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简论作用“三元式”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作用库

简论作用“三元式”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作用库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13052 浏览:4998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存在三个偏差
教学目标与教师要求之间的偏差。美术欣赏课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比较高,从理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求教师必需具备良好的美术素质和对美有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
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偏差。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注重以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了审美欣赏过程的融入与参与。对欣赏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的因子缺少挖掘,忽视了对审美客体的情感感受,缺乏对美的事物的体验。
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偏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在美术课的其他课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欣赏课中则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违背了“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课堂教学原则。在这样的教学课程中,学生掌握不了审美技能,尝不到进步的愉快和成功的快感,更达不到深层的审美体验,审美眼力滞留于表面层次,对审美的理解很难迁移,审美能力难于提高。
滞后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影响了创造性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开放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所以,我们设计出“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般视觉和触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乐于参与欣赏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加强学生的批评、欣赏能力;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欣赏和生活环境的体会,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增进其对物质世界和自然现象的美术特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创作的潜能,以求达到陶冶性情,美化生活的效果。
让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唤起他们美的情感,达到艺术审美与道德教育相应的统一,促进人格发展。“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设计,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来开展实验工作的。
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它特有的意义
重主体。“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使学生主体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审美参与、主体体验、主体评析,以真正达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三元”感化,情感得到升华。
重过程。在“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强调学生的过程参与,通过“分析客体─感受情景─体验情感─交流反馈─外化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验,体现过程的流畅性、完整性和思维性。
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教学诸要素,注重欣赏的启示性和潜在创作意识的挖掘,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放在首位。使欣赏教学真正成为美术创新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重情感。

源于:论文查抄袭率www.udooo.com

如果欣赏不考虑到与学生的审美情感相沟通,就不会有什么指导效果。欣赏的引导如果过分偏重于知识性,就会造成硬性灌输成人意识的危险。所以“三元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及欣赏客体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个体与教师间的情感反馈。重视挖掘欣赏素材中的情感因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课题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基本内容和美术常识,理解欣赏课题的审美内涵,并初步掌握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模式方法。(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过程的实施,掌握基本的欣赏技能,并在美术欣赏过程中,能应用所学技能知识,赏评作品。(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体验、赏评。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情感目标)
在模式构建中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
欣赏与表现的关系。欣赏并非都是单纯的观赏而已,只有与表现联系起来的欣赏活动,才是真正体现和表达欣赏目的和精神的活动。无论欣赏自己或别人的作品都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观察、理解中得到表现能力上的提高。如:在欣赏外国优秀儿童作品中表现“和平”的题材时,学生除了在感受到外国小朋友对和平的理解后,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表现元素,来表达不同的对于“和平”的感受,这样就使欣赏作品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并使之升华。在绘画表现时,也应该渗透美术欣赏,让学生从美术作品和优秀儿童画的创作中唤起创作冲动。如欣赏一些中外类似的绘画体材;表现展开时的欣赏,着重于技法的渗透;表现最终时的欣赏,从制作完成的作品中反省,激发下一次表现的,使课堂得到延伸,能力得到发展。所以欣赏教育应以审美为中心,既扩展表现活动的范围又提高欣赏活动水准,只有这样才是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的教育。
欣赏与应用的关系。在欣赏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审美意识,以及良好的审美观,对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有其极为积极的作用,运用美的规律来创造生活,丰富了学生情感,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诸如民间工艺品的欣赏,从欣赏中领悟传统美术技能,并用传统技能来表现新的事物。
欣赏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列维认为,美术教育应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创作过程就是将形式赋予物质的过程,该过程从一个理念入手,通过一种媒介来表现这一理念。忽略了作品的形式和作者理念,人文精神就势必被忽略。所以在欣赏教学中,从技能性的传授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中,更能反映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为通才教育的改革思路。
模式形成中,注重欣赏教学的三结合:专题欣赏与随课欣赏相结合。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节专题欣赏课就能解决的,所以在长期的各类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趣,逐步树立良好的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行为习惯,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气质和审美理念。欣赏与创作相结合。在模式的形成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的挖掘和培养,把对欣赏作品的直觉感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审美体验,是成功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外延作用,立体型、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逐步使之转化为更有广度、深度的审美创造。真正体现欣赏教学的内涵价值。
欣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丰富的美术活动,以及富有情趣的审美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这种通过外在环境,以及特有的创作活动形式,来逐步完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在美术活动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直接为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提供了最直观的审美经验。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