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论宋代温州移民和杨府爷信仰关系查抄袭率怎么

论宋代温州移民和杨府爷信仰关系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1-25 点赞:19661 浏览:840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杨府爷信仰是由人而神的地方俗神信仰,由于受宋代温州移民的影响,致使温州本土纯正的杨府爷信仰呈现多重身份异化的现象。拟通过对宋代温州移民和杨府爷信仰的梳理,试图找出宋代温州移民与杨府爷信仰的关系,同时,借此找出杨府爷多重身份形成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宋代;温州移民;杨府爷信仰;关系
1002-2589(2012)21-0120-02
杨府爷是温州本土俗神体系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神灵。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宋代温州出现了两股大规模的移民。这些移民群体的介入使温州当地社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新的调整,这一调整对当时温州本土和移居过来的民众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影响反映在当地民众的信仰上,便是温州的地方神灵杨府爷出现了多重身份的现象。同时,也要从现存的杨府爷信仰的多重身份来反观宋代的温州移民。以此来推断宋代温州移民与杨府爷信仰的关系。

一、杨府爷的多重身份

民间信仰的传说神灵杨府爷,作为地方人物神,其具体身份众说纷纭,目前,温州当地的民众各执一词,杨府爷的前身到底指谁,其生平事迹、生卒年月不详,至今尚无人能弄明白,所以,杨府爷由人至神的历史性发展、演变脉络至今尚不清晰。只剩下当今仍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流传的形式和内容各异的传说性故事。明代姜准著的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论文www.udooo.com

《岐海琐谈》、明万历《温州府志》卷四《祠祀》、光绪《永嘉县志》以及其他的如《平阳县志》《洞头县志》等地方县志中有关杨府爷身份的记载,虽然表述形式各异,但都认为杨府爷的身份是杨精义。包括在2008年出版的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温州市卷)中,瑞安城关的项永森的说法也是如此。而根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县卷和苍南县卷中的相关故事传说,可知杨府爷的身份是白羊精。而在温州相关区县中有些杨府庙祭拜的却是杨家将的杨令公、杨延昭和杨文广。
杨府爷为何具有如此复杂的身份?这一复杂的身份背后到底潜藏了何种动力?这一动力为何如此强烈、又是如何形成的?民众又为何能容忍身份各异的杨府爷同时存在?而这一存在又为何不影响已经被神化的、无需溯源的、多重身份合一的杨府爷的权威性?关于这些问题,将有待从宋代温州移民族群中找到答案。

二、宋代温州移民对当地杨府爷信仰的异化

宋代温州主要有两股移民。一个是来自中原的北方移民,主要是为避乱而来;一个是以垦荒为主的南方福建移民。杨府爷的复杂身份就是这一文化信仰不断适应移民群体所导致的变化了的环境中形成的。

(一)南方福建移民对杨府爷信仰的排斥

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文化变异的一个外部因素。宋代温州的福建移民就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在1166年,温州发生了强台风,导致风灾、海溢,死人众多,地方政府曾传檄福建移民。《宋史》记载:“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大风,海溢,漂民庐、盐场、龙朔寺,覆舟溺死二万余人,江滨胔骼尚七千余。”所以温州地区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强台风和海溢,使得当时温州人口急剧萎缩,社会财富损失惨重,为使灾后的温州得以重建,地方政府下令福建移民于此。福建原来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地方,隋代福建仅有12400多户,平均每平方公里仅一户人家。人口如此稀少,根本谈不上经济开发。唐五代之际,北方人口移民大量进入福建,迄至宋朝统一中国,福建约有46万多户。所以,福建往温州的移民由此而具有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温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可耕地资源少,在当时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里,易导致人地关系紧张,生存竞争比较激烈。外来移民无疑会受到当地人的排挤而处于一种边缘状态。由于外来文化对陌生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外来族群在当地都会处于弱势,在利益的分配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为了摆脱这种现状,外来移民会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在本地区的地位、扩大自己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试图让自己从游民变为殖民,以便获得更多的利益。于是,外来移民便从文化入手,让自己的文化经过改造、整合,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同时,为了得到温州当地人的认可,拉近双方之间的感情,移民族群也会在现实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去接受温州当地的信仰对象——杨府爷。当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族力量太微弱,不足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生存空间,而该群体又急需要以某种方式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争取到最大化的利益时,他们便会设法扩大自己的认同范围。于是,地方神灵杨府爷便为扩大认同范围提供了最佳契机。这样,他们的群体归属便超越了以祖先为中心的血缘认同,而进入到以地方神庙——杨府爷庙为中心的地缘认同。在这种情况下,该群体便会降低许多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各种隔阂,省却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文化的融汇中,一旦本族群力量壮大,便有伺机反客为主之势。所以,此时福建移民,虽接受杨府爷信仰,但终不能脱去本族群信仰的烙印,他们置换了杨府爷的身份,将与福建有关的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给附会上去,使当地的杨精义一转而成为了杨文广,身份一旦置换,则容易使外来移民族群接受其信俗。因为其信仰文化的内核与本族群还是一致的,只是外在形式随了温州当地的信俗。虽处弱势但渐渐发展壮大的福建移民文化是无法将强势的温州本土的信仰文化给驱逐殆尽或一扫而空的。当然,反过来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两种文化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以该文化为代表的两大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必然会导致二者之间的相互妥协,妥协的结果便是杨府爷多重身份的认同。所以,在民众的口头上,杨府爷多重身份的故事仍在流传。

(二)北方移民对杨府爷信仰的影响

由于福建和温州在宋时都属于边缘地区。在政治文化地位上,福建和温州是平行的,是处于同一阶梯的,而北方中原则是处在最上层的。所以,当两股移民文化来温州汇集时,不同的移民族群会对自己的文化适应新的环境作出不同的反映。福建移要是生存型移民,其定居心理比较强,所以,该移民族群主要考虑的是长期的居住问题,也就是文化的适应问题,自己的文化要作怎样的调整,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温州这一陌生的环境,使自己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文化,以便为本族群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而北方中原移民,由于其一直都身处国家腹地,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一旦迁至边缘地区,在心理上便多少会有一些优越感,又由于其主要是因避乱而来,所以在心中只把温州当做临时的居住地,更多的是期盼战争停止,国土恢复,回到中原。正是这两股移民迁移的出发点不同,心理期盼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处事原则和处事行为上各有差异。所以闽人徙温总是追求协调的生存,而北人徙温则要求主导的生存。在这种情势下,以皇权为中心的北人文化则会呈现进攻态势,企图统治温州地区,在此占据统治地位,并以强力的手段进行文化殖民。但在三股文化激烈的碰撞下,没有哪一股文化能真正的排除异己。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人的文化也必然会适时作出调整。内在的影响所造成的外部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对地方神灵杨府爷身份的确认上更是明显。一个在历史上与温州没有任何关系的宋代大将杨六郎、杨文广,却被推上了前台,部分地置换了杨精义的身份,成了杨府爷的原身,这是移民族群借以提升本族群权威,以便给自己增加更多荣耀的结果。于是,在一种心理期望和社会需要的推动下,杨家将的人物和故事便从民间文学和历史事迹里被涵化了。目前,杨府爷这种多重身份的认同,可以说是不同族群文化摩擦后,各个族群的文化彼此交融达到平衡时的一个综合文化的象征,是各个族群文化自我形象的一种外在确认。

三、杨府爷信仰对宋代温州移民文化的整合作用

宋时,温州两股大规模的南北移民,其文化差异较大,彼此在温州汇集,必然会与温州当地文化发生冲突。由于受不同地理、气候和历史环境的影响,南方人和北方人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辽阔的北方平原和平稳的气候环境塑造了思维简单而又直白的北方人,同时,也赋予了北方人大气、豪放、耿直、豁达的性格特征。而南方多山,崇山峻岭连绵,地形崎岖不平,生存资源比较少,气候变化无常,天灾不断。这种复杂不安全的生存环境养成了南方人多虑、多思、细腻、多疑、敏感、聪慧的性格特征。温州当地人的性格与南方人的性格是极为相近的,温州这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台风、海溢不断,生存危机更甚,这一穷山恶水的文化培植了温州人坚韧、刻苦的本性。又由于温州人身处奇山丽水、钟灵俊秀,养成了温州人机巧、灵慧的个性。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温州人接受新思想比较快。南北文化和南北方人性格上的这种巨大差异,在突然交汇时,必然会引起彼此间强烈的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反映在生活上,便是彼此间的误解和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摩擦。进而就有可能导致这一区域小范围内的混乱。温州虽然受差异较大的南北方文化影响,但是由于温州本地文化的弹性比较大,所以也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很快地重整这些异文化,使文化恢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当然,移民一旦涌入温州,必然会使温州整个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结构也会因此而失衡,文化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会适时作出调整,以使本地人员和外来人员都能在心理上达到平衡。于是,身处各个集团之外的客观对象——杨府爷,便以内在的多重身份出现来容纳南北文化和本地文化,以便平息这种矛盾冲突。杨府爷这一地方神灵便在形式相同而质异的共同信仰上走向了统一。
小结
宋代时,在北方移民、福建移民和温州本地居民这三股文化激烈的交锋中,每一个族群都试图让自己最熟悉、运用最娴熟的文化占据统治地位,以便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移民导致的环境变化而引起的文化失衡,又在以杨府爷信仰为相似度检测的整合下,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udooo.com

走向了一种新的平衡。同时,杨府爷从此也具有了多重身份。这一多重身份反过来在某种意义上也诠释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林亦修.温州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9.
弗兰兹·博厄斯.原始艺术[M].金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3]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徐晓望.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的历史地位[J].东南学术,2002,(2).
[5]罗士杰,赵肖为.地方神明如何平定叛乱:杨府君与温州地方政治(1830—1860)[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6]林亦修.龙船.社区共同体的历史记忆——苍南县姜南垟杨府爷信仰中的“船祭”仪式调查[J].民俗研究,2007,(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