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实践哲学问题

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实践哲学问题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33635 浏览:1558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实践哲学问题作为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早期思想中突出的特征,不仅表现了海氏哲学对人的生存一以贯之的关注,同时把哲学自身的研究引向了对于生命实践的探究。以前期的实际性解释学作为开端,到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海德格尔澄明了一种生命实践的存在论境域。
关键词:实际性解释学此在生命实践哲学
1923年发表的《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存在与时间》发表的引子而出现,随后对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使得实践哲学的路向暗含于早期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中。

一、实际性解释学的开端

海德格尔最早关注“实际性”是在1919年写作的《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一文中。“实际性”从一开始就表示着“‘我们的’‘本己的’此在的存在特征”①,“实际性”是同此在的生存联系在一起的。海德格尔正是从这样的开端,区别于以往的形而上学哲学思路(物与人的存在方式统一化)。从这一角度来说,“实际性”的开端也是通向海德格尔实践哲学的根本路径。
海德格尔讲“实际性”直指人的生存,因为在他看来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是我们进入存在思考的唯一途径,只有从此在的生存论结构分析才能通达存在的本己特性。“此在在某一种‘事实上的现成存在’的意义下领会着它最本己的存在。然而,自己的此在这一事实的‘事实性’在存在论上却根本有别于一块石头事实上搁在那里。每一此在总都就作为实际此在而存在,我们把实际此在的这一事实性称作此在的实际性。”②当然这只是前期哲学的出发点和运思之路。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的生存同物的存在之区分,最首要的特征就是人生存的实践指向。传统形而上学正是由于把人与物统一化而导致了人被视为对象,同物一样作为客观存在去审视。经验直观的对象本身与此在的最大不同即在实践层面的缺失,而人又是存在于与世界不断的打交道过程之中。实际性的内涵就是要通过理解此在生存的世界而加以展开。这也预示着此在的分析从基础存在论开始就包含了实践的开端。

二、此在的实践性

1927年《存在与时间》的出版开始了海德格尔早期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肃清工作。同时在对基础存在论的分析过程中,虽然他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展开分析,但他仍就没有在《存在与时间》中把理论实践与生产制作有所区分。这与海德格尔的实践哲学本身是相一致的。传统哲学正是在偏向了理论的同时遗忘了人的生存实践。海德格尔发现,实践本身是有时间性的,它不是人的某一行为过程,而是不断的抉择,以人的全部生命为依托的过程。
在海德格尔那里,对于生存的不断抉择除去了此在作为在世之中存在的特性之余,也同时指向了此在“去存在”的生存特性。此在对世界的理解基于其自身存在境遇,这就把此在归向了属我的性质。“‘去存在’这一存在方式在本质上就是向来属我的去存在,无论我是否明确地意识到这点,无论我是否迷失了我的存在。”③此在从根本上与生存相联系,就如前面我们所讲奠基于生存的现实性。因而此在只要生存,它就是一种去存在或说让自身存在的过程。所以说海德格尔中期转向的必然暗含在了他早期实践哲学的开端处——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之中。

三、生命实践的存在论境域

从以上两方面出发,海德格尔早期的哲学指向两条路径:其一是对此在的解释学分析,其二则就传统形而上学的弊端所生发的批判,二者究其根本都是实践哲学的早期表现。《存在与时间》第二篇首要的分析了此在与时间性问题。海德格尔讲“在被抛境况与逃遁或先行着向死存在的统一中,出生与死亡以此在的方式‘联系着’。”④生命由发生之时就与此在在生存历史的时间性结构上相联系。此在并非有某种现成的“生命”的轨道,而是靠他在生存诸阶段的瞬间现实来填充生命,此在本己的组建自身并且将自身伸展于生存与死亡之间。这样看来,生命在海德格尔这里其实与实际性有相同的含义,都是为了更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加清晰的揭示出此在的存在方式。“生存绝不是‘对象’,而是存在。”⑤对人生存的实际性即生命的理解是我们进入存在思考的唯一途径。
海德格尔考察了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思考,把人与物统一化为对立物的认识,以至于人变成了直观对象,在他看来这正是传统哲学生发的思维弊端。人的生存同物的存在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生存的实践性,即人的生存是与其周围世界打交道的过程。这样个体的存在就交给了此在的世界,实际性意味着此在生存的经验特征,而这也恰恰源于此在的实践和生活——生命。海德格尔进一步考察了此在的历史性问题,他肯定并深入探讨了狄尔泰将生命带入哲学的看法,这样就对生命从基础存在论上作了说明。
此在对其生存更为本己的发生又表现在话语的公众性特征上。“闲言”,此在的这种生存方式中“它自己‘的’这种言谈是公众的和平均的方式,此在以这种方式来把握自己和保存自己。”⑥闲言揭示了此在沉沦于世的一种基本情态指向生存的公众世界,是此在最基本的实践行为。当然,海德格尔在这里的公众视野是放大的主体性立场对器具世界的批判,有别于传统公众世界。正是生命实践的生存特性使海德格尔早期思想加固了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到后来呈现出了主体倾向,也给他前期的哲学研究带来困境。从中期的转向过程不难看出,海德格尔早期哲学本身的实践内涵把作为真理二重性(遮蔽与去蔽的显隐二重性)的思想产生的必然已经在前期基础存在论的分析过程中有所沉淀。正如张汝伦先生所言:“这样,虽然海德格尔从来不谈实践哲学,但通过他对希腊实践哲学思想的改造和转型,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实践哲学的可能性,即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的可能性。”⑦
注释:
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何卫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65页。
[3]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欧东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07页。
[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24页。
[5]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何卫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6]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何卫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7]张汝伦:《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载于《哲学动态》,2005年,第2期。
参考文献:
[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德]海德格尔著,何卫平译.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3][德]海德格尔著,欧东明译.时间概念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4]张汝伦.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J].哲学动态,2005年,第2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