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培养英语学生信息素养课程设计

培养英语学生信息素养课程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31211 浏览:1450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信息素养在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了通过配备英语助教帮助学生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设计方式,并对该课程设计实施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本科生助教(UTA);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1674-9324(2012)09-0155-02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信息的涌入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加重了人们信息处理的负担。获取、加工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其学习、工作成效。为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应对信息超载,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

1.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对以英语形式存在的网络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此类信息的获取、分析、传递、加工、评价、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核心问题是学生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信息处理技能运用于英语专业信息问题解决和思维创新的综合能力。
2.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姚中平、张利[3]、王燕[4]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5]等国内许多高校都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过调查分析;调研结果反映了几个共同问题:①虽然大学生信息意识较强,喜欢主动地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学习资料的意识薄弱。②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较差,不了解馆藏信息,不懂数据库检索方法。③大学生对电子阅览室的功能缺乏了解,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信息知识缺乏。④大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较强,但抵制信息污染和克制自身行为的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抄袭网络资料,信息利用创新能力不高[6]。
3.英语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虽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只在浙江海洋学院展开,但该校是二本院校,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发现除了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外,英语专业学生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信息意识薄弱。理论上,许多学生表示对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概念感到陌生。实践操作上,不少学生表示知道图书馆有丰富的资源,但利用率较低,尤其是电子信息资源。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去获取和搜集所需信息,更谈不上对其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价、筛选以及应用。②获取信息渠道有限。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资料不但有限而且科学性不高。学校图书馆花巨资引入的电子资料库(如万方数据库等)利用率不容乐观,更不用提获取信息的其他渠道。③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同多数高校一样,我校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该课程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短(8周共16课时),教学出发点较低(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制作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而没把信息素质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先决条件来设定教学目),教师学生重视程度低,教学内容上只重视理论讲授、缺乏实践操作机会等原因,课程收效甚微。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

针对上文所提到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在UTA辅助下的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设计”。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提升对信息特别是英语信息的辨别、收集和处理能力,增加他们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同时,信息素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获得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此外,本次课程设计一大亮点在于整个设计是在UTA辅助下进行的。我们给实验班级配备10名本专业高年级优秀学生作为助教。有助于将大班小班化,班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关心和及时的帮助,有助于提升课程设计的效果。

三、课程设计的展开

本次课程设计以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09级B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A班的学生为参照对象。B班同学共被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助教,帮助小组成员完成指定任务并组织每一次的小组讨论活动。课程设计的展开是以《英语国家概况》这门课程为载体的。通过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传统的上课之余,每周布置一个话题,先由学生独立搜寻相关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整合形成自己对话题的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意见及搜寻信息的方式,最后以辩论、演说或小论文等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成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课程设计的开展时间为一个学期,期间每个小组共进行10次小组讨论会议。小组会议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会就话题和信息处理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给出意见和建议,并由助教做补充点评,最后由大家一起讨论得出本次话题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总结。根据每周话题内容不同,每次小组会议也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迄今为止,我们采用过演讲、辩论、演示、小组内部再分小组报告等形式。小组会议前,助教会对每位组员的搜集的信息进行评价,在小组会议时给予及时的反馈,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udooo.com

并在每次作业后对每位组员的培养情况进行记录,建立学生电子档案。

四、课程设计的阶段性结果

为了解课程设计的开展成效,便于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阶段性的成果检测。课程设计的阶段性结果是通过一次对比实验获得的。
1.实验设计:①开展形式: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一篇给定主题的小论文。②论文题目:关于中英两国教育阶段的对比(自取一个教育阶段进行对比分析)。③开展对象: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09级AB班全体同学。④论文要求:根据题目,写篇25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英文表述);可运用各种途径搜索相关资料,引用时需注明相关出处;完成时间:一周。⑤实验目的:了解信息素养状况,检测课程设计的开展效果。⑥评价标准:从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分析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评价。2.实验的直观结果。优秀:A班8人,13%;B班(课程设计实施对象)18人,30%。良好:A班18人,30%;B班5人,42%。合格:A班24人,40%;B班15人,25%。不合格:A班10人,17%;B班2人,3%。
3.实验结果。①信息搜集能力,从信息搜集的渠道看:A班同学搜集的信息基本来源于搜索网站,有部分同学的资料来源于网友的文章,权威性不强。另外,搜索的资料多数为中文文章,后经翻译运用于自己的文章中。B班同学搜集的信息来源较为宽广,除了常规性网站外,还利用图书馆的外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相关论文资料,还有对书籍资料的运用。从信息内容的丰富程度看:从最终形成的论文稿中不难发现,对于中英教育阶段的对比,A班的多数同学只罗列1~2点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分析,只有极个别同学列出3点以上;而B班同学平均能罗列出4点差异性,相当一部分同学还分析了中英教育的相同性。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是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丰富性的最直观的体现。从资料的相关度看:两个班级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按照中英教育阶段的对比这一主题进行资料的搜寻,资料相关度较高,AB两班的相差度不大,唯一明显的差别在于A班的部分同学由于审题的偏失,没有对某一教育阶段进行对比,而对两国整体的教育进行系统的对比,造成了对比点比较分散。②信息分析整合能力,通过分析论文,不难发现,在对信息的分析、删选、重新组合为自己所用的能力上,没有经过训练的A班同学显得较为薄弱。③语言表达能力,由于AB两班为平行班级,两班同学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不应存在太大的差异。但根据我们的分析结果,两者在这一点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内容三个方面。如A班高级词汇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用词错误的较多语法错误,这点反映了配备助教的实验对象的个体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因而学习态度也更为认真。

五、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以后高校教学中势在必行。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总结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所帮助。①学校应努力配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讲座等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及培训,帮助学生更深地了解什么是信息素养及其重要性,提升学生信息意识。此外,学校要加强自身的硬件设施的建设,拓宽信息渠道和来源,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②学校应合理安排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多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数高校都企图通过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文献检索》这门选修课来完成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任务。然而,列为选修课会降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度,而在大二、大三选修这门课又延迟了培养时间。在教学方式上,机械的传授理论知识或单纯的由教师演示操作并不利于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可以将《文献检索》与专业课相结合作为必修课,在学生一进大学就进行学习,并将学习培养过程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并注重实践操作,定能让学生的信息能力得到切实的发展[5]。
当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决不是仅仅取决于以上两点意见和建议,还需要我们对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深刻思考和研究。同时,越来越多的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研究也反映出在中国整个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出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的信息素养培养方式和方法的课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张慧欣.从“信息素养”角度探索应用写作教学的新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姚中平,盛雯静.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10,(4)
[3]王燕.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
[4]张利,等.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培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
[5]海永雯.电子阅览室——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堂[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5).
[6]顾玉林.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浅析[J].高教研究,2006,(1).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浙江海洋学院2010年校级重点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万琴(1989-),女,浙江嘉兴人;汪含昱(1990-),浙江宁波人;岑拓(1987-),女,浙江宁波人;均系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学生。施叶丽(1967-),女,浙江舟山人,副教授,硕士。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