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阐述品德《品德和社会》课堂多视角回眸

阐述品德《品德和社会》课堂多视角回眸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26688 浏览:1204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我们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课堂自然就成了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就成了实施这个目标的主旋律,我们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多视角经营课堂,让课堂充满爱,让课堂动起来,让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视角关爱互动活动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我们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课堂自然就成了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就成了实施这个目标的主旋律,那么,我们该营造一个怎样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中呢?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是动态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虽然课堂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讨。
视角一:充满“关爱”的课堂
“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有了教师的“关爱”,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动力,就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在我们的课堂里从来就不是一个空洞的字眼”。我认为霍老师的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从品德课程的性质来说,它首先是“品德”与“爱”的教育,为了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课堂中离不开“爱”,只有在老师的关爱中学生才能愉快地、健康地成长,品德课堂中教师的“关爱”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如果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概不知,就无法实施“爱”的教育。我是学校的党委书记,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我的任教的班级需时常更换,对学生的认识、了解还刚开始,可能很快又结束了。于是,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会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我也特别重视每一次的“首堂课”,在这样的“首堂课”上,我时常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师生之间亲切问好之后,再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对这门学科的热爱,让学生反复记诵“我爱老师,我爱《品德与社会》课”,学生的诵读一遍比一遍响亮,一遍比一遍更有!是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有了对这门课程的好感,从而为此后的课堂教学奠定了“爱”的基础。之后,我会请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并展示自我。有的学生会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自己的名字,介绍得名的由来;有的学生充满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进行特长展示;有的也会介绍自己的同桌、朋友的特点,让老师更快地了解其他学生……此时,课堂气氛是那么和谐,充满从未有过的“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说说身边的榜样,介绍他们的难忘或感人的事,从中选出一个科代表。“首堂课”事半功倍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奠定了“关爱”的基础。
视角二:追求“互动”的课堂
教学是师生之间双边的活动,教学效果如何,关键要看师生之间的配合,师生之间是如何实现“互动”,形成动态课堂的。早在80年代的中期有位学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特别谈到:“课堂教学一定是两条主线在互动,一条是知识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的主线”。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它在认知活动过程当中,必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映。认知互动和情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的信息生活》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日常生活与通信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我让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通信,除了书本上提到的,你能例举一些生活中运用通信的例子吗?问题刚一提出,就引起了课堂的轩然大波,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讲起了自己的家庭和周围生活区等各个方面运用通信的例子,有的说我们有了电视就可以足不出户,“坐闻天下事”了;有的说,我们通过电脑,搜集到了大量的信息,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有的说现在有了电脑视频和可视电话,我可以和远在国外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让我觉得他们就在身边,不觉得寂寞……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当然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识的互动,情感的互动,还有课堂氛围互动、思维互动等,不过,我在此强调更多的是师生情感上的沟通共鸣罢了。
视角三:开展“活动”的课堂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阐明了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品德与社会》源于生活而又怎么写作于生活,而且,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安排了相关的“活动”内容,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的安

源于:论文网www.udooo.com

排,能让学生多说,多写,多做。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生活中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验,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例如,我在教学到有关水资源的问题时,我设法让学生有兴趣说,因此,就以“水”为话题,自己先说全国各地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课件出示一些干旱地区的图片,人们生活缺水的事例,然后让学生想想有关“水”的成语,学生们思维敏捷,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成语,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之后还有同学提出要进行以“水”字开头的词语接龙游戏,使课堂气氛推向。教到人教版六上第三单元第三课《向网络说‘你好’,跟网络说‘再见’》一课时,除了让学生说说上网的好处,也让学生说说上网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我再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在网吧”的情景剧,体现他们整天到晚沉迷于网吧的中,难以自拔的陶醉情景,然后让学生写写自己上网的经历和网络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把跟网络说“再见”的内容写下来,以免掉入“网络陷阱”,这样一堂让学生跟网络说“再见”的活动课,比起单纯的说教,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六年级上册17页《鸡蛋撞地球》一课时,我准备了以下材料:鸡蛋一只,小汽球一只,塑料袋一只,竹签4只,塑料匙、叉各两只,橡皮筋6条,让学生充分思考之后,上台来动手实践,开始,学生体验到的是完成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结果,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大家的努力,学生最终获得了成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