐败是其他社会腐败现象在特定环境中的延续,其惩治同样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并大力借鉴其他社会腐败现象治理的成功经验。
第一,准确定位,消除误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惩治腐败必须澄清认识,彻底清除人们头脑中关于高校腐败的种种错误认识是惩治腐败的首要前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人对高校腐败现象麻痹大意、视而不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金融、司法、行政等权、钱、物相对集中的部门,忽视了高校中某些权力行使者损人利己地非规范使用权力的种种行为;有些人虽然注意了高校腐败的存在,但对高校腐败现象采取低调态度,认为高校腐败尚未达到积重难返的程度,可以暂缓处理;还有一些人模糊高校腐败与高校干部中存在的其他违法违纪行为之间的界限,将二者混为一谈,扩大了高校腐败的范围。列宁曾经说过:“我们应该有勇气揭开我们的脓疮,以便毫无虚检测地、老老实实地进行诊断和彻底地治好它。”[5]我们必须客观地正视高校腐败的存在,回避、掩盖或者夸大高校腐败现象都是不可取的,否则不但不利于高校腐败的惩治,反而自欺欺人,最终将导致高校腐败愈演愈烈。
第二,加强教育,筑牢防线。思想问题应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腐败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腐败意识指导下的非理性行为,反对和清除腐败必须从遏制腐败意识入手,所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突破口,筑起坚强的思想防线是败的首要任务,是败的根本性措施。相比较而言,高校更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厚条件,因而能更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本身属于教育系统,从业人员多为高级知识分子,整体素质高,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深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绝大多数教职员工都能做到洁身自好、以身作则,为学生充当学习的典范,对社会上的各种歪风邪气比较反感和深恶痛绝,具有较强的抵制腐败现象侵蚀的能力,充分利用高校这种良好的氛围和广大教职员工思想素质起点高这一优势,采取灵活的方法,切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为高校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拒腐防变的牢固思想防线;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广大教职员工败的觉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高校败的浪潮中。
第三,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定性和长期性,“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3]332-333近些年来各高校相继建立的校党委常委会(校务会)议事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生活会制度、干部交流任免制度、物资使用分配制度、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对于遏制高校腐败、树立良好的高校党风、政风、校风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社会以及高等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为了铲除高校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必须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进一步致力于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例如:针对招生就业部门存在的腐败问题,可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规范的招生就业制度,增加招生就业工作中的科技含量,尽量减少相关人员的介入,以堵塞漏洞;针对基建维修以及采购部门存在的腐败问题,可引入和规范招投标制度,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竞标,避免“暗箱”操作;针对财务部门存在的腐败问题,必须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银行账户自查责任制,落实单位主要领导及财务负责人对本部门及所属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针对人事部门存在的腐败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第四,全面监督,强化制约。监督是败的关键。高校完全有条件能够而且必须建立有效的立体式监督网络。高校败不仅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积极探索,逐步增强党内纪检委和行政监察部门执纪的相对独立性与自主性,充分发挥高校纪检监察专职部门的监督功能。而且必须利用高校教职员工文化素质较高、监督意识较强、群众组织健全等优势,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发挥群众监督特别是教代会、工会、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作用。同时,高校中广大青年学生富有正义感,胸怀大志,是败斗争中不可多得的一支生力军,高校败应该调动广大青年学生与教职工一起共同参加,在高校织成一张败的天罗地网,对高校中各种权力的运作进行全程监督。此外,高等教育的发展牵涉千家万户,高校腐败危害社会的方方面面,学生家长、新闻媒体等对于高校腐败也应担负起监督的责任,将高校腐败完全置于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下。
第五,严惩不贷,加大成本。败应该坚持标本兼治。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只着重于治标而非治本之策,但是应该看到,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有时放松了对于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得腐败成为“高收益、低成本、低风险”的行当,腐败分子铤而走险,“罚一千,赚一万,交了罚款继续干”。高校败过程中要坚决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从严从重从快处理腐败分子,法纪、党纪、政纪多管齐下,使腐败分子不仅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在政治上付出沉重代价,而且名声扫地、众人不齿,大幅度提升腐败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道德成本,使腐败分子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中真正体会到腐败行为的“低收益、高成本、高风险”,从而悬崖勒马,产生明显的警示作用。
虽然高校腐败滋生蔓延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只要我们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将高校败斗争贯穿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整个大局中,与高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整合力量,综合治理,必将彻底根除高校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还高校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王沪宁.当代腐败的特点和趋向:政策选择[J].社会科学,1995,(5):30-34.
[3]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6.
[5]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6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