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关于干部管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对干部管理权力监督查抄袭率

关于干部管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对干部管理权力监督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30928 浏览:1364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面对跨越式发展生产力布局调整给干部队伍建设带来的严峻考验,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确保干部手中权力发挥出服从大局、怎么写作群众最大效用,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应重点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对权力特征的研究,提高监督针对性

当前一些监督制度之所以有名无实,重要原因在于对各阶层干部手中权力特征研究不够,理解不深。一是对权力商品化特征研究不够。受市场经济大冲击,加之个人收入来源和分配过程和分配形式的隐蔽性,诱惑个别干部对腐败行为存有侥幸心理,不惜以身试法将权力异化为商品待价而沽,尽管近年来监督制度日益健全,但在预见能力上还存在差距,“亡羊补牢”、“马后炮”现象使干部权力监督工作十分被动。二是对权力超重性特征研究不透。一些部门和个人的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超重问题客观存在,由于制约不够,分权不够,往往为腐败行为提供可乘之机。如果不改变干部个人赋权过重现象,不改变事实存在的对干部的人身依附关系,真正有效的监督难以形成。三是对权力运作潜规则研究不够。潜规则是长期承传下来的社会心理,它并不否认现行成文制度,但结果却与成文制度背道而驰。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级组织出台了许多对干部的监督制度,与此同时,潜规则也在暗中流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监督制度缺乏刚性,监督主体的缺位,助长了腐败之风。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权力运行特征的研究,认真分析制度建设的缺陷,切实把握权力运行和制度建设的规律,科学确写作度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群众主体,强化监督

群众是权力的主体,干部只是权力的代行者,从法律的角度来讲,群众监督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从干部用权行为来分析,群众监督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干部的权力运作多么隐秘,权力腐败触及到什么地方,其蛛丝马迹,总有一些被群众知道,特别是对监督主体缺位的群体性腐败,群众监督的介入更加不可替代。群众监督主体地位如此明确而重要,为什么这些年来难以凸现出来,主要的原因是群众监督的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监督效力难以得到保障,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之间还缺乏真正的利益关联机制。一句话,群众还缺乏真正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因此,制度建设中强化群众监督的主体地位,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把选举权真正交给群众。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开选拔和任前公示制,逐步取消等额选举,完善差额选举,减少委任制,尝试考任制,让“领导内定,群众画圈”失去市场,使干部的选任由群众说了算。第二条,要构建权力公开运作机制。实施阳光行政,通过切实有效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最大限度地把干部用权的关键环节充分置于群众的了解、监督之下。第三条,要真正体现群众的监督效力。要通过、质询等形式,把干部的功过是非、升降去留交由群众评说,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使职工代表大会真正体现、维护职工群众的意志。

三、摆正监督与制约的关系,建立制衡机制

制约和监督都是对权力正常运行的肯定和保护,都是对权力偏离正轨的防范和矫正,但两者的区别还是明显的。制约是运用和法治的手段对权力加以限制和约束,其实质是通过职能分解和人员分工,实现对权力的赋予与权力制约的赋予对应相等,以便当一种权力在运行中偏离了正常轨道时,与其对应的权力能够自行予以制止。制约由于是在权力运行机制内部起作用,制约行为与权力行为一般具有同时性,因而时效性较强。监督行为相对于权力行为来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既具有滞后性,因而时效性能较弱。也就是说,在保障权力正常运行方面,制约有着监督所不可替代的整体性、决定性功能。监督作为保障权力正常运行的一个环节、一种方式,只有在制约机制健全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力。这就要求必须摆正监督与制约的关系,在继续加强监督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以适应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对各级干部不仅要授权,同时要实行合理的分权。一方面,要实施横向的分权,建立互相制约的组织监督体系。如在职工代表大会中组建“职工代表监察委员会”,赋予更大的监督权力和更多的监督手段,这样既可强化行政监督,又可增强职工群众监督权威。另一方面,要实行纵向分权。尽快建立完善以集中制为核心的公权制衡机制。对容易导致集中制异化的环节和方面加以完善,尽快出台更为细致、具体、更具操作性和约束力的工作程序。

四、抓住薄弱环节,突破监督难点

在现实工作中最易引发权力腐败的环节莫过于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这几个方面,可以说“三重一大”是权钱交易中的主要载体,也是监督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其一,重大决策事关企业、车间、部门整体,如果由于干部急功近利或出于其他个人考虑,一旦决策错误往往会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除了决策中坚持集中制外,还应扩大决策的参与面,让职工群众都来出谋划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其二,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当今社会跑官要官、写官卖官之风屡刹不止,错用、错荐干部屡见不鲜,暴露出用人导向、用人机制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着眼于用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化和制度化为目标,继续推行干部选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岗位交流等制度,进一步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其三,重大项目安排是权力寻租最频繁的市场,对于权力拥有者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因此,在决定重大项目之前,要进行全面的成本——收益分析,在项目承包出去之前要公开招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在项目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项目鉴定。其四,大额的资金使用也是诱发腐败最直接的因素,其发生频率也是居高不下的。要研究制定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落实财务主管委派制、会计轮岗制,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财权的约束。

五、注重制度建设,加强过程控制

程序是制度建设的生命,也是消除权力运作潜规则的一剂良方。在程序性制度建设中,应对干部的权力给予明确、细致的制约,并有保护这些程序性规定有效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这样,不管领导者是否自愿,监督制度都不会流于形式。当前主要应强化三种程序性制度建设:一是事前防范制度,加强对决策过程的监督。健全先调研后决策的机制,没有调查研究的事项,不准提交党委、行政讨论决策,不允许个人主观臆断。同时,建立决策意向预警制度。在决策前,不仅要让领导者了解决策事项的有关政策,还要了解法律法规的要求,发现站在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上进行决策的苗头,要及时指出,凡重大决策均须向上一级报告。二是事中跟踪监督制度,加强对权力执行过程的监督。进一步细化、硬化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根据层级将用权行为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事后奖惩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结果的监督。建立领导干部功过、财产评估监督制度,建立领导实绩考核档案,使领导干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部的进退奖惩都有一套严密的客观依据,更好推进监督制度的落实,确保干部职能作用发挥达到最大化。□(编辑/李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