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阐述昆曲高阳北方昆曲传承状况与对策

阐述昆曲高阳北方昆曲传承状况与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16370 浏览:701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北昆,又称“高阳昆腔”,流行于北京和河北各地。它与南昆同源而异流,是昆曲在北方的一个重要支派。高阳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高阳;北方昆曲;传承
高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区东南部,京、津、石、保、沧五个城市的黄金腹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文明遐迩的“戏曲之乡”。在高阳境内有多种戏曲曲种,如“北方昆曲、河北梆子、老调、西河大鼓、评剧、京剧”等。其中高阳北方昆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为其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河北省向国家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保定高阳的北方昆曲却未列其中,这对于北方昆曲的传承来说是一个遗憾,保护拯救昆曲的同时也应保护拯救北方昆曲。

一、高阳北方昆曲传承现状

(一)传承人在缩减

高阳县河西村是北方昆曲的诞生地,有“北昆之乡”、“河西昆曲”之称。高阳县文教局编纂的《高阳县北方昆曲资料汇编》,揭示了河西村在北方昆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位置。谈及高阳昆腔往日的辉煌,河西村人至今津津乐道。河西村这个只有几百户人家的普通村落,走出来的昆曲演员多达100多人,其中一些人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如今河西村很难有昆曲大家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有几个:一是昆曲的戏词以诗词歌赋为基础,没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从小的耳濡目染,掌握昆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二是河西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学昆曲。

(二)观众群体流失严重

当今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各种文化形态都希望能够占据一席之地,想拥有更多的观众是毋庸置疑的。纵观这些年各个戏曲的观众都在缩减,主要的原因有市场经济、流行音乐以及新兴网络媒体的冲击等。这也使得北方昆曲的观众群体流失严重。

(三)缺少经费支持,相关资料不能进一步保护与整理

北方昆曲艺术的各种资料必须要认真的收集、保护、研究。这几年,高阳县文化馆整理了一些北方昆曲的资料,为河西村的几位老艺人录了音,记录了一些戏谱。由于经费有限,更多挖掘、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展开。

二、高阳北方昆曲传承保护策略

(一)增强青少年戏曲意识,培养北方昆曲人才

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北方昆曲能否得到发展全靠继承人的传承,所以增强青少年的戏曲意识尤为关键。现今流行音乐的冲击给我国传统的戏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北方昆曲由盛到衰固然有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近几年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一些传统的剧目经过改编,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比如:风靡全国各高校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培养北方昆曲的人才重要的就是要发展戏曲教育。学校的教育是一方面,师傅带徒弟的教育也要重视。现阶段,北方昆曲的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主要的问题就是生源。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戏曲,不喜欢戏曲,使得生源缩减。还有一部分天赋很好,来自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持学习戏曲的学费。以上这些情况是阻碍北方昆曲人才培养的绊脚石。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采取免收或减收学费的办法招收北方昆曲专业学生。山西省为了保护其地方戏曲就以一所艺术学校做了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二)推动市场化运营,努力实现产业化发展

北方昆曲怎样得到民众的支持和喜爱,还必须要通过市场运作。看今天的戏曲市场十分萧条,这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的原因是北方昆曲的市场化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恢复北方昆曲市场生态环境。作为地方戏曲,如何得到产业化发展,片面的将其抛向市场是不可取的。每个戏曲都是一门艺术,要充分的尊重地方戏曲特点,提高民间戏曲文化自觉能力。比如:建立地方北方昆曲剧团,鼓励北方昆曲剧团与其它产业建立联盟,政府要在剧团运营初期投入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北方昆曲在不断变迁的时代中获得新生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得到传承。

(三)增加财政支持,加强对北昆的改造与创新,推行积极保护

北方昆曲在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缺不了政府的财政支持。要保护和发展北方昆曲重要的是要使人们能够认同并欣赏它。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变了味失去了以前的魅力,所以,北昆的保护要保持原汁原味,在这样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时代的特点,做到与时俱进,将现代的流行音乐元素运用到北方昆曲之中,做到合理的改造和创新。分析现阶段的戏曲艺术低靡的原因,主要是与现实脱节,缺乏一定的时代气息。创新北方昆曲要做好对剧目的改造与创新,通过与时俱进的新艺术手段,借鉴其它剧种乃至国外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和表演观念,对北方昆曲进行积极嫁接、改造和发展,使其能够充分的反映时代民族风貌,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进而被人们喜爱和接受。
注:本文系保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阳北方昆曲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2011S15)。
参考文献:
孙晓涛.论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与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J].四川戏剧,2012(2).
郭士星.也谈戏曲的保护与创新[J].中国戏剧,2007(6).
(作者简介:刘克利(1982-),男,河北高阳人,硕士,讲师,保定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